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圣誕節(jié)傍晚,美國舊金山唐人街,一位華人青年正在茶樓里用餐。突然,兩顆子彈從背后穿透他的心臟。這位青年就是“民國記者第一人”黃遠生。
1885年,黃遠生生于江西德化縣(今九江)。他一生常突發(fā)奇想,做非常人之事:出身于信奉孔孟之道的書香門第,卻自小把革命、民權(quán)掛在嘴邊;痛恨禁錮思想的“八股取士”,卻參加科舉考試成為進士;贏得“知縣即用”榜頭,卻棄官東渡日本學習法律……
黃遠生歸國時,在清政府任職,但對追逐名利毫無興趣,反而想“獨立自尊”地“為民生社會請命”。他的同鄉(xiāng)、北洋五大臣之一的李盛鐸對其說:“西洋方面那些熟悉近代史和國際情況的,大都是報館撰述人員,你如果干這一行,將來一定是位名記者?!庇谑?,黃遠生在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毅然再次棄官,投身于新聞界。
黃遠生首創(chuàng)的遠生通訊,文風詳細生動、犀利潑辣,內(nèi)容涉及政壇風云、官場內(nèi)幕等,也有一些關(guān)乎流亡者、受災(zāi)饑民等弱勢人群的報道。無論是誰,黃遠生都敢下筆痛罵,他批判袁世凱“終將為亡國之罪魁”,也對一些革命黨人的活動冷嘲熱諷。所以,上至官僚階層,下至平民百姓,無不被遠生通訊吸引。
袁世凱畏懼黃遠生說三道四,但也器重他的才能,于是叫他作一篇歌頌帝制的文章,開價是10萬大洋和部長位子。黃遠生左右為難,于是寫下“不通之文字”,袁氏哪肯輕易放過,敲桌子說了重話,黃遠生只好再作一篇。
黃遠生企圖走中間道路的“不黨”做法,既得罪了袁世凱,又得罪了革命黨人。最終,受到良知折磨的黃遠生于1915年南下上海,在報上刊發(fā)啟事,聲稱此前“鼓吹帝制”之言全是假話。11月,他刊發(fā)《懺悔錄》,痛恨自己“既不能為真小人,又不能為真君子”。
經(jīng)過多番思慮,黃遠生赴美另覓新生,但很快遇刺。消息傳回,國人大都認為是袁世凱派人下的黑手。但兇手劉北海上世紀80年代死于臺灣,臨死前道出真相——他是受革命黨美洲支部指使,由后來出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直接指揮刺殺。
(摘自《環(huán)球人物》 高善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