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華
押題理由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在“自主發(fā)展”方面有“學會學習”的素養(yǎng)要求,其中的第三個基本要點——“信息意識”是這樣表述的: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具有數(shù)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lián)網(wǎng)+”等社會信息化發(fā)展趨勢;具有網(wǎng)絡倫理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等。青年的媒介素養(yǎng)屬于社會熱點話題,也是高考常考話題。
金題預測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請結(jié)合漫畫的內(nèi)容和寓意寫一篇文章,表達你對學習與生活的認識,對時代和社會的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立意:
這道漫畫作文題圍繞當下資訊爆炸的社會現(xiàn)象,要求考生表達對學習與生活的認識,對時代和社會的思考。考生在審題立意時,一定要抓住漫畫中的主體和文字提示。漫畫中,一位戴著眼鏡的人在一堆“學習資料”中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從地面上散落的書本可以看出,他一定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于是乎他發(fā)出“資料找時方恨多啊”的感慨。在學習中,像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尤其是高三沖刺階段,面對海量的資料,想要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以學習資料為例,它的載體可能是紙質(zhì)形式,也可能是電子形式。第一部現(xiàn)代大百科全書的主編狄德羅曾憂心忡忡地說,“只要時間世代延續(xù),書籍的數(shù)量就會一直增加??傆幸惶欤藗儚臅袑W習東西,就像是從浩瀚的宇宙中直接學習一樣困難?!泵鎸A康挠嵪⒑唾Y源,我們?nèi)绾巫匀绲亍按┧蟆逼渲校奄Y源為我所用,避免信息焦慮,是每個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考生在具體行文時,可以采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遞進式思路,在提煉出漫畫反映的社會現(xiàn)象的基礎上,分析時代的客觀原因與主觀原因,同時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提出可行的解決辦法。
參考立意:“信息爆炸”時代的“冷”思考;避免信息焦慮,不要讓知識成為累贅;多多未必益善……
命題趨勢
在信息時代,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利用多種媒介溝通交流、傳播文化;如何利用多種媒介獲取信息,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如何辨別各種媒介信息的真?zhèn)危纬瑟毩?、正確的判斷。具體來說有以下命題方向:批判質(zhì)疑、勇于探究,樂學善思、信息意識,問題解決、技術運用……
延伸訓練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大量信息,這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周圍的世界,但有時我們獲取的信息并不都是真實的,特別是網(wǎng)絡上發(fā)布的信息常常會有訛誤。《呂氏春秋·察今》有言:“聞而不審,不若無聞矣。”因此,有辨識信息的自覺與能力,能夠分辨各種媒介信息的真?zhèn)?,就成了當代人必須具備的媒介素養(yǎng)。
請綜合上述材料,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思考,寫一篇發(fā)言稿,在“提高媒介素養(yǎng),適應信息時代”的主題班會上發(fā)言,表達你的看法。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立意:
