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刺客”一詞頻繁現身。起初,“雪糕刺客”最先出現,它們看起來其貌不揚,但價格動輒幾十元,這也賦予了“刺客”新的含義——看似平價,實則昂貴。事實上,“刺客”不僅存在于食品當中,運動項目中也有“刺客”。
羽毛球成“輕奢”?
一副拍子、一個球、兩個人,講究的人再支起一張簡易的網,找片空地,就能打一場羽毛球。這是很多年來,人們最熟悉的羽毛球對陣的場景。這不能說價格低廉,而是壓根就不用花錢??恐按蛞扒颉钡哪J?,羽毛球發(fā)展成了一項國民運動。
現在的人們講究起來了,“打野球”開始被越來越多的羽毛球愛好者拒之門外。但場地價格高漲與預約難是所有羽毛球愛好者逃不過的痛。位于北京東五環(huán)外的飛悅體育館生意火爆,工作日白天的單塊場地價格是每小時106元,下午4點后和周末的價格,則漲至149元,周邊其他場館的價位都相差無幾。三環(huán)內的一些熱門場館,定價甚至超過了每小時200元。
飛悅體育館的老板大白告訴記者:“經常12點剛一開票,‘唰一下就被搶沒了,有的客戶臨時有事來不了,上一秒剛取消,下一秒就被預訂走了?!边@并非在羽毛球運動中形成了所謂的“鄙視鏈”,而是看多了專業(yè)賽事的人們,開始向往專業(yè)與安全,即便只是業(yè)余愛好,也是如此。
打了13年羽毛球的曲家典告訴記者,即便球館價格不低,他也從未產生去室外打球的想法,只有體育館不開放的那段日子,自己實在忍不住了才會到戶外玩一會兒。在這些資深玩家眼中,羽毛球很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影響,輕微的風就會造成球的變向。同時,打羽毛球是一項經常需要彈跳的運動,水泥地面會讓膝蓋承受更大的壓力。
因為種種阻礙,在戶外打球總比不上環(huán)境舒適的場館可以讓人酣暢淋漓。畢竟,打球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追求盡興,這么一來,與運動獲得的快感相比,所謂“運動刺客”也就顯得不那么“扎心”了。
除了選擇專門的場地外,這些玩家在裝備上也追求專業(yè),這一點在羽毛球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羽毛球是一項損耗率較高的運動,除了買球拍以外,穿線、纏手膠、買球,都是開銷。從羽毛球入門者,到能打出完美扣殺的高手,裝備往往會一路升級。羽毛球愛好者拿督家里有一面墻,上面掛了8支球拍,打球這兩年,她在裝備上的投入超過了2萬元。
人們在盡興的同時,也把安全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專業(yè)的羽毛球鞋更是必不可少,這種鞋的鞋底紋路交錯細密,摩擦力更大,輕便防滑,不容易崴腳。在購物網站上,羽毛球鞋的售價從89-1530元不等,銷量最高的幾款鞋,價格均在200元左右。當然,置辦裝備是個人選擇,曲家典并不覺得買裝備就是燒錢,“球拍和球鞋雖然入門價格高,但是都屬于高檔耐用品,一兩雙鞋、三五支球拍,沒有什么意外情況的話,很長一段時間才會迭代一次”。
面對“運動刺客”,羽毛球愛好者自然也是能避坑就避坑,畢竟物美價廉才是真理。他們想出了一個相對合理的解決措施,即提高場地的利用率。據大白分享,場館內常有8個玩家共用一塊場地的情況,每次上場4個人玩雙打,打完一輪換下一批人。即便是在黃金時段,如此操作后,人均價格也不到20元。
社交平臺上的勝利者
一些新風靡起來的運動項目,更是“刺客”的高發(fā)地,比如,飛盤和腰旗橄欖球這些“網紅”運動。
它們沒有傳統(tǒng)運動那么廣泛的擁躉,但卻是社交平臺上的勝利者。通過在網絡上持續(xù)發(fā)酵,新興運動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參與其中,也因此,一批飛盤和腰旗橄欖球俱樂部應運而生。
