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易澤 吳璇
【摘要】2021年,百集特別節(jié)目《美術經典中的黨史》在央視播出之后反響熱烈,該節(jié)目“以畫為體,以史為魂”的敘事思路,巧妙地將經典美術作品同黨史故事結合在一起。此電視節(jié)目通過視聽結合、跨屏互動等豐富多樣的傳播方式,不僅宣傳了黨史,也拓展了廣大青年學子、黨員干部黨史學習教育的新路徑。
【關鍵詞】《美術經典中的黨史》? 黨史學習教育? 融媒體傳播
【中圖分類號】G223? ? ? 【文獻標識碼】A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等制作的百集特別節(jié)目《美術經典中的黨史》,于2021年1月25日起在央視開播?!睹佬g經典中的黨史》以黨史故事為軸心,通過100幅各個時期涌現出的黨史題材經典名作,配合主持人與黨史專家和美術評論家之間的對話,對美術作品背后的黨史故事進行深度解讀,對當下黨史節(jié)目類型的多元化進行了成功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
《美術經典中的黨史》以美術作品為載體、以黨史為核心、以價值為引領,在美術與黨史的碰撞交匯中,重新詮釋了傳統(tǒng)視覺節(jié)目的創(chuàng)新策略,將鐫刻在國家記憶相冊中震撼人心的人物或事件進行視覺化再現,譜繪了一部偉大的精神史詩。① 畫家對于革命歷史題材的深刻感悟,使得當下青年人能跨越時空與歷史人物進行“對話”,感知信仰力量,追尋紅色印記,傳承革命精神,樹立遠大理想。
一、真情互動:重構黨史精神譜系
“技術”誠可貴,“精神”價更高。百集特別節(jié)目《美術經典中的黨史》一經播出便受到觀眾喜愛。該節(jié)目遴選出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最具代表性的100件美術作品,包括油畫、版畫、工筆畫、雕塑等形式,充分利用電視語言和多種藝術手段,拓展重大主題表達空間,描繪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以來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睹佬g經典中的黨史》每集約15分鐘,由張騰岳、丁曦、黃薇、王筱磊等擔任主持人,該節(jié)目以影像資料為切入點,先從黨史層面為觀眾講述畫作背后的黨史故事,引人入勝;再從美術作品的角度為觀眾講述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同時結合多位黨史專家和美術評論家,分別從黨史和美術作品的不同維度為觀眾解讀作品。在短短15分鐘時間里,不但加深了觀眾對作品本身的理解,而且使黨史知識得到了潛移默化的傳播。
例如:《美術經典中的黨史》第30集《延安火炬》以畫家蔡亮創(chuàng)作的延安居民慶??箲?zhàn)勝利主題的油畫作品為載體,以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影像資料為切入點,并以畫外音的形式進行歷史背景講述。隨后,主持人登場,對畫作進行介紹;緊接著由黨史專家江英對畫作背后的黨史故事進行細致入微的講解,配合真實豐富的影像資料,使黨史知識通俗易懂。之后,主持人轉場,與美術評論家于洋一起,通過虛擬演播室和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技術,“走進”美術畫作中,營造出仿佛置身于作品當中的視覺效果。緊接著,美術評論家于洋對這幅革命歷史題材的畫作進行解讀,通過技術手段,靜態(tài)畫面中占據主體的火把隨風飄動,栩栩如生,象征著勝利的曙光照耀著黎明。畫作中農家少年歡樂的神情和對后面三位農民動作的細致刻畫等,在火光煙氣中愈發(fā)增強了畫面的層次感、動態(tài)感和節(jié)奏感。美術評論家從構圖、色彩、人物表情等對整個作品進行一一解讀。動態(tài)的黃色線條成為引導觀眾解讀作品的關鍵,使畫作鮮活起來,最后引申出延安精神,對主題進行了升華。
二、以史育人:打造精品思政課堂
百年黨史不僅是一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逐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史,同時也是一部代表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探索史、發(fā)展史。②百集特別節(jié)目《美術經典中的黨史》真實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奮勇向前的大無畏精神,該節(jié)目也是加強廣大青年黨史學習教育、美育教育、思政教育的優(yōu)秀范本。
(一)強化黨史學習教育,銘記理想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重溫這部偉大歷史能夠受到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育?!雹郛斀袷澜缯洑v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huán)境錯綜復雜,我們亟需培養(yǎng)一批思想純潔、理想信念堅定、有擔當有作為的社會主義好青年。如今的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如何引導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黨史,是當前思政工作者和文藝工作者面臨的深刻命題。《美術經典中的黨史》就是一個很好的典范。該節(jié)目堅持紅色引領,深挖扣人心弦的細節(jié),通過主持人+黨史專家+美術評論家三方的真情講述,在社會各個群體中都產生了深刻影響。例如:第28集《北平解放》通過解讀葉淺予先生創(chuàng)作的巨型傳統(tǒng)工筆年畫《北平解放》,使觀看者仿佛與畫中人同歡慶。在節(jié)目的結尾,觀眾體會到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取得的飛速發(fā)展,引發(fā)人們對當今生活來之不易的深刻思考。
