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謙
看法與評價類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一般會設置任務,要求同學們就材料中的事件闡述看法或進行評價,以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這類作文題并不是簡單地讓同學們進行是或非的判斷,或對某個現(xiàn)象進行褒貶,而是要按照任務要求統(tǒng)籌材料,寫出自己的看法。
一、審題立意精準
看法與評價類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的材料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某一充滿爭議的事件為材料,讓同學們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二類是以某一社會現(xiàn)象為材料,讓同學們就現(xiàn)象發(fā)表看法。
以某一充滿爭議的事件為材料的文題,寫作角度較多,同學們言之成理即可,但一定要體現(xiàn)出自己的判斷與思考,如有一年高考全國卷作文題給出“父親開車接電話遭女兒舉報”一事,然后提出“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的任務。這其實是圍繞“守法”與“親情”的碰撞談看法。同學們可以將父親作為寫作對象,給父親寫信,讓他正確認識規(guī)則,認識個人違規(guī)的顯性、隱性危害,認識個人行為與他人、社會的關系;也可以將女兒作為寫作對象,給女兒寫信,肯定她維護規(guī)則的做法,同時指出在維護規(guī)則時要注意方式方法;還可以將警方作為寫作對象,給警方寫信,建議警方要正確處理法與情的關系。無論選擇哪個角度,都是正確的,同學們只需鮮明地體現(xiàn)自己的判斷與思考即可。
以某一社會現(xiàn)象為材料的文題,可能是多角度擇一的寫作,同學們只要選一個自己有話可說的角度即可;也可能是材料已經暗示了寫作角度,同學們須概括語義,然后進行判斷,否則可能會出現(xiàn)偏題跑題的情況。
多角度擇一的寫作,比如2022年全國甲卷,在《紅樓夢》“大觀園試才題對額”這一情節(jié)中,眾人給匾額題名,有的直接移用,有的借鑒化用,還有的根據情境獨創(chuàng)。文題要求同學們在更廣泛的領域進行深入思考,并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寫一篇文章。審題時,同學們必須認真閱讀材料,厘清觀點,然后分析、比較,選出一個自己有話可說的角度。具體來說,三種題名方式沒有優(yōu)劣,選擇哪種方式,與同學們寫作中的“情境”相關。
材料暗示了寫作角度,比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作文材料表面上提供了三種寫作角度,“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chuàng)造。一般來說,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xiàn)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高”,其實暗含褒貶,暗示了寫作角度。萬事皆有正常法則,把握現(xiàn)實,順應規(guī)律,方能漸入佳境;如果一味取巧,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就會弄巧成拙,自我傾覆。
二、分析論證深透
看法與評價類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的材料會提供真實具體的情境、事件,要求同學們寫出自己的看法與評價。首先,從命題方式上來說,這是反套作的一種出題方式,避免宿構、套作的出現(xiàn);從論證分析上來說,要求同學們結合材料就事論事,就事論理,說深論透,多層次地說出事理的鮮度、深度與溫度來,體現(xiàn)較好的邏輯思維、辯證思維能力。
比如佳作《“喪文化”之風當休矣》,針對材料中的“喪文化”,有一段論證如下:
抵制“喪文化”,青少年應當樂觀生活、自信積極。網上的“喪言喪語”,它本身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消極感情,極易引起觀看者的負面情緒。而我們青年學生,如初升之日,攜民族之希望,應當心懷大志,奮斗拼搏,怎能只知“訴苦”“鳴不平”,讓自己終日籠罩于負面情緒的陰霾之下呢?
本段內容就事論事,就事論理,始終圍繞“喪文化”進行分析,緊扣事實,分析透徹,論證深入。
其次,針對材料中的事件,全文的論證要體現(xiàn)出多層次的特點,即作文要從多個層次體現(xiàn)出對論點的論證,在全文范圍內做到“說深論透”,如佳作《賡續(xù)傳統(tǒng)文化,重煥時代生機》中,作者從“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云海乘風,發(fā)掘文化新魅力”“創(chuàng)造轉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小樓聽雨,煥發(fā)文化新精彩”“文化生機,時代助力。扶搖直上,文化攜時代一起向未來”三個層次來論證中心論點。多層次分析才能透徹,多角度論證才能加強論證的力度。
再次,在運用論證方法時,要以議論為主,而不是以敘述為主。如舉例論證,應將重點放在舉例后的分析論證上。如下面這一文段:
舞蹈《祈》中的小姐姐在水下起舞,帶來視覺的盛宴;冬奧會開幕式上各種黑科技頻現(xiàn),讓傳統(tǒng)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呈現(xiàn);《經典詠流傳》讓古典詩詞和現(xiàn)代歌曲融合,唱出詩詞的另一番風味。時代賦予文化生機,文化豐富時代內涵。唯有實現(xiàn)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以時代之力助力文化傳播,才能使文化煥發(fā)新精彩。
三、任務完成明了
看法與評價類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要想全方位完成作文任務,就要聚焦內容任務、對象任務和文體任務。
首先,聚焦內容任務??捶ㄅc評價類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命題者常常要求就材料中的事件闡述看法或進行評價,如“以上事情,你怎么看”等明確的任務指令。這就要求同學們針對材料中的事件,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切不可拋開材料中的事件空談道理。
其次,聚焦對象任務。即寫作時要從材料中設定的對象出發(fā),有的放矢,行文中有對象意識和讀者意識。比如2022年全國乙卷作文材料:
雙奧之城,閃耀世界。兩次奧運會,都顯示了中國體育發(fā)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國綜合國力的跨越式發(fā)展,也見證了你從懵懂兒童向有為青年的跨越。親歷其中,你能感受到體育的榮耀和國家的強盛;未來前行,你將融入民族復興的澎湃春潮。卓越永無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材料中“你”是一個高頻詞語,同學們在寫作時一定要從自身的角度寫感觸,全文要有代入感,體現(xiàn)“從懵懂兒童向有為青年”的時間跨度。
最后,聚焦文體任務。文體任務即文體、格式的規(guī)定。
如2020年全國Ⅰ卷的作文要求:“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fā)言稿。”
再如2022年新高考Ⅱ卷的作文要求:“復興中學團委將組織以‘選擇·創(chuàng)造·未來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p>
這些文題都要求同學們必須圍繞作文要求,結合情境設定作文。行文中要有真實的代入感,即讀書會上的發(fā)言稿、征文活動中的認識和思考等。同學們必須結合任務要求,完成文體任務。
另外,需要注意全文表達上的一致性,即審題立意、論證分析要與任務要求達成一致,形成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