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溪源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推進領(lǐng)導干部能上能下規(guī)定》,進一步明確不適宜擔任現(xiàn)職情形,特別指出政績觀偏差問題。“政者,正也”,政績是黨員干部干事、作為的直接體現(xiàn),政績觀端正與否,對事業(yè)發(fā)展和個人成長都至關(guān)重要,不僅需要正確樹立,更需要正確執(zhí)行,只有時時矯正,方能事事歸正。
政績“歸正”,就要不做大官做大事。立志是一切的開始,方向?qū)α?,道路才不會出錯。樹立正確政績觀,首先就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職業(yè)無論大小,官階無論高卑,若不能立志,雖做皇帝,做總統(tǒng),亦做不成大事;若能立志,則雖做一小官,做一工人,亦足以成大事。“大事”與“大官”僅一字之差,卻深刻回答了“政績?yōu)檎l而樹”的問題,把志向放在“當大官”上,就容易趨名逐利、簡單滿足,把目標放在“做大事”上,則會增添動力、更富拼勁。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guān)情。立志做大事,就意味著要做有益于人民的事,就要從點滴積累、從小事做起,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個“小人物”演活了就是“大人物”,把自己交給工作,把進步交給組織,把個人事業(yè)融入黨和人民事業(yè)之中。
政績“歸正”,就要不重顯績重潛績?!皾摗笔恰帮@”的基礎(chǔ),“顯”是“潛”的結(jié)果,顯績與潛績辯證統(tǒng)一、相輔相成,既不能讓當前束縛了長遠的“雙腿”,也不能讓長遠迷惑了當前的本質(zhì)。事實上,相比顯績,潛績更加可貴,《之江新語》中講道,“領(lǐng)導干部要以正確的政績觀為指導,抓好各項工作?!Τ刹槐卦谖?,要甘于做鋪墊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憋@績看得見、摸得著、見效快,潛績周期長、見效慢、更費力,少數(shù)黨員干部急功近利,干事喜歡“走捷徑”,項目追求“短平快”,不注重打基礎(chǔ)、利長遠。殊不知,沒了潛績的支撐,顯績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只有堅持一任接著一任干,一錘接著一錘鑿,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一年抓成效,方能真正獲得經(jīng)得起歷史沉淀的口碑評價。
政績“歸正”,就要不找借口找破口。在其位、謀其職、負其責、盡其事。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最終要體現(xiàn)到行動上,真干才能真出業(yè)績、出真業(yè)績。工作中,常常會聽到由于種種原因某些部門工作進度比較慢,由于種種原因某項措施落實力度不太夠等等,“種種原因”幾乎成了少數(shù)干部推卸責任、甩鍋躲懶的“口頭禪”,隨之也引發(fā)了種種問題、種種矛盾、種種落后,長此以往就失去了政府的公信力、群眾的向心力和社會的凝聚力。如何糾偏歸正,就要求黨員干部要以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對黨、以真誠火熱的赤子之心為民,常拂思想之塵、勤祛作風之弊。面對復雜工作,應當多找突破的辦法,少找千般的理由,做到不停地學、不停地問、不斷地總結(jié),時刻保持燕子壘窩的恒勁、螞蟻啃骨的韌勁、老牛爬坡的拼勁擔當作為、敢為善為,在實踐中磨煉,在干事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