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嚴
杏花村在哪里?
美麗的杏花村,在皖南小城池州,因為杜牧的一首《清明》詩,露出輪廓。“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遙指的正是一年又一年被雨水浸染的酒肆茶亭,被煙靄包裹、杏花掩映的古渡廊橋。杏花村因浪漫而讓來此暢游的人群內(nèi)心激動不停,仿佛湖水折著幾層波瀾。你看,手機的鏡頭與杏花爭春,杏花與女孩的指尖爭艷,雨絲與拂柳纏綿,像畫卷一般展開著,相融在山坡與田野里,點綴在現(xiàn)代與歷史間。此時,任誰都會有一種雨中漫步的沖動,急急踏過比春天還要慢的流水,去聞一聞帶給人深邃高遠感受的花香。除了花香,水墨潑染似的畫里,還嵌著大片油菜花,黃金甲上滴玉珠,讓你的笑臉定格在無法抹去的畫面中。
因生在杏花村旁,幼時的快樂,大多來自這里,那些細細的柳條、花枝,含苞的含苞,吐放的吐放,見證了放學(xué)后的我一頭扎進古村,手上拽著風(fēng)箏的線,在散落其間的田野里沿著小徑撒歡似的奔跑時光。假日里則是被父母驕縱寵愛地帶著,認識了沿溝岸生長的蘆葦、野菜和現(xiàn)在已叫不出名字的野花,但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杏花和有時不期而遇又不斷顫抖著的江南雨絲了。至于河岸的村莊與樹木,因為四季交替而變?yōu)椴煌吧㈧o穆沉默的水墨畫;各種花草,因為沾上雨滴而變得更加晶瑩亮麗,對于童年的我來說,只是一些朦朧的印象,我只知道那是我快樂童年成長的一部分。
長大后在外地讀書,杏花村便成了故鄉(xiāng),最初的時候,時常會夢見年幼時期在杏花村發(fā)生的趣事,作文時經(jīng)常會寫到它,寫池州千年詩城,寫四月雨霧蒙蒙的江南,寫那花、那湖水和那輕飄飄的時光。寫作時因懷念家鄉(xiāng)而沉浸在無邊無際的想象中,花葉啊在雨中搖曳,多像是在湖邊輕輕晃動的姑娘,姑娘穿的裙子被風(fēng)這么一吹,一整天心境都變得順暢起來,感覺我的一生都要為家鄉(xiāng)的美盡情地舞蹈。
近年,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有幸趕赴池州市杏花村中學(xué)(即池州市第十六中學(xué)),以詩歌的名義,繼承老杜以杏花村的雨與花打造成的一張具有說服力的名片,讓同學(xué)們?nèi)?gòu)想杏花村里的杏花被詩句浸染,被雨撫摸的情景。在探討環(huán)節(jié)里,同學(xué)們的發(fā)言既活躍又帶著浪漫情懷,充分體現(xiàn)了當(dāng)代杏花村的發(fā)展帶給我們對過去那種詩情的懷舊之情。如今,杏花村里還有騎在牛背上的牧童,清明時節(jié)還是雨紛紛,更有讓人休閑的茶樓酒肆,只是在不同的年代里,有不同的詩情畫意,來源于每個人的心,有每個時代的烙印。
這個春天,我再次走進了杏花村,被濃濃的詩意裹挾著,沒有喝酒,卻醉倒在美麗的酒香中。
責(zé)任編輯:黃艷秋
美術(shù)插圖:董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