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誼
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對于腦梗死患者語言、肢體康復的效果。方法 將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四川友誼醫(yī)院進行治療的86例腦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的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43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實驗組采取早期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肢體、語言功能評分。結果 護理前,兩組腦梗死患者語言以及肢體功能評分對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后,兩組患者肢體和語言功能評分明顯提高且實驗組患者的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的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腦梗死患者采用早期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語言以及肢體的功能恢復情況,促進腦梗死患者的健康恢復,在臨床上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早期護理干預;腦梗死;語言和肢體功能
腦梗死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腦梗死也是現(xiàn)今世界上對人類產生危害最大的三種疾病的一種。在臨床上的主要病因是因為大腦的血管產生了堵塞以及供氧困難從而引起身體一側肢體的行動障礙,會導致上下半身或全身性的行動困難以及無力,導致身體偏癱現(xiàn)象。目前,在臨床上腦梗死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及致殘率,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如果沒有及時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以及護理措施,還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局灶性的癲癇發(fā)作以及失語和偏身感覺障礙,甚至是偏癱。在臨床上除了對腦梗死患者進行對癥治療以外,還需要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早期的護理干預措施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的健康恢復。早期的康復訓練對腦梗死患者之后的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且早期的護理干預,對訓練腦梗死患者的康復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對腦梗死患者使用早期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護理,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語言以及肢體功能恢復的效果進行總結對比和分析。
1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四川友誼醫(yī)院進行治療的86例腦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的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43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65.38±3.98) 歲,病程(2.42±1.82) 年;實驗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66.02±2.68) 歲,病程(2.39±1.79) 年。兩組腦梗死患者中,左側偏癱61例,右側偏癱25例。組間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法,護理人員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實驗組采取早期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護理。主要的內容如下:(1) 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實際病情情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全面的評估,從而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觀察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一旦患者心理狀態(tài)出現(xiàn)異常時,及時進行相應的護理。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為患者詳細講解腦梗死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臨床的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等,使患者能夠正確認識疾病,改正對疾病的錯誤認知,提高對治療的依從性以及對醫(yī)護人員的配合度。同時,應取得患者家屬的信任,與家屬交流腦梗死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治療中的注意事項等。很多腦梗死患者由于疾病的突發(fā)導致語言障礙以及身體肢體偏癱,所以會產生一些悲觀、焦慮、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甚至出現(xiàn)拒絕配合治療的現(xiàn)象。所以,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家屬多陪伴、安慰患者,鼓勵患者勇敢地面對疾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 加強對患者肢體功能康復的訓練。① 合理擺放患肢。腦梗死患者入院后,由護理人員按照合理的方式以及要求將擺放患肢,指導患者進行床上翻身訓練,每天幫助患者進行患側按摩2次,在康復訓練過程中,負責訓練康復的醫(yī)護人員應盡量幫助患者移動患側的肢體,如用枕頭或被褥墊高患者下肢或上肢,可以使患側的肩關節(jié)處于外展和外旋的狀態(tài),同時肘關節(jié)處于伸展的位置,前臂形成旋后位。另外,要保持患者在床上翻身的頻率,每2 h翻身1次,避免患者出現(xiàn)壓瘡、關節(jié)僵直以及運動肌異常痙攣等,翻身的時候要保持仰臥位和健側臥位兩個臥位之間相互更替。同時,醫(yī)護人員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適當?shù)闹w鍛煉,上肢從大關節(jié)開始到小關節(jié)、肩膀、前臂、手腕、手指關節(jié),身體下部髖關節(jié)到膝蓋、腳踝,腳部的小關節(jié)也要進行活動,運動的幅度從小到大逐漸加強,根據病人的情況,每天可活動2~5次,這樣的訓練方法可以逐步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態(tài),對肌肉恢復有著很好的幫助;② 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主動和被動訓練。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指數(shù)都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且患者的神經系統(tǒng)癥狀沒有再出現(xiàn)其他的變化時,可以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主動和被動訓練,訓練包括肘關節(jié)屈曲訓練、手指分開、并攏訓練、拉伸訓練、接物訓練、漱口訓練和更衣訓練等;③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站立和行走訓練,協(xié)助患者將雙下肢垂放在床邊,進行坐位的訓練,隨后再循序漸進地進行步行的訓練。