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寧
一、小學語文導學案的設計內容概述
(一)導學案設計中的注意事項
導學案是教師為了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而提前編制的包含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流程的學習活動方案,主要包括導學目標與導學過程。前者指的是學生通過學習活動而達到的效果,后者指的是讓學生實現預期效果而采取的具體舉措。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當要注重與教案的區(qū)別,導學案并不完全等同于教案,它更被認定為是推動學習活動的重要輔助工具。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導學案前,應當要深入理解和透徹分析教材內容。根據教材內容而精心設計教學問題,通過組織學習活動來引導學生們分析問題并總結經驗。
(二)導學案的設計思路
通常情況下,導學案是由導學目標與導學過程組成,后者屬于導學案的設計重點。導學過程主要包括學生自學、小組合作、交流分享、總結評價四個環(huán)節(jié),其中學生自學與小組合作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內容應當要更加詳細,導學過程的四個環(huán)節(jié)之間要呈現出層層遞進的關系,并且都要圍繞導學目標來開展。導學過程中的交流分享環(huán)節(jié)應當要保持簡潔精煉,直達核心,避免過于冗繁而影響了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導學過程中的總結評價環(huán)節(jié)也對達成教學目標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它有助于引導學生們不斷地反思個人的所學,從而在接下來的學習活動中積累經驗。例如小學語文教師以《我們的民族小學》這篇課文為主題來設計導學案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展開:
以該篇課文為主題的導學案可以由三個主要的模塊組成,分別是學習目標、學習過程以及學習評價。
第一, 學習目標。在該部分教師提出要學會認識并且會寫“坪、壩、晃”等漢字,能正確讀出“坪壩、敬禮”等詞語。除此之外,學生們需要能夠既流利又有感情地朗讀這篇課文,充分感受其中所蘊含的對民族小學的喜愛之情。
第二,學習過程。該部分也由三個主要的模塊組成,分別是初讀環(huán)節(jié)、深讀環(huán)節(jié)和延伸環(huán)節(jié)。每一個部分都從學習內容、學習成果、方法指導、修改與補充四個方面去詳細展開。例如在初讀環(huán)節(jié),學生們的主要學習內容包括如要能夠正確朗讀課文,逐字朗讀不錯讀,朗讀時不增加也不減少字。而且學生們在初次閱讀時,要把不熟悉或者不認識的漢字以及詞語提前圈出來。閱讀完課文后畫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并且想一想為什么自己會認為這些句子寫得好。
第三,學習評價。在該部分教師通過組織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以及小組互相評價等三個方式來實現。通過總結與評價去引導學生們反思個人的所學,并且也在提醒教師去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導學案的設計過程,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
二、小學語文導學案的實際運用舉措
(一)針對低年級小學生
相較于高年級的小學生,低年級小學生更加活潑好動,好奇心更強,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課程開始前幾分鐘要以激發(fā)學習興趣和集中學習注意力為主要任務,之后再向學生們發(fā)放導學案。由于低年級小學語文的導學案內容較為簡單,學習環(huán)節(jié)較少,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就能夠以完成習題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們逐項完成導學案的內容。在完成了導學案的總結與評價環(huán)節(jié)后,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進行修改和批閱,發(fā)現學生們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針對中高年級小學生
中高年級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基礎,并且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初,就可以向學生們發(fā)放導學案,帶領學生們按照導學案的內容去完成學習任務。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在課程正式開始前的半天或一天,向學生們發(fā)放導學案,讓學生們提前去熟悉導學案的各環(huán)節(jié)要求。這能夠讓學生們有充足的時間去進行預習,也能夠極大地提高課上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總結
綜上所述,科學設計并靈活運用導學案,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因此未來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要重視導學案的設計,而且也要提高自身運用導學案的能力,努力設計出更加全面、系統且有效的導學案,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