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蓮香
機器貓哆啦A夢從22世紀來到了20世紀,幫助小男孩大雄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題;電影《超能陸戰(zhàn)隊》里的大白不僅十分可愛,還是一位私人健康顧問,時刻都關(guān)注著主人公小宏的身心健康……這么多厲害的機器人,你是不是也幻想能夠擁有呢!機器人也從我們的幻想中,慢慢走進了現(xiàn)實世界——
機器人走進生活
隨著機器人的不斷發(fā)展,它們已經(jīng)走入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發(fā)揮用途——
1.消防員機器人可以代替人類消防員進入危險的火場。它們勇敢忠誠,更重要的是,它們一點兒也不怕火。
2.貼心的護士Care-O-bot能夠識別病人的面孔和聲音,照顧病人起居,為病人拿取藥品對它來說是小菜一碟。
3.機器人薩亞是一名小學老師,它不僅教授孩子們功課,還能表達多種情緒。這樣的機器人老師,你喜歡嗎?
4.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是一輛由核動力驅(qū)動的火星車,它也是名副其實的機器人哦。希望它能在火星上有更多新的發(fā)現(xiàn)呢!
5.萌萌的“海豹”Paro 可以輔助治療癡呆癥患者。當人類撫摸它時, 它會根據(jù)不同的手勢做出不同的反應。在它的幫助下,一些病人甚至開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
機器人發(fā)展史
了解了那么多有意思的機器人,你想知道最初的機器人是怎么發(fā)展而來的嗎?1920年,卡雷爾·恰佩克在科幻作品《羅薩姆的機器人萬能公司》中創(chuàng)造出了“機器人”這個詞。讓我們來看看機器人從20世紀50年代到現(xiàn)在的發(fā)展吧——
機器人VS人類
隨著智能機器人研究的突飛猛進,機器人和人類越來越相似。如果有一天,機器人擁有了人類的智慧,它們該如何與人類相處呢?
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制定了著名的機器人守則。它是目前機器人研究領域最受推崇、影響力最大的“機器人公約”。
機器人越來越智能,人們也不免開始擔心:機器人會反叛人類嗎?如果機器人發(fā)展得比人類還要聰明,那么它們會取代人類嗎?
機器人永遠也不可能比設計它們的人類更聰明。
機器人永遠不會像人類那樣思考,因為人腦和電腦的差距太大了。
機器人永遠都不會有機會統(tǒng)治人類。
既然你這么擔心,那就干脆把機器人都給關(guān)掉得了!
未來人類將會有機器人朋友,就像現(xiàn)在人們擁有機器寵物一樣。
在不少科幻小說中,未來機器人變得極具危險性。你會有這樣的擔心嗎?下面正反兩方進行了激烈的辯論,你更支持哪方的觀點呢?
如果真是這樣,“阿爾法狗”(谷歌人工智能阿爾法圍棋)和圍棋大師李世石對陣,怎么會五戰(zhàn)四勝呢?
不管機器人是否會以人類的方式思考,至少目前它們已經(jīng)在學著像人類那樣思考了。
如果機器人比人聰明許多,它們就會找到繞過人類指令的機會,試圖統(tǒng)治人類。
事情沒那么簡單,智能機器人總能找到保護自己的方法。關(guān)掉機器人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機器人之父——阿西莫夫
艾薩克·阿西莫夫(1920年—1992年),是美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科普作家、文學評論家,也是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中的“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被譽為“科幻圣經(jīng) ”。
阿西莫夫剛開始寫機器人小說時,機器人學尚未發(fā)展起來。早先有關(guān)機器人的小說多以“人類創(chuàng)造機器人,又為機器人所毀”為主題。而阿西莫夫創(chuàng)造了新的世界,他在《我,機器人》一書中,第一次為機器人提出行為法則——“機器人學三定律”。這套定律被稱為“現(xiàn)代機器人學的基石”,為機器人建立了一套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準則,從而演繹出一系列推理性和邏輯性極強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