(二)創(chuàng)新思政課堂,增強育人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強調思政課的價值性,不是要忽視知識性,而是要通過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加強價值觀教育。只有空洞的價值觀說教,沒有科學的知識作支撐,價值觀教育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雹芰暯娇倳涍€指出:“知識是載體,價值是目的,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雹菰谒颊n堂中,除了板書、PPT等傳統(tǒng)授課模式外,如何將黨史學習教育真正融入大學生的心中,新時代的黨史主題電視節(jié)目和廣大文藝工作者要主動承擔起引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和任務。
《美術經典中的黨史》寓教于樂,入耳入心。例如:在第32集《艱苦歲月》中,一老一少兩位紅軍戰(zhàn)士吹笛子的情景,用一高一低的構圖表現出來,在視覺上形成強烈反差,向我們生動地講述了革命戰(zhàn)士付出生命的代價堅守信念的傳奇故事。這種堅韌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跨越時空的共情,這種沉浸式的“微黨課”,有力地增強了當代青年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廣大青年學子在革命故事藝術再現化的真實體驗中得到紅色革命精神的巨大鼓舞,從而將這種精神內化于行,不斷奮勇向前,取得長足的進步。在電視節(jié)目播出過程中,藝術+黨史的有機融合,有效地拉近了當代青年學子和革命歷史人物的距離,這不僅是一次觸摸歷史的機會,更是一次精神重塑。將優(yōu)秀的黨史文藝作品納入課堂教學中,不僅能使黨史故事有效生動地進行傳播,而且能使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更加飽滿、生動多樣。
三、融媒傳播:引導正確社會導向
2020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強調,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fā)展,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大全媒體人才培養(yǎng)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加快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chuàng)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⑥如今,在融媒傳播的大趨勢下,《美術經典中的黨史》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電視屏幕播出的同時,還在新浪微博、抖音、學習強國等客戶端以及微言教育等微信公眾號同步推送,方便不同年齡段的受眾群體選擇不同的觀看方式,以最快捷的速度傳播紅色黨史。與革命先烈“云接觸”“云共情”,《美術經典中的黨史》使愛國主義精神浸潤中華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美術經典中的黨史》這部優(yōu)秀的電視精品力作,以藝術性、生活化的方式傳播開來,通過媒體平臺的推送分享與受眾的二次傳播,更好地構建起美術作品與人民生活之間的聯系,通過更新傳播方式,這種別具特色的電視作品贏得了廣大受眾的喜愛。
四、結語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美術工作者用情塑造、用心感悟,打通歷史與現實,繪刻光榮與夢想,凝聚精神與力量,一幅幅令人眼前一亮、難以忘懷的經典名作,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當下、面向未來。⑦
《美術經典中的黨史》以經典美術作品為載體,對黨史進行深入解讀,以沉浸式的體驗感拉近受眾與歷史人物的親近感,不僅能夠從更深層面增強觀眾對于黨史故事更為細致的了解,同樣對于提升自身認識美、欣賞美的藝術感悟力有一定的幫助,更為重要的是強化了觀眾的民族自豪感。對于高校而言,應當把紅色基因融入立德樹人的血脈之中,積極引領廣大青年學子樹立愛國情、報國志、強國行,在新時代以深厚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順應時代潮流,感知黨史中革命前輩的紅色精神?!睹佬g經典中的黨史》創(chuàng)作團隊積極創(chuàng)新節(jié)目形式,探尋經典美術作品背后的紅色故事,可以說,每一幅震撼人心的美術作品都通過科技手段鮮活地展現在觀眾面前,無論是節(jié)目的深度還是廣度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傳遞。該作品成為黨史電視節(jié)目創(chuàng)作的典型范本,同樣也將成為各大高校利用思政課堂講好鮮活黨史、傳遞中國聲音的生動教材。
注釋
①趙紅勛、王飛:《新時代電視理論節(jié)目的創(chuàng)新策略——以<美術經典中的黨史>為例》,《電視研究》,2021年第9期。
②胡智鋒、徐梁:《彰顯紀錄片的精神偉力與藝術張力——文獻專題片<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撼人力量》,《新聞戰(zhàn)線》,2021年第16期。
③習近平: 《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21年第7期。
④⑤習近平: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求是》,2020年第17期。
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6/30/c_1126179095.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⑦慎海雄:《無聲詩里頌千秋——我們?yōu)槭裁匆邉澃偌?美術經典中的黨史>》,《國際傳播》,2021年第1期。
【本文系西安工程大學黨建課題“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基層黨建創(chuàng)新路徑思考”(項目編號:2021DJKT0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張易澤系西安工程大學助教,吳璇系武昌首義學院助教)
(本文編輯:喬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