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慶杰
隨著陽光體育的普及,中小學的教師和學生對體育這項科目有了一個更好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依舊存在很多的現實隱患,如果這樣的隱患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積極參與,不利于陽光體育這一理論的推行。
近些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學校對體育課的忽視,導致中小學的體育教學活動不能得到有效開展。所以這使得很多學生視力和身體都出現了不良狀況。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育部在2007年及時地對中小學的體育課程進行改革,開展“陽光體育”,這樣的體育概念,讓學生從傳統(tǒng)的體育教育的束縛中掙脫出來,協(xié)助他們轉變對體育課程的傳統(tǒng)觀念,讓他們在陽光下真正體會到體育學習的快樂,激發(fā)他們學習體育的興趣。
一、體育教學中的問題
(一)觀念認知不足
由于應試教育理念在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已生根發(fā)芽,難以去除,導致他們對體育課程產生忽視心理,使得體育課程處于一個進退兩難的困境。為了學生的成績,許多學校只重視文化課,而對于體育鍛煉很不重視,甚至有些學校相應的體育基礎設施都不存在,這樣就不能為體育教學提供場地。
(二)專業(yè)素質較差
陽光體育理念的提出,是為了提高學生自主鍛煉的能力,并為他們的長期發(fā)展打下基礎。但是我們卻遇到了問題,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性素質較差,尤其是在一些偏遠地區(qū),學校師資力量差,有的教師并未受到系統(tǒng)化的訓練就開始上崗,教學方法老套、固化,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這就讓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急劇下降。
(三)忽視課程實質
很多中小學教師在教授體育課時,只有形式,沒有注意到體育課程的真正實質。教師上課時,遵循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按部就班,跑步或者是做操,然后教師示范。這樣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到無比厭倦,繼而很快就喪失了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沒有按照學生真實的需求來教學,只為完成教學任務。
(四)師資力量薄弱
現在我國的許多學校都面臨著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的狀況。體育教師數量少,所以出現一個教師可能要教授好幾個班級,甚至還有其他的教學任務,這就導致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不能夠保證體育教學的質量。沒有質量、沒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將不能激發(fā)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1]。
二、陽光體育背景下的中小學體育改革
(一)適當運動負荷
中小學要進行陽光體育背景下的體育改革,一定要以學生的學習素質為基礎,保證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適當運動負荷,只有這樣才可能讓他們保持在體育鍛煉中的熱情,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達到陽光體育的有效推進目標,促進改革發(fā)展。體育教師在進行具體的課程授課之前,一定要對自己所教學生的身體狀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依據這樣的了解設定符合他們情況的、科學的、合理的教學設計。當然,教師也要清楚學生的實際需求,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出學生的選擇和自主性,這樣既保證了學生對體育的鍛煉量,也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此外,教師在這樣的基礎上能夠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引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改變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傳統(tǒng)認知,真正體會到陽光體育的趣味。
(二)轉變教師觀念
要真正實踐陽光體育,還需要轉變教師對體育課程的傳統(tǒng)觀念。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地了解學生,多與學生就教學形式和內容進行交流,同時也要積極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對體育課程的看法,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實時更新自己的教學內容。[2]這樣的做法讓他們感受到尊重,繼而將自己的熱情反饋到體育學習中去,從而達到陽光體育的教學目標。
(三)提升教師素質
因為教師的綜合素質關系到課程的質量,而質量又影響到學生的鍛煉。所以想要更好地進行陽光體育活動,一定要重視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貫穿始終,他們的身份具有多樣性,既是傳授者、參與者,又是設計者和領導者,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高素質。為了更好地教學,教師不僅要學好自己的本職專業(yè)知識,而且也要對心理學知識有所了解,通過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及時對教學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對體育教學的參與性,真正有效地推進陽光體育的發(fā)展進程。
三、結語
陽光體育新概念的提出,讓中小學的體育課程迎來了新的發(fā)展。在這樣的發(fā)展進程中,鍛煉了學生體質,提升了學生的能力,加強了教師和學生的聯系,與此同時,也轉變了教師轉念,提升了教師素質。相信通過陽光體育的推行,一定會讓中小學體育迎來更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徐棟.“陽光體育”背景下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探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1):153-154.
[2]郭皓.改變“重腦輕體”,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陽光體育背景下學校體育改革的策略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