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
核心素養(yǎng)理念強化了教師對小學生認知能力、思維能力、交流能力以及鑒賞能力的重視程度,廣大教師開始在美術課堂上創(chuàng)設體驗式教學模式,有效引導小學生切身體驗、直接感悟美術信息與藝術滋養(yǎng)。因此,體驗式教學掀開了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嶄新的一頁,有效啟動了小學生的認知靈光與生命律動,因而能夠成為小學生主體參與、快樂互動、互助成長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基地。
一、體驗式教學的概念
體驗式教學是指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摒棄簡單、枯燥、低效的直接語言說教活動,自覺推動小學生對探究內容進行主動觀察、積極思考、細心推敲、快樂交流、互助成長。這樣,小學生就會在美術課堂上獲得充足的認知機會、探究空間、交流渠道、合作契機與輕松環(huán)境,因而其非常有助于激發(fā)小學生的主體認知活力與生命發(fā)展?jié)撃?。因此,體驗式教學內含生本理念與人文思想,在尊重、遵循與開發(fā)小學生的主體潛能與生命本能的基礎上,教師要努力為小學生構建實踐認知空間。
二、體驗式教學的活動特點
第一,體驗式教學具有突出的主體性與實踐性。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允許小學生自由自在地主體觀察、無拘無束地多維交互、輕松快樂地合作探究,因而小學生擁有充足的主體實踐空間。因此,小學生能夠開開心心地參與其中、交流其中、主導其中,自然能夠開開心心地成為美術課堂上的認知主人,展示主觀能動性。
第二,體驗式教學具有突出的能動性與發(fā)展性。在體驗式教學中,小學生獲得了自由發(fā)言、各抒己見、盡顯其能的寬松環(huán)境,因而有助于小學生生命能動性與主體發(fā)展性的快樂釋放。因此,體驗式教學充滿了認知靈光、主體活力與生命律動,使小學生獲得了一個主體、能動以及發(fā)展的自主成長空間。
第三,體驗式教學具有突出的開放性與自主性。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探究過程中積極“隱退”,為小學生提供了開放自由、寬松自主、主體交流的認知機會。因此,體驗式教學以生本性與人文性為活動基點,借助開放、自由的活動環(huán)境去催發(fā)小學生的生命活力與認知靈感,努力打造一個科學、高效的生命課堂。
第四,體驗式教學具有突出的拓展性與創(chuàng)新性。在體驗式教學中,小學生能夠在輕松、自由的愉悅氛圍中無拘無束地展示內心想法與生命沖動,因而能夠將自己對美術認知對象的第一反應呈現(xiàn)出來。小學生思維開放、個性突出,因而觀點較為個性化,能夠在相互啟迪中催發(fā)出拓展化與創(chuàng)新化的認知火花。
三、體驗式教學與核心素養(yǎng)的契合性
核心素養(yǎng)理念要求小學生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具有良好的觀察能力、思辨能力、剖析能力、鑒賞能力以及評價能力。而且,核心素養(yǎng)理念還要求小學生擁有高雅的情趣、高尚的品位、脫俗的愛好、雅致的興趣等,能夠成為美的發(fā)現(xiàn)者、欣賞者、創(chuàng)造者、傳播者。因此,核心素養(yǎng)理念與具有突出主體性與實踐性、能動性與發(fā)展性、開放性與自主性、拓展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美術體驗式教學不謀而合,具有非常高的契合性與兼容性。
在美術體驗式教學中,小學生能夠獲得自主觀察、細心研究、開放想象、思維拓展、個性創(chuàng)新、輕松交流、快樂互助的主體實踐空間,進而能夠實現(xiàn)主體能力體系的全面發(fā)展與優(yōu)質提升。由此可見,美術體驗式教學能夠為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提供一個科學、高效的主體成長空間以及能力訓練平臺,切實展示出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美術體驗式教學之間的契合度。因此,核心素養(yǎng)理念是美術體驗式教學的理論總結,而美術體驗式教學是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實踐開展。
四、核心素養(yǎng)下開展體驗式教學的有效對策
教師要立足核心素養(yǎng)與體驗式教學的契合性,以核心素養(yǎng)理念為指導思想,以體驗式教學為實施平臺,通過科學、有序的教學實踐活動提升小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
(一)營造體驗式教學氛圍,調控主體狀態(tài)
在美術課堂上,體驗式教學擁有開放自由、輕松快樂的人性化教學氛圍,小學生可以無拘無束地凝神觀察、苦思冥想,也可以旁若無人地將自己的想法說個沒完,借助自由自在的快樂氛圍激發(fā)最強大的主觀能動性。小學生的生命活力與主體能動是體驗式教學得以高效開展的物質基礎,因此,開放、自由的快樂氛圍就是激發(fā)小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金鑰匙,可以借此啟動美術體驗式教學。
