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繼東
生活中最痛苦的是自擾
20世紀70年代末,上海灘傳出一則新聞,說古稀之年的巴金要結(jié)婚了,在錦江飯店訂了28桌。后來又說婚禮規(guī)模擴大,在新雅飯店大擺宴席40桌。這些傳聞越傳越像,很多人向巴金及家人求證,搞得一家人莫名其妙。外面“緋聞”鋪天蓋地,巴金卻安坐桌前,提起筆來,心平氣和地寫了一篇散文《結(jié)婚》。
巴金的態(tài)度是靜等謠言過去,他認為如果這樣的傳聞能給人家茶余飯后添加些談資,也未嘗不可。就像燒菜需要作料一樣,添油加醋,吃飯開些胃口。而閑聊也一樣,沒有噱頭也提不起精神。但是調(diào)味品都是有保質(zhì)期的,一旦過了期,再加上去就會倒胃口。謠言也一樣,傳來傳去就成了舊聞,聽者失去了耐心,傳謠者就會覺得自討沒趣,謠言自然就會消失。
不過,面對謠言,巴金也檢討自己。因為那段時間,自己不斷地被邀請參加各種會議,為人站臺,無心寫作。他在《結(jié)婚》里寫道:“然而對什么事情都要用一分為二的眼光看待,對這件事情也不例外。我也應當把謠言看作對我的警告和鞭策。一個作家不是通過自己的藝術實踐,而是通過其他的社會活動同讀者見面。一個作家的名字不署在自己的作品上,而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新聞中間,難怪讀者們疑心他會干出種種稀奇古怪的事情來。”
荀子在《大略》中說“謠言止于智者”,巴金不但止住了謠言,而且還自我反思,他就是這樣一個靜等謠言過期的智者。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