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宇
感傷與懷舊,在2022年9月成為了網壇的主基調。繼小威廉姆斯宣布退役之后,費德勒隨后也發(fā)出了告別的宣言。在職業(yè)生涯畫上句號之后,肯定有人會問,他/她是歷史上最優(yōu)秀的男子/女子網球選手嗎?
對這個問題,相信會有很多見仁見智的答案,進而伴隨著對德約科維奇、納達爾和格拉芙等多人歷史地位的比較,甚至為此列出一長串的數據表格。實際上,這些選手之所以被冠以“優(yōu)秀”,不只是數字高低的比較占優(yōu),更因其在角逐冠軍過程中展現出突破極限的精神。
以費德勒為例,2009年以15冠超越桑普拉斯登頂大滿貫冠軍榜時,充分展現了建立在技術優(yōu)勢基礎上的強大。但更配得上“優(yōu)秀”“杰出”之稱的戰(zhàn)績是2017年在澳網贏得的第18冠。那個冠軍的價值不僅代表了數據上再度刷新紀錄,更見證了一位老將的不離不棄。
當時的費德勒已是35歲高齡,而且前一年剛剛經歷過嚴重傷病。2012年之后,他再無問鼎大滿貫記錄,完全有資格用一句“廉頗老矣”作為放棄的理由,帶著“第一人”的榮耀和大筆財富瀟灑離去。但是這種在常人看來理所當然的選擇,卻在費德勒那里遭到了徹底否決。拖著看似老邁的身軀,他依然在賽場上不斷爭勝,在澳網決賽中以3比2力克宿敵納達爾登頂。那一刻,為之感動的相信不只是網球迷,所有曾經遭遇逆境的人都能從中獲取永不言棄的勇氣和信心。
類似現象也曾出現在小威廉姆斯身上。早在二十幾年前,她就已經展現出對女子網壇的優(yōu)勢。她在大滿貫決賽中遭遇過的對手,從70后的達文波特一直到00后的安德雷斯庫,包括辛吉斯、莎拉波娃、海寧、大坂直美等強敵,還有她最熟悉的姐姐大威廉姆斯。要是談起與幾代球員輪戰(zhàn)的心得,小威廉姆斯完全有資格與世界乒壇的常青樹瓦爾德內爾相互分享。
坦率地說,小威廉姆斯在剛出道時并非媒體的寵兒。盡管姐妹二人在賽場上所向披靡,但在有些人眼中,她們那種崇尚力量的擊球風格有悖女子網球本應具備的優(yōu)雅與美感。所以,在過去二十年里,始終有人斷言威廉姆斯姐妹的巔峰期不會太長,馬上就會因為年齡增長和力量下降而淪為平庸。正是在這樣的質疑聲中,小威不斷以老而彌堅的佳績予以回應,直到創(chuàng)紀錄地獲得23冠。
反過來說,可能正是來自外界的種種質疑,激起了小威廉姆斯不斷突破個人極限的斗志,不滿足于躺在以往的成績上。同樣的道理,在有些人看來,如果費德勒職業(yè)生涯后期不曾遭遇納達爾、德約科維奇這樣的勁敵,或許他的大滿貫奪冠次數會遠遠多于20??墒?,如果真的失去了來自強大對手的刺激,費德勒也可能早就因為失去奮斗目標而選擇退出。同樣是磨難與挫折,在有些人那里是逃避的理由,在另一些人眼中則是突破的目標,后者往往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要邁出這一步著實不簡單,有些時候,甚至可能意味著要違背趨利避害的本能。有人還記得庫爾尼科娃這個名字嗎?一名與小威廉姆斯同齡的俄羅斯選手,剛出道時也被冠以“天才少女”之名,16歲時已經打入溫網半決賽。但在那之后,相比依靠成績突破登上體育新聞,她更熱衷于靠美貌出現在娛樂版面,以及靠流量拿下大筆商業(yè)贊助,最終只給網壇留下了近似于“花瓶”的印象。
庫爾尼科娃把網球當成了人生的一塊敲門磚,選擇了一條既輕松又多金的道路。當然,人們沒必要因此苛責庫爾尼科娃,她曾經的成功其實非常令人羨慕,只不過大多數人根本沒資格做出那樣的選擇而已。但無論如何成功,庫爾尼科娃都不會與“優(yōu)秀”扯上關系,只因她不具備那種由突破極限來震撼無數人的魅力。
進一步思考,人們關注與自身利益毫不相干的體育比賽,希望看到的往往就是各種對于極限的突破,進而感受體育精神散發(fā)出來的那種獨特魅力。費德勒和小威廉姆斯正是用他們的傳奇生涯,為這個世界注入了值得珍惜的精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