以達·芬奇的美術作品《蒙娜麗莎》為例,飽滿豐潤、端莊大氣、雍容華貴的人物形象中隱含著穩(wěn)重的姿態(tài)、謙和的氣質、深邃的思想與高尚的品質,表現(xiàn)出女性特有的陰柔之美與慈愛之光。而且,美術作品《蒙娜麗莎》中人物形象與背景渾然一體、自然融合,摒棄了傳統(tǒng)畫法中人物輪廓鮮明、人浮于畫的習慣方法,因而能夠給予小學生非常親切、自然、溫馨的視覺刺激。這種前所未有的畫法被后人稱之為“漸隱法”,以人物形象的主要部位為基點,將色彩進行慢慢弱化,使之與背景色彩融為一體,以此創(chuàng)設出含蓄、自然、漸變、鮮活、溫馨的藝術效果。因此,小學生在鑒賞美術作品《蒙娜麗莎》時可以獲得一種親切感、溫和感、朦朧感、清新感、漸變感以及神秘感,因而能夠獲得非常寬廣的自由想象空間,進而形成多種多樣的欣賞體驗。這樣小學生就會針對美術作品《蒙娜麗莎》展開集體討論,共同交流《蒙娜麗莎》的色彩變化、人畫融合、環(huán)境渲染、欣賞體驗等信息,開開心心地進行自由交流,將自己的認知體驗毫無保留地傳遞給同學,進而實現(xiàn)對美術鑒賞信息的多維交互與兼收并蓄,在各抒己見中相互啟迪、互助成長,享受自由鑒賞的快樂。
(二)提供體驗式教學資源,引導主體參與
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教學資源融入體驗式教學,讓小學生通過集體認知教學資源,實現(xiàn)短時間內的主體感悟與切身體驗,盡情享受美術作品的藝術啟迪與美育教化。教學資源是美術課堂上的“??汀?,能夠起到優(yōu)化教學過程趣味性與新奇性的良好效果,因而能夠成為小學生暫時的認知對象與體驗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教學資源開展體驗式教學,創(chuàng)設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快樂空間。
以徐悲鴻的繪畫作品《壯烈之回憶》為例?!氨捡R”是徐悲鴻的拿手絕活,鮮有人能與其相提并論。然而,徐悲鴻筆下的“大公雞”一樣超凡脫俗、傲骨錚錚、氣度不凡、怒發(fā)沖冠,因而教師在美術欣賞活動中可以將繪畫作品《壯烈之回憶》作為教學資源引入,讓小學生看到“大公雞”的昂揚斗志、倔強人性與不俗追求,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的真實含義。因此,教師要引領小學生一起欣賞、感悟、交流獨立于巖石之上的“大公雞”,一只引頸向天歌的“大公雞”,在主觀想象“一唱天下白”中體驗“大公雞”的不甘人后、積極向上、銳意進取的精神指向??梢?,小學生能夠在體驗式教學中一點點地感悟、積累美術作品中的抽象信息、藝術內涵與審美意境,借助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挖掘繪畫作品中隱含的思想情感與精神追求。因此,小學生能夠折服于“大公雞”昂揚的狀態(tài)、傲嬌的精神、不屈的斗志以及向上的追求,因而能夠激發(fā)熱愛生活、熱愛藝術、追逐理想、立志拼搏的正能量,因而能夠享受到高品質教學資源的思想教育效果。
(三)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實現(xiàn)主體感悟
在美術課堂上,教師還要拓展體驗式教學的存在空間,可以借助教學活動真正融入美術課堂,順理成章地擁有屬于自己的開展區(qū)域。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心理交融、思想交互以及情感交融的互動平臺,自然也是教師借助經典美術作品對小學生進行心智啟迪、美術教化以及美育培養(yǎng)的活動區(qū)。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教學活動開展體驗式教學,以此推動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以梵高的《玫瑰花》為例,《玫瑰花》是繪畫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藝術作品,因而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藝術欣賞與審美體驗的教學活動。小學生能夠在多媒體設備的幫助下仔細觀察墨綠色的花瓶,認識到在顏色漸變中展示出光線強弱下的明暗變化,體驗光與影的神奇魅力。立體感與體積感特別強的花瓶上插著一束大小不一、千姿百態(tài)、花色有別的玫瑰花,寥寥無幾的深綠色葉子散布在玫瑰花周圍,形狀也各有不同。而且,玫瑰花的顏色深度也不盡相同,以白色為主,顏色最深已經可以叫作淺黃色。這樣,小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擁有充足的時間保障,因而可以將梵高的《玫瑰花》看得真真切切,慢慢體驗作品中的熾烈情緒、視覺沖擊、粗狂張力與糾結情感。因此,小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高品質地體驗、積累豐富多彩的藝術信息與美育資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更多更好的藝術滋養(yǎng)與美育教化。
(四)建構體驗式教學過程,強化主體交流
在美術課堂上,教師也可以完全開展體驗式教學,讓小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沉浸在美術知識、藝術滋養(yǎng)以及美育資源的信息刺激與文化慰藉之中,為小學生提供全方位的藝術體驗途徑。體驗式教學與教學過程的完美融合是體驗式教學與美術課堂的深度結合,是傳統(tǒng)說教轉型為主體認知的切實進步。因此,教師要大力推進體驗式教學在美術課堂上的科學應用,打造優(yōu)質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基地。
