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進娟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幼兒身心的各種變化,幼兒園的各門課程教學也要緊跟時代步伐。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使幼兒在課程教學中提高認知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幼兒全面發(fā)展。幼兒教育是以幫助幼兒建立成長性思維為主,使他們能夠具備適應社會生活的各項基本能力,為幼兒今后成長為獨立自主的人才奠定基礎。因此,面向幼兒的綠色種植課程,應當更加關注他們在認識大自然過程中的思考,引導幼兒以實踐形式接觸自然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長以及種植規(guī)律,讓幼兒能夠熱愛生活中出現(xiàn)的新鮮事物,珍惜自己所接觸的自然環(huán)境。在每一次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必須對教學活動作出反思和評價,如幼兒是否全身心投入教學活動中,這次的教學活動是否取得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并且及時從課程和幼兒的角度進行調整,優(yōu)化教學活動方案,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和進步。
一、利用本土資源開展綠色種植課程的意義
(一)推動幼兒與植物共同成長
幼兒的大腦發(fā)育十分快速,他們對客觀事物的思考相對敏銳,能夠通過自己的感知快速發(fā)現(xiàn)身邊事物出現(xiàn)的變化。這讓他們在學習綠色種植課程的過程中能及時發(fā)現(xiàn)自然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以及生長狀態(tài)。在幼兒園教育階段開設綠色種植課程,能夠讓幼兒親自參與到種植的實踐活動中,進而在種植活動中體會到勞動的樂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教師可利用本土資源,幫助幼兒觀察身邊的自然植物,使他們親近自然、了解自然,從而為幼兒創(chuàng)造健康的生長環(huán)境,使他們能與身邊的植物共同成長,構建健全的人格發(fā)育體系。
(二)培養(yǎng)幼兒的互動情感思維
幼兒在成長中需要通過對身邊新鮮事物的觀察,來建立對外部社會的基本認知。他們作為需要一定外界保護的特殊人群,在與他人交流中,可能會由于對社會事物的不夠了解,出現(xiàn)語言或行為上的矛盾性。因此,教師要把培養(yǎng)幼兒的情感思維作為一大教育方向。利用相對適宜的本土資源,幫助幼兒在學習綠色種植課程的過程中與他人共同完成對新事物的觀察和培養(yǎng),使其具備與人交往的能力和共情意識。
二、利用本土資源開展綠色種植課程的實踐
(一)使用本地土壤教授種植常識
幼兒對自己接觸到的身邊事物具有最直接的觀察角度。教師使用一定量的本土土壤進行教學,可以讓幼兒把個人對氣溫、降雨等方面的生活常識用于嘗試種植植物的學習中。因此教師要利用土壤資源,開展綠色種植課程的相關實踐,讓幼兒通過種植一定量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以及不同生長時期的外觀特征。并通過設置一定的時間周期,了解幼兒在此過程中的學習困惑,為他們提供相應的課程輔助教育幫助,使幼兒真正認識自然、了解自然環(huán)境。幼兒憑借自己對自然植物的觀察,能夠得出一些植物生長過程中的簡單結論。但一旦涉及相對復雜的植物生長狀態(tài),他們就需要借助外界幫助或者已知結論完成對自然植物的合理栽培和病蟲害防治。這時教師就可以與幼兒家長共同使用本土植物,為幼兒講解一定的種植知識,使他們能夠清醒意識到蟲害對自然植物生長過程的破壞,并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幼兒的抗外患意識,讓綠色種植課程除了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外,還具備讓他們懂得更多生活道理的作用,可以增強幼兒與植物、與他人的互動情感思維。
(二)開展特色主題種植課程
在幼兒園階段的各門課程教學中,開展主題教育也是一種重要的形式,幼兒園可以根據(jù)幼兒年齡的不同設置不同的主題,如在小班中可以設置“我愛向日葵”的主題,在這個教學主題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幼兒播放相關的農(nóng)莊視頻,培養(yǎng)幼兒對各種農(nóng)作物的興趣。幼兒對向日葵產(chǎn)生足夠的興趣之后,教師就可以開展“向日葵生長在哪里”“向日葵名字的奧秘”“繪畫向日葵”等主題教學活動,在主題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通過繪畫和觀看視頻體驗等方式和教師系統(tǒng)探究“向日葵的秘密”。對于幼兒園中班的孩子,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開展“美麗的春天”主題種植活動,在整個種植活動開展之前,教師首先向幼兒介紹為什么說一年四季在于春,為什么春天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讓幼兒在參觀農(nóng)作物的過程中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為什么蔬菜是五顏六色的,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就要對幼兒進行知識方面的教育,例如:“我們?yōu)槭裁匆允卟??”“蔬菜中主要的營養(yǎng)物質有哪些?”“如果長期不吃蔬菜,我們的身體有哪些變化?”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幼兒認識到蔬菜對我們的重要性。當幼兒對種植的興趣逐漸上升時,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開展自制蔬菜沙拉等主題教育活動,在主題種植課程中幼兒玩得不亦樂乎,充分調動起了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親身參與到實踐過程中,就能夠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認知能力。