審讀文題所供材料,可以找到材料與任務的交集。我們只要回答任務提出的問題,就可以根據(jù)任務指向進行立意構(gòu)思。
什么叫媒介素養(yǎng)?辨識信息的自覺與能力,能夠分辨各種媒介信息的真?zhèn)?。信息時代的特點是什么?信息量大,信息良莠不齊。那么我們?yōu)槭裁匆岣呙浇樗仞B(yǎng)、適應信息時代?因為我們每天接觸的大量信息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周圍的世界——不可避免要與信息打交道;信息良莠不齊,需要有媒介素養(yǎng)對這些信息進行辨別。如何提高媒介素養(yǎng)?如何適應信息時代?辨明信息真?zhèn)巍劧鴮彙?/p>
習作展示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吳秀峰
古人云“書到用時方恨少”,是說平時疏于讀書,一旦要用,感慨“腹中原來草莽”;今則相反,書籍資料浩如煙海,不知如何選擇甄別,只能望“書”興嘆,長嘆“資料找時方恨多”。
當今時代,知識正呈幾何級數(shù)增長,即便是再博聞強識,皓首窮經(jīng),也難以像蘇軾那樣“立志讀盡人間書”,即便是“橫掃清華圖書館”的錢鍾書,恐怕也會“算而今重到須驚”。因此,唯有學會學習,我們才能適應時代?!拔磥淼奈拿げ辉偈遣蛔R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如果我們不“運用腦髓,放出眼光”,有所取舍,那么不僅開卷無益,反而會淪為信息的奴隸。因此,閱讀、學習、研究,需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取舍和善做減法的智慧。
心之所向,心無旁騖,素履以往。
七略四庫,天子之書,汗牛充棟,著名史學家萬斯同徜徉于歷代典藏中,閉門苦讀,三更有夢書當枕。漢唐的長風,宋元的花雨,“東家種樹書”,巫醫(yī)樂師百工之書,他全然不顧。上下五千年,他只取一瓢飲。他目標篤定,凡明朝相關的實錄、起居注、筆記等,無不遍觀,終于編成《明史》。農(nóng)民工陳直,從流水線上下來,一頭扎進圖書館,沒有閑庭信步,隨手翻閱,而是徑直奔向哲學類書架。他專注地思考研究海德格爾的困惑,如饑似渴地閱讀相關書籍,并著手翻譯海德格爾的論著。至于其他令人輕松休閑的暢銷書,他視若無睹。他的眼中,只有海德格爾,只有哲學深邃的天空。
學然后知不足,思然后知憤悱。他們讀書、學習、研究,目標明確,博觀約取,如此面對浩如煙海的書籍,才不會像漫游“十里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眼花繚亂,空手而歸。我們在閱讀學習時也應借鑒這些經(jīng)驗和教訓,思考我們該往哪些方面發(fā)展,閱讀哪些方面的書籍。只有這樣,我們胸中才有丘壑,才能發(fā)展自我、術有專攻。
涵養(yǎng)媒介素養(yǎng),真正學會學習。
信息爆炸時代,每天都有海量信息包圍著我們。我們唯恐遺漏重要信息,成為“被時代匆匆撞倒的人”,于是乎,我們習慣于終日目光向下,手指在屏幕上滑動的距離遠遠超過腳步的距離。抬望眼,到處是“低頭一族”,時間、精力被耗在海量信息無止無休的“黑洞”里,本該是求知若渴的青年,一個個淪為“屏奴”,淪為“巨大的移動硬盤”。
涵養(yǎng)良好的媒介素養(yǎng),需要克服信息焦慮,適時放下手機,不要讓自己的時間被隨時而至的碎片化信息占據(jù),那些往往都是無關緊要的信息。我們不妨利用網(wǎng)絡時代最便捷的引擎,旁稽博采的同時,學會披沙揀金,博觀約取,選擇有價值、有內(nèi)涵且有利于個人成長的內(nèi)容。如此這般,以良幣驅(qū)逐劣幣,一些無營養(yǎng)的信息才不會“紛紛而來下”,我們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用于高質(zhì)量的學習。
海量信息,浩如煙海的書籍,不是洪水猛獸;被書籍淹沒、被信息圍獵、被字節(jié)俘虜,才是洪水猛獸。新時代的青年,應該目標篤定,內(nèi)心清明,學會思考,才能做好學習的減法,才能于“弱水三千”中,取適切自己的“一瓢”清泉,潤澤、滋養(yǎng)、豐盈自己。
點評
作文羅列現(xiàn)象,對歷史人物和事例信手拈來,尤擅正反對比論證,如將古人博觀約取、有的放矢的閱讀,和當下普遍存在的信息焦慮進行對比,于對照之中有破有立,可謂殊途同歸,具有不可辯駁的力量。然后不失時機地提出破解之道,即目標篤定,心無旁騖,學會思考,涵養(yǎng)媒介素養(yǎng),轉(zhuǎn)變學習方式等,頗有見識,而且切合當下信息社會的學習生活實際,使人會心贊同。
全文循序漸進,邏輯自然,一氣呵成,見解獨到而又文采蘊藉,可謂“文理皆有可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