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依
黃槿樹,喬木,鄉(xiāng)人稱作假沙梨樹,樹冠呈圓傘形,花瓣黃色,鐘形,盛開后,花朵像喇叭。
“初唐四杰”之一的詩人楊炯曾贊揚過黃槿。他在《送楊處士反初卜居曲江》一詩中寫道:“雁門歸去遠,垂老脫袈裟。蕭寺休為客,曹溪便寄家。綠琪千歲樹,黃槿四時花。別怨應(yīng)無限,門前桂水斜?!笨梢娫娙藢S槿花的喜愛。
我最早認識黃槿樹,是上世紀70 年代中期。
家鄉(xiāng)村前有個籃球場,球場邊種有兩棵黃槿樹。樹身不高,樹葉濃密,四季常綠,遮陰擋陽,樹下是小朋友玩耍的好地方。我兩個弟弟常到那里玩。
一天,大弟帶上只有四五歲的二弟到球場玩。二弟不會打球,便去爬樹,一不小心從樹上摔了下來,摔折了手臂,痛得哇哇大哭。
那時父親在外地工作。母親知道情況后,馬上帶他到公社衛(wèi)生院治療。醫(yī)生給二弟敷藥,打針,幾天下來不見好轉(zhuǎn)。聽說南??h里水鎮(zhèn)麻奢村有個醫(yī)生擅長治療跌打骨折,父親請假回來,用自行車載母親和二弟到麻奢看病。從家鄉(xiāng)到麻奢有幾十公里,路不好走,然而為了給兒子治病,父母顧不了路途的遙遠和路上的艱辛。每次去麻奢,他們都是早出晚歸。為了給二弟治病,他們花了不少心血,幸好二弟折了的手臂很快得到愈合。一向溫柔的母親,這回嚴厲地警告她的兩個兒子:“以后不準爬樹,尤其是黃槿樹!”
后來,父母在廚房旁邊的空地種了一棵樹。不知是故意還是巧合,父母種的竟然是黃槿樹,三兩年時間,長得綠葉婆娑,高大粗壯。說來也奇怪,自從有了這棵黃槿樹,兩個弟弟外出爬樹的現(xiàn)象少了。
我們一家六口擠在幾十平方米的平房里,沒有電風(fēng)扇,更沒空調(diào),夏天屋里熱得像個蒸籠。我的皮膚不好,每到夏季,不是頭上生瘡就是手腳出現(xiàn)無名腫毒。
某年夏天,我頭上生了一個瘡,又紅又腫。之前長輩曾教過我,我也實踐過,用假楊桃(黃蜀葵)花,搗爛外敷,不出兩三天,瘡便消失。但假楊桃樹長在野外,且不是時時碰到,怎么辦呢?
看到滿樹的黃槿花,我眼前一亮——它跟假楊桃花花色相似,搗爛都是黏黏的,也許都有解毒功效。我摘了幾朵黃槿花,拌點兒黃糖,搗爛敷在瘡上。兩天后瘡變軟,三天后瘡穿了……
我把這事告訴母親,她又嗔又喜:“以后,可千萬不要亂試啊!”我伸了伸舌頭,做了個鬼臉說:“知道了。”
再后來,別人要在空地上建房子,我們只好忍痛砍了它。黃槿樹沒了,我的心空蕩蕩的,很長一段時間才適應(yīng)過來。
責(zé)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