(三)充分發(fā)揮種植課程資源的作用
利用本土資源開展綠色種植課程,要從課程本身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無論是哪一個板塊的課程教學活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充分考慮到孩子認知能力、年齡特征、心理特點以及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制定恰當可行的活動方案。為了確保種植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fā)和利用,在開展種植課程之前,幼兒園就要開展教研活動,共同分析和討論活動的流程和內(nèi)容,然后在大家的討論下制訂詳細的活動方案,明確種植課程開設的目的以及意義。由于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年齡較小,許多幼兒的想法都是天馬行空的,并且種植課程活動的開展具有非常明顯的不確定性,許多幼兒從未接觸過種植課程,也沒有接觸過種植相關的活動,所以難免會在開展種植課程活動時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幼兒園教師要積極面對。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總結種植課程活動中的問題,然后再針對問題開展相應的研討會,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保證種植課程活動的有效開展。
(四)通過家園合作充分利用家長資源
在如今的幼兒園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打造家校共育模式,進而提高本土種植課程資源的開放率和利用率。首先幼兒園教師要積極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并且宣傳種植課程的重要性,鼓勵家長也參與到綠色種植課程中。教師在制訂具體的綠色種植課程教學實施方案之前,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交流平臺向家長發(fā)放調查問卷,收集家長的意見,目的是讓每一位家長和幼兒都能夠進一步了解綠色種植課程的教學形式以及具體的教學活動內(nèi)容。幼兒園也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以及短視頻賬號等網(wǎng)絡媒體宣傳綠色種植課程活動的開設對幼兒成長的積極意義,還可以邀請一些有種植經(jīng)驗的家長到幼兒園中向孩子們進行講解和拓展。除了在幼兒園進行綠色種植之外,家長還可以帶領孩子們?nèi)ギ數(shù)氐墓珗@或者植物園進行參觀,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家長還可以帶領孩子在家里種植,家長不僅可以對幼兒進行一對一的種植指導,還能夠激發(fā)幼兒種植的興趣以及對大自然的探索欲望??傊?,家校合作共育不僅能夠建立良好的家園關系,還有助于各項綠色種植活動的順利開展。
本土資源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的合理利用,可以讓教師更加了解幼兒的成長經(jīng)歷,推廣幫助他們身心健康發(fā)育的綠色種植課程,并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做好教學規(guī)劃,引導幼兒學習一定的生活常識和自然知識,進一步做好對幼兒的教育和一系列引導工作。在幼兒教育中,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案例,將種植課程的理念與實際的教學活動相結合,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對教學園區(qū)進行充分開發(fā),發(fā)展幼兒園特色種植課程,讓幼兒能夠愛上種植這件事情,并在種植的過程中養(yǎng)成樂于觀察的良好習慣。除此之外,在開展幼兒園種植活動的過程中,要做到家校協(xié)同,讓家長和教師之間進行默契配合,否則很難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幼兒園要定期召開家長會,讓家長及時了解到孩子們在幼兒園中進行種植活動的情況,了解到種植活動對幼兒特殊的意義,同時幼兒園可以定期邀請家長來幼兒園進行參觀,也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參加種植活動,這樣家長也能夠體驗到幼兒園種植活動對孩子的特殊意義。
參考文獻:
[1]駱麗霏.追隨兒童問題情境的幼兒園種植課程的探索與實踐[J].遼寧教育,2020(10):6.
[2]司洪流.課程游戲化背景下談本土資源進課程[J].名師在線,2018(31):41-42.
[3]呂秀云.基于生態(tài)學視野的幼兒園綠色種植課程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7.
[4]巫秋云,肖芳,祁文麗,等.幼兒園種植課程提升幼兒關鍵經(jīng)驗的思考[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35(7):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