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建
女孩剛上高一沒幾天,就把腳崴了,休息了半個月之后再去學校,不僅課程有些吃力,還發(fā)現(xiàn)她的好朋友已經(jīng)跟別人好了。晚上回家,女孩就跟媽媽說她不要去上學了。
幸虧媽媽是心理老師,懂得朋友的重要性,所以沒有責怪女兒。要知道女孩子之間是非常需要這種親密伙伴的,她們可以相約一起出操,一起去上廁所,經(jīng)常說點悄悄話,分享點小秘密和八卦,孩子就在這種同伴支持中抵御著學業(yè)的重壓,走過了風霜雨雪。
于是,媽媽問女兒說:“你想一想,班里面還有沒有你挺喜歡的女生,但是她還沒有固定玩伴的?”
女兒想了想,說:“還真的是有一個。”然后媽媽就說:“那我明天做兩個好吃的三明治當早點,你給這個女孩子帶過去作為禮物送給她,好嗎?”女兒破涕為笑開心地答應了。
第二天早晨,女孩帶著媽媽做好的三明治高高興興地去了學校,如愿跟這個女生成了好朋友——女兒再也沒提不去上學的事兒。
媽媽的高明之處就在于她懂得心理學,知道女兒有這樣的訴求合情合理。媽媽沒有只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說什么“抓緊學習,把落下的功課補上才是要務,管什么朋友不朋友”的言辭,而是支持了孩子對人際交往的需求,明白沒有好的人際關系,就會淤堵住情緒的出口;不能疏通情緒,孩子就無心學習。所以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溫馨提示:不是只有學生時代格外看重友誼,也不是只有女生在乎友誼,人生的任何時候,對于任何人來說,朋友都很重要。
健全人格的第二項重要指標就是和諧的人際關系。許多被家長忽略的痛苦,同學能彌補;家長幫不上的忙,同學能給到;孩子有個好朋友,在集體中有歸屬感,實在是家庭之大幸。
一個初一男生,在心理健康課上玩真心話大冒險的熱身游戲,抽到的問題是:假如你能穿越,你想穿越到哪里?男生說:“我想回到小學,那時候?qū)W業(yè)不重,還有朋友?!崩蠋熥⒁獾侥猩幕卮鸷偷吐洌谡n后及時與男生溝通,了解到他入學后覺得自己運氣不好,班里一個小學同學都沒有,誰也不認識,特別不自在,好像自己不屬于這里,加劇了懷舊情結,甚至還偷偷抹眼淚。情緒不好,上課分心走神,作業(yè)記不全,也不知道該問誰,就盼著周末放假。老師了解到情況后給他換了新同桌,這個同桌是個話癆自來熟,男生的情況明顯有所好轉。
新生適應期一般在2周左右,適應快的4-7天就融入新環(huán)境了,一個月的適應期屬于適應困難的。進入新環(huán)境家長需要關注孩子的交友情況,飯桌上問一問孩子班里發(fā)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有沒有好玩的同學,交到朋友了嗎,叫什么名字等,及時了解孩子的交友情況。
對于暫時沒交到朋友的孩子,家長怎么做?
1. 家長可以幫忙做點實際的工作,比如給孩子課間準備的小點心、酸奶等零食帶上兩份。如果孩子不知道該送給誰,建議孩子送給身邊離自己最近的就行,一來二去就會熟絡起來。
2. 如果孩子在新環(huán)境不知道該和誰主動交往,告訴孩子看眼緣,你看誰順眼就主動和誰交朋友——看著順眼就表明喜歡,人們都喜歡喜歡自己的人。記住對方的名字,見面主動打招呼,問個問題都能打破僵局。
3. 善用贊美。最高境界的贊美是夸完之后補一句:“你是怎么做到的?”這個提問,可以讓對方有話可說,感覺很好,還可以讓你學到很多,受益匪淺。不僅打開了溝通的大門,也搭起了友誼的橋梁。比如當孩子回家說班上有個同學知識面特別廣時,家長就可以提醒孩子明天去問問同學是“怎么做到的”,不著痕跡地幫孩子交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