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游記》的三教合一思想與小說各方面的研究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小說的三教關系、評點本、主旨等研究都與之密切相關。然而,其中也存在諸多亟須解決的問題,如在宏觀層面缺乏專門的論述,在微觀層面對相關概念的解釋比較模糊。因此,學界有必要針對這些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調(diào)整與優(yōu)化,以促進《西游記》學術史的完善與發(fā)展。文章主要對《西游記》三教合一的思想進行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西游記》;三教合一思想;儒;釋;道
中圖分類號:I207.4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8-0-03
《西游記》作為明清神魔小說的重要代表,因其漫長的成書過程和儒、釋、道思想?yún)R流的特點而呈現(xiàn)出豐富復雜的思想意蘊,三教合一思想的研究亦是該小說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因此,學界有必要對小說的三教合一思想進行系統(tǒng)而科學的專門研究,但是有關這一方面的研究史尚未得到梳理。因此,在全面查閱相關文獻的前提下,筆者在此展開《西游記》三教合一思想的研究綜述。
國內(nèi)關于《西游記》三教合一思想(三教合一思想包括三教關系、三教融通、三教同源等方面)的專門論述始于20世紀80年代。1985年李谷鳴圍繞《西游記》的“佛道之爭”[1]問題,否認了三教合一思想在小說中的存在。以此為開端,學界對該問題的研究繼續(xù)深入,且經(jīng)常伴隨著對小說三教關系的討論。另外,《西游記》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涉及三教合一的思想,如評點本、主旨等,并呈現(xiàn)出緊密相關的研究態(tài)勢??傮w而言,《西游記》三教合一思想的專門論述較少,大部分論述零散地分布在小說其他方面的研究之中,因此,在概述這一板塊的研究時,較難將三教合一思想從這些方面剝離出來,這也從側面預示著如果《西游記》三教合一的問題得到解決,《西游記》各個方面的研究將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概括而言,學界對《西游記》三教合一思想的研究可分為四個方面:第一,直接對三教合一思想中的三教關系進行研究;第二,與《西游記》評點本的研究相結合,以分析清代的評點本為重點;第三,與《西游記》主旨的研究相結合,以心性學為重點;第四,與典籍相關聯(lián)的研究,以考證的研究思路為主。
1 三教關系研究
就小說三教關系的研究來說,這一研究內(nèi)容大致經(jīng)歷了從忽視或回避到重視儒家思想的過程,小說中三教之間的關系并不平等,且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觀點一直占據(jù)主流,尤以蘭拉成“儒為立本,道為入門,釋為極則”[2]的觀點為代表,至于佛道軒輊的問題,尚處于爭議之中。
《西游記》三教關系方面的研究始于1985年李谷鳴對小說“佛道之爭”[1]問題的討論。他根據(jù)書中敬佛而諷道的情節(jié),認為小說所體現(xiàn)的是佛高于道的思想,由此李谷鳴徹底否認了小說中的三教合一思想。1989年,吳承學也認為《西游記》是一部重佛輕道的小說,但又認同歷代對小說三教合一思想的評價。他只從佛道融合這一角度對小說的三教合一思想進行了探討。1994年,花三科在吳承學的基礎上,第一次對小說三教的關系進行了全面的論述。他從儒學的本質(zhì)出發(fā),補充了《西游記》所體現(xiàn)的儒家思想,并根據(jù)小說的結構布局,認為作者吳承恩有意將儒學作為小說“三教會流”[3]的基礎?;ㄈ普J為《西游記》是一部“佛表道里儒骨髓”[3]的小說。
2004年,蘭拉成從小說的人物與情節(jié)方面論述了小說“儒為立本”[2]的思想,接著依據(jù)道教對人物的影響和情節(jié)的推動來看,他認為小說體現(xiàn)了“道為入門”[2]的思想,最后根據(jù)小說中佛法的至高無上與師徒四人成佛的終極目標來闡明了小說“釋為極則”[2]的思想。概括而言,《西游記》中的三教地位并非平等,而是“儒為立本,道為入門,釋為極則”[2]的關系,這一觀點為馮霞、肖菲、王澤穎等學者所贊同,并成為目前學界的主流觀點。
不過,學者鄭巧玉注意到了三教之間相融卻又相互獨立的關系,這一觀點使得《西游記》三教關系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孰高孰低的論爭。另外,雷會生與李克臣在辨析“三教歸一”[4]概念的前提下,持小說三教關系平等的觀點,為三教關系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想法。
2 與小說評點本相聯(lián)系的研究
