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璐
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是新時期教育的教學形式之一。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學習模仿能力強,在教學中,教師有效合理地安排合作學習,能夠讓小學生學習同伴的行為,促進小學生的多方面發(fā)展。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信息化教學作為新形勢下的教學重點,在合作學習的模式下,對有效地促進小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掌握,提高小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實踐價值。因此,本文以合作學習的理念,探討了在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多媒體播放授課內容,科學分組激發(fā)學生互助意識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體的影音設備播放課程的內容,促進小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在調動小學生學習興趣以后,進行科學分組,提高小學生的互助意識。
例如:《望洞庭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教授講解的《望洞庭湖》,讓小學生能夠了解和認識到不同的含義。然后,教師可以將學習程度不同的小學生進行整合形成一組。然后鼓勵小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對于《望洞庭湖》中的生僻字、生僻詞等進行學習和解讀。然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各個小組的學習進展情況,選擇掌握的知識內容最多、最準確的前三個小組進行獎勵。以此,來促進小組成員的互幫互助,促進小學生合作發(fā)展。
二、動畫播放,興趣分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課堂發(fā)言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研究,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課外讀物《海底兩萬里》的閱讀當中,由于書中的插圖數(shù)量少,而且是靜態(tài)的。這時,為了能夠提高小學生對于小說內容中描畫的景物的理解,教師可以播放《海底兩萬里》的動畫片片段,讓小學生能夠了解到海底世界的模樣,然后再結合書籍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同時,雖然信息化課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學,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目的。例如:針對小學生喜歡知識和文化的,教師可以將小學生分成阿龍納斯小組,專門研究《海底兩萬里》中阿龍納斯的思想、語言、發(fā)生的故事等等,提高小學生對于阿龍納斯的認識;針對喜歡探險的船長尼摩的,成立尼摩小組,了解尼摩周游海底的出發(fā)點是什么,如何完成的,等等。以此將小學生分為若干個不同的興趣小組,這樣就能夠提高小學生對于感興趣知識的學習,提高了學習的質量和效率,還能夠促進小組內部的溝通,讓小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主人公的故事,豐富了小學生的思想認識。
三、借用聊天工具,強化小組合作學習價值
隨著移動端QQ、微信的發(fā)展,小學生對于各項聊天軟件已經(jīng)能夠充分地掌握。同時,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小學生的課余時間越來越長。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QQ、微信等聊天工具,實時監(jiān)督小學生的動態(tài),積極影響小學生的課后行為,將聊天工具建立成為形成良好的學習平臺,提高對小學生的學習管理質量。
例如:《盤古開天地》,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實際情況,教師采用合作式在線學習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入機房,并在教室內形成QQ群,然后根據(jù)小組合作學習的原則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老師將視頻、動畫和文本材料上傳到QQ小組并分享,這樣每個小組都可以密切關注它們。然后,教師布置家庭作業(yè),讓小學生通過調查來了解民間神話故事,在QQ群中,將搜集到的神話故事進行講解,然后分析自己對于神話故事的看法等等,以此來提高小學生對于各項數(shù)據(jù)、信息的整合能力。在完成整個流程以后,小學生能夠了解不同的神話故事,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與創(chuàng)新將成為21世紀精神和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合作學習作為一種現(xiàn)代教學策略,強調課堂不僅是師生互動的場所,也是師生互動與對話的場所。在合作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結合科學分組、興趣分組、教材分組,強化合作學習的質量,促進小學生合作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