目前,單是北京地區(qū)的飛盤俱樂部就超過了100家。不少俱樂部都是從一個小小的微信群開始的——飛盤愛好者在微信群中相約,慢慢地,群里成員不斷壯大,最后變成了一門生意。
今年4月,記者加入了北京通州的一個飛盤群,當時群成員人數還未過百。該群的組織方式是,參與者一起平攤場地費,沒有額外開支,平均每人支付30元左右。隨著群成員迅速增加,群里飛盤活動的組織方式也發(fā)生了改變——參與者需提前購買門票,包括新手局、競賽局等,單場門票價格在80元以上。而在網絡上人氣較高的北京YJ飛盤俱樂部,其定價則會更高一些,俱樂部每周舉行30-40場活動,單場定價就在100-130元之間。
事實上,飛盤這項運動本身成本并不高。達到國際認證標準的飛盤,幾十元就可以買到;飛盤手套的網店售賣價格從9.8元到214元不等。另外,飛盤是一項戶外運動,可供選擇的場景比較多,只要地形平坦開闊、人流量少的空地或廣場都可以作為運動場地,甚至在疫情期間,還有人在自家車庫里玩飛盤。
五人制的足球場,一般可容納20位左右的飛盤玩家。黃金時段,在北京的熱門場地玩上一場,人均40元也就足夠了。而今,玩飛盤為何門票動輒百元呢?百元的門票價格,更像玩家在為附加服務付費。在純新手飛盤局上,會有教練來幫助新人快速掌握這項運動的規(guī)則與技巧;俱樂部舉辦的活動中,往往會安排工作人員控場,但即便是正式的飛盤比賽也并不存在裁判這一角色;幾乎所有俱樂部都配備專業(yè)的攝影師,他們提供在場上抓拍、在賽后拍合影、精修圖片、分享到群等一條龍服務。這也滿足了很多人在朋友圈曬圖的需求。
諸如飛盤之類的新興運動成了產生“運動刺客”的“重災區(qū)”,但不得不承認,它們之所以興起是自帶一套產品邏輯的,而這套邏輯恰好與年輕人合拍。在運營上,它們更戳中年輕人的社交習慣。這些新興運動被賦予了更多社交意義,在參與者曬出的大片中,在充滿了荷爾蒙張力的運動場地上,年輕的俊男美女在對抗。
對“運動刺客”更寬容?
一方面,這兩年人們的健康意識又經歷了新的覺醒;另一方面,人們可選擇的放松空間變少了,而兼具社交與健康屬性的運動場館,就成為了不少人的首選。同樣,在當下,運動健身也成為了一種時尚潮流和生活方式,彰顯著自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球館不只是年輕人的主場,也是老年人的晨練房。每天早上不到7點,大白的球館門外就會陸陸續(xù)續(xù)出現很多老人,他們在等球館開門,進去踢毽子或打羽毛球,一直運動到10點。大白和老人們簽了年租,單塊場地每個月1800元?!盃敔斈棠虃兌己芊e極,風雨無阻,經常比工作人員來得還早。場館內環(huán)境比較好,冬暖夏涼,地板不傷膝蓋,所以他們很愿意來?!?/p>
同時,這些運動項目在一定程度上發(fā)揮了社交篩選的作用。在同一球館打球,并且成為球友的,往往在球技和消費能力上比較接近。“打羽毛球其實很費錢,能經常在一起玩的,都是消費水平差不多的人?!贝蟀渍f。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相較于“雪糕刺客”,大家對“運動刺客”表現得更寬容一些?!把└獯炭汀焙茈y在味覺享受之外為消費者帶來其他服務,68元一根的雪糕和1元一根的雪糕,除了味覺沖擊力可能不同外,其余都大同小異,甚至毫無區(qū)別。但運動更加復雜,設施、環(huán)境、服務、運營策略,甚至場館中的人,任何一項做好了,都可以成為增值項目。沉浸式的具體場景,本就比單純的消費行為具備更高的增值空間。
(摘自《新周刊》高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