就與小說評點本研究相聯(lián)系的角度來說,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西游記》評點本如何體現(xiàn)三教合一思想,第二類是評點者與小說三教合一思想之間的關系。
關于第一類,有學者從宏觀層面入手,也有學者從微觀層面入手,主要論證評點本的三教合一思想,這里分別以胡淳艷和樓順忠為代表。2007年,胡淳艷認為《西游證道書》《西游真詮》《西游原旨》等評點本中特殊的批語與明清三教合一的文化思潮有重要聯(lián)系,因而清代的《西游記》評點本出現(xiàn)了類似的特征。2008年,樓順忠以《西游記記》為研究對象,認可該評本中“三教同源”[5]的思想,通過引用其中評點者自創(chuàng)的詞曲,論證了評點者熟練運用三教典籍的高超水平,并認為這些詞曲表現(xiàn)了小說中三教思想的自由交融。此外,學者王歡、陳博亦從細節(jié)入手論述了《西游記記》的三教合一思想。
關于第二類,有學者將三教合一思想視為評點者的創(chuàng)作動機,也有學者將其視為創(chuàng)作視角,且隨著小說三教合一思想研究的深入,學界對創(chuàng)作動機的研究點愈加重視。2007年,秦川從具體的《西游原旨》讀法入手,以《西游原旨讀法》為文本分析,認為宣揚三教合一思想是評點者的創(chuàng)作動機。與秦川不同的是,王冉冉于2008年將三教合一思想視為評點者的創(chuàng)作視角而非創(chuàng)作動機,并且認為這一視角為明代的評點本所特有,清代的評點本并不涉及三教合一的思想。
3 與小說主旨相結合的研究
就與小說主旨相結合的研究來說,這一內(nèi)容始終伴隨著學界對三教合一思想的認識變化。
前期,學者將小說主旨與三教合一思想相聯(lián)系或者將主旨視為三教合一思想中的心性學,這里分別以美國漢學家浦安迪和國內(nèi)的郭明志為代表。1987年,浦安迪將這一思想與小說的主旨相關聯(lián)。他注意到三教合一與《西游記》有重要關系,并認為三教合一思想是儒、釋、道思想相結合的產(chǎn)物;這三家的術語在心學這一體系中能夠互相交流,因此,他將三教合一的思想產(chǎn)物——心學(新儒學代表)作為闡釋小說寓意的理論基礎。由此,浦安迪根據(jù)書中大量心學術語的提示,將小說的中心指向個人在自身內(nèi)部意識之完整。與浦安迪研究思路不同的郭明志,則依據(jù)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回目標題以及詩詞韻文,將三教合一思想中的心性觀視為小說的真正寓意,隨后馮巧英、楊國學從不同角度對這一觀點進行了論證。
后期,有學者將小說的主旨視為三教合一思想中的三教關系或是某一立場的三教合一,如2003年,王新建根據(jù)小說人物形象和情節(jié)設計,將《西游記》的主旨劃分為三層含義,其中第二層含義即為三教合一思想:融合儒釋道文化思想,其中佛為主導,儒為基礎,道為輔助。李安綱亦將三教合一思想與小說主題直接關聯(lián),與前者不同的是,他將主題進一步細化到了三教合一與性命雙修上。另外,還有學者提出了類似于三教合一的“三教歸一”觀[4],并將其視為小說的主旨。
4 與典籍相關聯(lián)的研究
1993年,徐朔方針對柳存仁提出的觀點,認為他所引詩文中的術語和表達的方式為佛家所有,體現(xiàn)了以佛為主的三教合一思想。1996年,李安綱指出《西游記》的三教合一思想源于某一部重要典籍,前者是后者的藝術表現(xiàn),認為該典籍代表著最完善的三教合一思想,這為《西游記》三教合一思想的具象化研究提供了確切的理論框架和文化依據(jù)。
5 總結與反思
關于《西游記》三教合一思想的研究,學界專門論述還比較少,既不夠全面,也不夠科學。另外,《西游記》其他內(nèi)容的研究多有涉及三教合一的思想,產(chǎn)生了眾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小說本身的復雜性和學者對三教合一的概念較為模糊,某些問題始終得不到有效解決??偟膩碚f,這些研究在宏觀和微觀層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宏觀層面,學界尚未意識到要對小說的三教合一思想進行專門、系統(tǒng)的探究,導致該方面的研究不能有效地反哺《西游記》在宗教、評點本以及主旨等方面的研究。竺洪波先生認為,《西游記》的作者、成書、主題等方面的研究雖然豐富,但各個板塊之間缺少整體聯(lián)系,它們只在各自的層面展開論述。同時,小說評點本的研究也不夠全面,其中,缺乏歷史感的意識導致一些低層次結果的出現(xiàn)。鑒于此,學界應當重視《西游記》三教合一思想的研究,將其視為連接小說各個研究板塊的重要線索,為把握明清評點本的研究提供一個合適的歷史尺度,進而推動《西游記》學術史高質(zhì)量發(fā)展。
在微觀層面,學界主要存在概念不清、對評點本不夠重視、跨學科研究尚不成熟、對小說三教合一思想定位不夠準確等問題。
5.1 概念不清
這一問題主要反映在對三教合一的誤解上。三教合一中的“教”應當是“教化”之義,這更符合中國古代漢語的習慣[6];也有學者將三教合一與三教合流混用,這也存在問題。結合李四龍的觀點,“三教合流”指的是儒、釋、道三教碰撞與交融的歷史性過程[6],而三教合一是三教合流發(fā)展到頂峰時的思想結果,所以三教合一與三教合流是不同的概念。另外,許多學者對三教合一的理解不夠全面,他們通常將重點放在“合”字上,如浦安迪將三教合一中的“合”字解釋為結合;或者將重點放在“一”字上,如雷會生與李克臣認為三教合一中的“一”是一體的意思。在此,需要強調(diào)的是,三教合一的“合”是指三教的融合,但各自又有所不同,“一”是指三教在某些方面存在一致性,而非一體的狀態(tài)。
