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莉 趙夢涵
增額終身壽險可謂今年最熱的保險產品。
尤其是在銀行存款利率下調的當下,近期,工農中建交郵儲國有六大行發(fā)布存款利率下調公告;此后,包括上海銀行、北京銀行在內的城商行及上海農商行等頭部農商行陸續(xù)跟進下調利率。
中高凈值人群逐漸將投資目光轉向增額終身壽險等中長期保險產品,不少保險人也借勢大肆推廣宣傳。
一時間,增額終身壽險風光無兩。然而高光之下引誘也開始凸顯,近期中國精算師協會罕見發(fā)聲,喊話消費者增額終身壽險并非“穩(wěn)賺不賠”,需警惕誤導宣傳。而業(yè)內有觀點認為,保險公司也許面臨較大的利差損風險和退保風險……
所謂的增額終身壽險,屬于終身壽險,是指以被保險人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且保險期間為終身的人壽保險。終身壽險的保險金額可以在產品設計時預先設定,如每年增長一定比例或每年下降一定比例。
終身壽險又分為定額終身壽險和增額終身壽險。一般而言,定額終身壽險的保額是固定的,增額終身壽險的保額是會增長的,從第二個保單年度開始,有效保額會按照固定的利率進行遞增,活得越久,那所累積的保額就越多。而增額終身壽險按照年化3.5%的復利增值,持有10年單利可達4%以上,這些確定收益明確地寫在合同里。同時,其現金價值也會跟著增長,如果中途有需要用錢的時候,也可以利用減?;蛘弑钨J款的功能,取出一些現金價值,用來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
不難發(fā)現,增額終身壽險的設計形態(tài)較為靈活。同時具備消費者權益有保障、必要時候可以取出使用、可指定財產繼承人,成為遺產規(guī)劃工具等優(yōu)點,具有一定的儲蓄性、保障性、安全性、靈活性,而備受追捧。
增額終身壽險并不是一種新的產品形態(tài)。大約10年前,增額終身壽險同時從經代和銀保渠道推出。“這一產品的快速起量卻是從2019年預定利率4.025%的長期年金險下架之后開始的。此后,預定利3.5%的增額終身壽險成為很多壽險公司的主推產品,尤其是中小壽險公司?!?一位保險從業(yè)人員向《金融理財》透露。
今年以來,增額終身壽險發(fā)展得更加如火如荼。多家大中型險企加入增額終身壽險的推新陣營。例如,一季度,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富德生命人壽均在主推這一險種的新品。4月,平安人壽首次在個險渠道推出增額終身壽險。
據中國保險行業(yè)協會發(fā)布的《2021年銀行代理渠道業(yè)務發(fā)展報告》顯示,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具有的資金靈活度高、用途多樣的功能使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占據銀保市場絕對主流地位。終身壽險占據期交產品年度銷量前十中的七席。
增額終身壽險的火熱也暴露了自身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
9月23日,中國精算師協會發(fā)布了風險提示,提示消費者增額終身壽險并非“穩(wěn)賺不賠”,需警惕誤導宣傳。
一是保額增長率與投資收益率,二者概念差別大,不可混為一談。一些銷售宣傳中經常出現的“增額終身壽險復利3.5%”中的3.5%并不是投資收益率,而是保額增長率。
二是增額終身壽險并非理財首選,終身壽險主要功能是保險保障,養(yǎng)老、儲蓄應選擇年金保險。在銷售宣傳中將增額終身壽險產品類比理財產品,忽略其保障功能,誘導保險消費者中途退保,不符合該類產品的設計初衷。有養(yǎng)老、儲蓄需求的消費者,應當選擇功能較為匹配,提供生存給付的年金保險或兩全保險產品。
三是增額終身壽險并非“穩(wěn)賺不賠”, 終身壽險前期退保損失大,投保要做好長期規(guī)劃。據不完全統(tǒng)計,若在投保后第1年退保,將會損失10%-60%的保費;若在第20年退保,收益約在2%-2.5%之間,消費者要注意是否與自身預期相符。
此外,增額終身壽險會讓保險公司面臨較大的利差損風險和退保風險。保險公司能否盈利取決于死差、利差和費差,當中利差即實際利率與預定利率的差異。對于這些長期類的風險,利差損風險是最為突出的因素之一。而前述業(yè)內人士向金融理財透露,“由于增額終身壽險是一款中長期保險產品,后續(xù)可能會引發(fā)退保風險?!?/p>
國君非銀分析師劉琦欣指出,在當前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增額終身壽險作為具有保證收益且長期收益可達3%以上的高度稀缺產品,預計短期受到市場追捧,“但對保險公司而言,增額終身壽險面臨較大的利差損風險,預計長期保險公司將考慮降低預定利率或降低減保權益限額等來應對利差損風險。”
新華保險副總裁兼總精算師龔興峰在2022年上半年度業(yè)績會上表示,上半年投資市場的變化,包括利率和通脹,對于金融市場的影響巨大。壽險和其他行業(yè)相比的重要區(qū)別是其長尾效應可能在未來出現的利差風險。
針對市場上增額終身壽險的諸多問題,監(jiān)管的力度將要加強。
今年1月,中國銀保監(jiān)會人身險部發(fā)布關于近期人身保險產品問題的通報,指出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問題。如,部分壽險公司報送的11款增額終身壽險增額利率超過3.5%,易與產品定價利率混淆,存在噱頭營銷風險。2月,銀保監(jiān)會發(fā)布的《人身保險產品“負面清單”(2022版)》中,明確提及,部分增額終身壽險產品的保額遞增比例超過定價利率,存在嚴重誤導隱患;減保比例設計不合理;加保設計存在變相突破定價利率風險等。
監(jiān)管在未來對增額終身壽險的動作,《金融理財》也將持續(x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