姚永勝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是國家制定的法規(guī),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是每個語文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在“雙減”形勢下,對漢字教學的項目化研究,既能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又能讓學生對于漢字建構(gòu)與運用,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理解和傳承有新的體會和收獲。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進入初中課堂,各種新興技術(shù)被廣泛運用于語文教學之中。因此,學生寫字的場景減少,練習寫字的頻率下降,寫字教學也不再受重視。
當下初中語文漢字教學,大都是由學生自行完成,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漢字較少,只在學情檢測中進行考查。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漢字時只會死記硬背,而在運用中,由于沒有深入理解,學生不能恰當?shù)厥褂脻h字,逐漸失去學習漢字的興趣。
部分教師在課堂上通過隨文教學的形式來教授漢字,能較好地提升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但是隨文教學如何能保持長期性和全面性,這也是值得探討的課題研究方向。
1.碎片時間練漢字。學校各年級語文備課組根據(jù)年級特點,探索碎片化時間的利用。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首先可以利用午自休時間,進行臨寫練習,臨寫素材來源于教材中的“讀讀,寫寫”。隨后,教師對學生的練字進行講評、批改、指導。在學情分析中,學校開辟專門的篇幅考查學生臨寫情況,每月學生練字作品都會在班級進行展示。學校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重視練字,并能持之以恒地把練字融入生活。
“雙減”形勢下,漢字教學把漢字的認知、記憶和練寫有機結(jié)合,減去了課后抄寫的環(huán)節(jié),在較大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同時,練就一手漂亮的字,是學生對美的追求和需要,切合核心素養(yǎng)—— 審美的鑒賞和創(chuàng)造。練字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于初中生的個性養(yǎng)成、意志錘煉尤為重要。讓學生愛上漢字,愛上漢字所傳承的中國文化,也是立德樹人的有效舉措。
2.隨文教學品漢字。應用策略在教學中的體現(xiàn)就是隨文教學。課文是語文教學的基礎,脫離了課文,漢字教學就沒有了依托。沒有文本的支撐,學生難以真正掌握所學漢字,也會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枯燥乏味。
針對學生漢字學習的調(diào)查問卷顯示,漢字學習過程中,在需要表達意義時寫出漢字是最難的。在隨文教學中,教師把學習漢字的規(guī)則總結(jié)出來,使得學生認識到漢字字形的構(gòu)架規(guī)則,不是筆畫的隨意構(gòu)架。
文本三層級解碼的第一層為釋義層,即對文本的內(nèi)容和情感進行教學。課文后的“讀讀,寫寫”在初中三年的漢字學習中自有規(guī)律可循。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教師可靈活使用“讀讀,寫寫”部分的內(nèi)容訓練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記憶性理解。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便于學生把握文本內(nèi)容,又有利于學生理解漢字的字義并在情境中使用。
如在教學《偉大的悲劇》一文時,初讀文本,學生圈畫字詞,連詞成文。學生的成果呈現(xiàn)為:斯科特一行人在“無垠”的南極雪原“風餐露宿”,拖著“疲憊不堪”的“羸弱”的身子,“蹣跚”行進在“皚皚白雪”上,當燃油與食物均已“告罄”時,“凜冽”的狂風暴雪“吞噬”了他們。這種學習漢字的方式避免了枯燥的常規(guī)“讀讀、寫寫”,在實際運用中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漢字的意蘊美。
3.多種活動融漢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圍繞“漢字”主題,統(tǒng)籌安排,落實“感受漢字有趣,了解漢字文化”等語文要素。
南京市中小學多次舉辦“漢語活動周”活動,以此為抓手,學校舉辦經(jīng)典誦讀活動,各年級組制定主題,分年級組比賽,選出優(yōu)勝獎;讀書演講活動,每個作品以一本(套)書為閱讀對象,演講須脫稿;戲劇表演活動,學生自行編寫劇本,在教師指導下排練。除此之外,還有“漢語之星”評選、書法展示、飛花令等活動。這些活動,有效地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使命感?!?/p>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伯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