5.2 對評點本不夠重視
學者對《西游記》三教合一思想的論述不僅偏少,還往往只建立在對正文的討論上,在論文的參考文獻中也很少涉及《西游記》的不同版本。因而學者容易脫離相應的時代背景,以今人之思揣度古人之思,最后陷入自說自話的境地,難以探究三教合一的真實內(nèi)涵。對此,學者應當重視并利用各個評點本的評語,在結合正文和其他研究的基礎上,對小說的三教合一思想作出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5.3 跨學科研究尚不成熟
這一點主要體現(xiàn)在與其他學科相結合時,未將結論落在古代小說的領域內(nèi)。由于有些學者對古代的某些社會現(xiàn)象缺乏透徹的了解,產(chǎn)生了一些有問題的研究成果,如蘭拉成用“儒為立本,道為入門,釋為極則”[2]一句概括《西游記》中的三教關系。實際上這句話源于黃宗羲對晚明某一特定事物的評價,并不適用于小說《西游記》的研究。由此可見,學者應當在準確把握其他學科內(nèi)容的前提下進行跨學科研究,也應當始終堅持以小說學為本位的立場。
5.4 對小說三教合一思想定位不夠準確
《西游記》在各方面的確蘊含了三教合一的思想,但如何看待這一思想在小說研究中的地位,需要學者進行深入思考,并作出恰當?shù)亩ㄎ?。然而,有些學者直接將其視為小說的主旨或評點者的創(chuàng)作動機,這一看法拔高了小說中三教合一思想的地位。根據(jù)小說的成書背景和評點者所處的時代來看,《西游記》的三教合一思想是當時社會思想的縮影。學者若要把握好小說研究的歷史感,就需要參考古人的思維,將三教合一思想作為重要的研究視角來分析各種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對該方面的研究需要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明晰三教合一的概念,這不僅需要扎實的古代哲學基礎,還需要借助現(xiàn)代哲學中的邏輯學理論,這樣方可把握好三教合一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
第二,重視并合理利用《西游記》的各個評點本,從中提取值得借鑒的思考視角(可借鑒浦安迪的研究思路),將古人之思和今人的治學方式相結合,系統(tǒng)且全面地研究小說的三教合一思想。
第三,完善其他學科的知識儲備,這需要充分準確地了解古代的哲學、歷史學、民俗學等方面的知識。《西游記》是一部融匯百家的鴻篇巨制,只有在充分了解其他學科知識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嚴謹科學地理解小說的三教合一思想。
第四,要充分利用小說三教合一思想的研究成果,以此反哺小說其他方面的研究,可以將小說的三教合一思想視為研究視角或者思想背景,在這一期間,研究者要不斷地反問自己的研究目的是什么,切勿受這一思想的影響而使得最后的研究結果背離原先的研究目的,或者脫離小說領域。
6 結語
《西游記》的三教合一思想與小說各方面的研究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必須利用各種學科知識、各種文獻資源對其展開專門的論述,并在此基礎上推動小說其他方面研究?!段饔斡洝穼W術史的進步不僅需要及時回顧和總結以往的學術研究,還需要有的放矢地調(diào)整研究思路,更需要注重學術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谷鳴.《西游記》中佛道之爭探原:兼評“三教合一”說
[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2):83.
[2] 蘭拉成.《西游記》“三教合一”思想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28-31.
[3] 花三科.佛表道里儒骨髓:《西游記》管窺再得[J].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2):23,22.
[4] 雷會生,李克臣.以行證道:論《西游記》主旨[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3):29.
[5] 樓順忠.《西游記記》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6] 李四龍.論儒釋道“三教合流”的類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8(2):43-51.
作者簡介:凌葉曉(1996—),女,浙江嘉興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明清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