在進行步行訓練時,先由兩個人扶住患者站立,再由一個人扶住患者站立,在確保患者能夠保持身體平衡并獨立站立后,再進行胯部訓練。如果患者在訓練過程中出現(xiàn)了頭痛以及頭昏等不良現(xiàn)象,應立即停止訓練。(3) 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可以加強語言訓練,從最簡單的音節(jié)開始練習,包括聲母和韻母練習,及早引導病人進行語言功能的鍛煉,指導患者做吞咽以及咀嚼的動作,也可以進行伸縮舌頭的鍛煉。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語言口型的示范,鼓勵患者讓其自行發(fā)音,漸漸地過渡到文字、短句、長句以及問答鍛煉。在練習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學習能力進行句子以及詞語的訓練,并與身邊事物產生聯(lián)系,指導患者進行準確的發(fā)音。在進行語言康復訓練時,應該有充足的時間,才能恢復語言功能。此外,護理人員可以指導患者經常聽廣播、看電視和聽音樂等方式來恢復語言功能。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語言、肢體功能的恢復情況。肢體功能采用FM評分進行評價,內容包括上下肢的協(xié)調能力、腱反射、髖關節(jié)功能、膝關節(jié)功能、踝關節(jié)功能以及手部的功能和肘關節(jié)功能、肩關節(jié)的運動功能等。評分滿分為100分,96~99分為輕度運動障礙,85~95分為中度運動障礙,50~84分為明顯運動障礙,50分以下為嚴重運動障礙。語言功能采取漢語失語檢查表進行評分,包括計算運用、結構、視空間、書寫、閱讀、理解、命名、復述、自發(fā)談話等9個內容。80分以上為流利型,60~80分為中間型,60分以下表示患者語言功能低。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0.0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 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前,兩組腦梗死患者語言以及肢體功能評分對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后,兩組患者肢體和語言功能評分明顯提高且實驗組患者的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的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3 ?討論
腦梗死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其發(fā)生原因主要是因為腦供血不足,從而導致腦組織出現(xiàn)缺氧和軟化以及壞死而形成的一種腦血管疾病,在臨床腦血管疾病中占比較高。腦梗死的病情發(fā)展急速,死亡率及殘疾率都非常高,如果不及時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以及護理,會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偏癱以及失語等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為了更好地保證腦梗死患者的治療效果,臨床上倡導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早期護理干預,這個護理模式避免了護理不全面性的缺陷。本次研究對腦梗死患者使用早期護理措施進行護理,根據對比的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采用早期護理措施進行護理的腦梗死患者語言和肢體功能的評分情況要高于常規(guī)護理的腦梗死患者,所以早期護理干預措施能夠促進腦梗死患者肢體和語言功能的恢復。主要是因為早期護理干預,能夠通過對患者異常運動的模式進行控制,從而促進患者恢復肢體的功能。此外,早期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還能夠對腦梗死患者產生良性的刺激,喚醒腦梗死患者的大腦功能,應該重視患者在臥床階段進行床上康復訓練,以及臥床的體位等等??梢宰尰颊叩幕紓戎w呈現(xiàn)出一種伸展狀態(tài),下肢可以呈現(xiàn)屈曲狀態(tài),并且對于患側肢體進行適當?shù)呐拇虬茨Γ赃_到促進血液以及淋巴循環(huán)的目的,可以增強患者的肌肉力量,避免導致肌肉萎縮以及痙攣,再加上對患者語言功能方面的引導,從最簡單的發(fā)音開始,多多鼓勵患者,讓患者獲得成就感,提升患者對康復鍛煉的信心,促進患者身體功能的康復,降低患者的致殘率。
綜上所述,本文對腦梗死患者使用早期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語言和肢體功能的康復情況,同時還可以促進患者的健康恢復,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早期的護理干預對比常規(guī)的護理效果更好,在臨床上值得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張震環(huán),王宏.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改善外傷性腦梗塞患者肢體功能恢復與日常生活能力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21(17):233-234.
[2]侯彩葉.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21,9(27):139-140.
[3]譚穎,胡海燕.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東方食療與保健,2021(4):115-116.
[4]董霞.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康復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yī)藥,2021,35(3):178-179.
[5]季惠娟.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J].吉林醫(yī)學,2021,34(25):5250-5251.
[6]洪蕾.早期護理對腦梗塞患者語言功能與肢體功能的影響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21,37(6):38-39.
[7]杜嚴嚴.早期康復護理應用在腦梗塞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1,2(46):18.
[8]閔祥允.早期護理對腦梗塞患者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的臨床作用分析[J].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21,8(1):164.
[9]譚紅霞,王春霞.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應用研究[J].飲食保健,2021,6(44):167.
[10]許莉探討糖尿病性腦梗塞與非糖尿病性腦梗塞病因及預后.飲食保健,2017,4(6):41-42.
[11]楊淑玲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72例臨床分析.醫(yī)學信息(下旬刊),2009,1(11):251.
[12]張濤糖尿病性腦梗塞患者的臨床診治及預后探討.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4):107-108.
[13]劉華慧探討糖尿病性腦梗塞與非糖尿病性腦梗塞病因及預后.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2):93-94.
[14]趙素貞MSCT與MRI對發(fā)病≤24小時腦梗塞患者的應用評價.現(xiàn)代醫(yī)用影像學,2019,28(2):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