以莫奈的《海濱公園打傘的女人》為例,教師可以將這幅畫用多媒體設備在大屏幕上清清楚楚地展示出來,讓小學生不慌不忙地仔細觀察。這樣小學生就能夠在天空中看到具有較強流動感的朵朵白云,看到一柄長傘的空間張力,元素雖小,亦有立體感與存在感。小學生也會看到隨風微微擺動的長裙以及一位臉型端正、容貌豐滿的姑娘立于傘下,肩頭露著一截辮梢。小學生更會體驗到整幅畫中光線、明暗、顏色、深淺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從而使作品猶如按下“暫停鍵”的生活視頻,具有非常突出的真實感、逼真感以及靈動感,尤其是人物服飾上的光線變化更是豐富多彩,妙不可言。因此,小學生能夠在長時間的仔細觀察與深切思考中獲得更多更好的審美體驗與藝術感悟,并在集體討論、合作探究中獲得他人觀點的藝術啟迪與審美熏陶,能夠在互幫互助中更好地理解美術作品內容。
(五)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優(yōu)化主體成長
在美術課堂上,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與實施指南,因而小學生能夠獲得教師精心準備的藝術佳品,在高質量、高價值的藝術鑒賞中獲得更多更好的藝術啟迪與美育靈感。而且,小學生之間的開放交流、自由探討、多維交互還能夠整合出許多美術作品中的主題思想、藝術考量、審美指向以及生活定位。因此,體驗式教學方法能夠為小學生輸送更多更好的體驗機會與感悟空間。
以薩爾瓦多達利的美術作品《記憶的堅持》為例,作品中四個變形的“鐘表”能夠快速引起小學生的注意與好奇心。四個位于不同位置的“鐘表”因勢就需地形成四種不同姿態(tài)的變形效果,因而能夠形成較強的夸張感、動畫感、突出感,能夠給予小學生良好的視覺刺激與心理沖擊,催發(fā)小學生的思考意識與探究動機。因此,小學生就會一起交流:“鐘表”變形的用意是什么?“鐘表”變形的視覺效果如何?“鐘表”變形的美術價值如何?“鐘表”變形的兼容效果如何?等等。這樣小學生就會在教學方法的“隱形”指導下開開心心地進行信息交流,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師預設的探究任務。
五、核心素養(yǎng)下開展美術體驗式教學的補充
第一,教師要注意美術體驗式教學的趣味性。核心素養(yǎng)的科學培養(yǎng)離不開小學生強大的生命活力與能動作用,因而美術體驗式教學要具有突出的趣味性與新奇性,能夠有效催發(fā)小學生的認知興趣、探究欲望以及求知動機。這樣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才會獲得源源不斷的主體認知活力支持,進而獲得持續(xù)發(fā)展。
第二,教師要注意美術體驗式教學的合作性。美術體驗式教學中的趣味元素激發(fā)小學生的認知狀態(tài)與認知能力以后,教師還要引導小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借助快樂交流、集體智慧與團隊合力助力小學生的美術認知、藝術體驗與美育成長。因此,教師要優(yōu)化小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設計豐富多彩的合作探究活動。
第三,教師要注意美術體驗式教學的探究性。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是主體能力體系的全面發(fā)展,自然需要小學生真正參與教學活動、自由展示認知結果、盡情表現(xiàn)探究靈感。這樣小學生的奇思妙想就會充滿美術體驗式教學,進而催發(fā)深度學習、高效認知以及思維拓展,提升認知質量。
第四,教師要注意美術體驗式教學的自主性。簡單、枯燥的語言說教活動無助于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因而教師要在美術體驗式教學中積極隱退,實時關注小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快樂交流與互助成長。而且,教師還應實地觀察,科學引導小學生進行美術認知、知識積累、能力訓練,完善教學。
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在美術課堂上為小學生開辟了一條積極參與、主動體驗、自覺思考、欣然悅納的快樂認知途徑,能夠切實開發(fā)小學生的開放思維、無忌天性、外向性格等主體優(yōu)勢。因此,美術體驗式教學既能夠實現(xiàn)小學生的主動感悟與友好交流,又能夠真實體現(xiàn)生命體的認知本能與發(fā)展?jié)撃?,借助小學生的生命活力與能動作用去深度挖掘美術作品中隱含的藝術元素與美育資源。在美術體驗式教學中,教師自覺創(chuàng)設體驗式教學氛圍調控主體狀態(tài)、提供體驗式教學資源引導主體參與、創(chuàng)設體驗式教學活動實現(xiàn)主體感悟、建構體驗式教學過程強化主體交流、實施體驗式教學方法優(yōu)化主體成長,努力為小學生的美術認知、藝術鑒賞以及美育成長打造一個有設計、有指導、有過程、有探究、有實效的主體成長環(huán)境,助力小學生主體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科學創(chuàng)設生命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