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年
2018年寒假,我和爸媽一起,利用假期飛往南半球的國度——南非和納米比亞旅行。我們在大西洋追逐鯨群,在印度洋邂逅海豚,在好望角遭遇狒狒,玩得不亦樂乎。轉(zhuǎn)眼到了除夕,那晚我們在沙漠邊緣的營地扎營。看著最后一絲陽光沒入地平線,突然有一種很陌生的情緒襲上心頭,“日暮客愁新”,可是,我愁什么呢?莫不是……愁今晚吃什么,畢竟是年夜飯哪!這些天吃的是不用生火就能做的三明治,睡的是匆匆扎營的帳篷,如此艱苦的條件令我更加想念家中美味的飯菜與溫暖的大床。在中國人特別重視的這個大年夜,我如此懷念一頓餃子,或許,是懷念家的味道,畢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現(xiàn)實總是包含著一個又一個的驚喜。在這沙漠之地,在我執(zhí)著的提議下,這支來自天南海北的旅行團,竟然包起了餃子!這可真是過年啦!面粉是高筋面粉,肉餡是胡蘿卜拌牛肉。雖然簡單,但也算是我們壓箱底的儲備糧了。領隊是個美國姑娘,當看到老爸用啤酒瓶搟著餃子皮,不禁一次次感嘆這神奇的中國手法。老爸臉上認真的神情讓大家愈發(fā)感到饑腸轆轆,饞涎欲滴。鑒于沒有第二人會搟餃子皮,大家都爭著搶著去包餃子。這餃子包得可謂百花齊放,有標準的元寶形的,有圓的,有扁的,有橢圓的……雖然不擅長的人占大多數(shù),但大家都傾注了百分百的熱情。我看看專注于搟皮、額頭上沾了面粉的爸爸,再望望淺笑盈盈正包餃子的媽媽,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離愁別緒消失了。我突然明白,在這艱苦之地,一家人一起包餃子,一起煮餃子,一起吃餃子,這融化在嘴里的味道就是“家”。家的味道會通過味蕾傳到心間,銘刻在記憶中,在以后的歲月里歷久彌新。
自那以后,我依然跟著父母到處游玩,也吃過許多的米其林餐廳,但在記憶中我還是覺得那頓餃子最好吃。雖然那是一頓微不足道的餃子,卻讓我吃出了家的溫暖味道。家從來不只是一個住所,只要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
復旦大學第二附屬學校
指導教師: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