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每次來北京,她都會到機(jī)場去接。陪著父親走在回家的路上,她總會迫不及待地向父親匯報自家的近況。這天也是如此,她說著說著,就開始抱怨兒子不肯好好學(xué)習(xí)、不肯去上課外班的苦惱,一副怨天尤人的模樣。一直默默聽她講話的父親,突然意味深長地說道:“他現(xiàn)在不是才初一嗎?”“是啊。”“初中生的碗只有這么大,你卻想像瀑布一樣往里倒水,他能盛得住嗎?我告訴你吧,青春期的時候碗很小,如果一下子灌得太多,就只能往外漏。如果拼命倒水,有的碗還會碎掉,一定要當(dāng)心啊?!备赣H的話,深深地觸動了她。往事如昨,父親在撫養(yǎng)自己長大成人的過程中,也等待、忍耐了無數(shù)次。當(dāng)時的父親,一直在默默地守望著笨拙的自己,父親知道她的碗小,需要等待。
愛默生說:“用太陽的溫暖去移風(fēng)易俗,要比用暴風(fēng)驟雨好。”這位父親想通過新奇的比喻改變女兒的家教方式,他用瀑布比喻巨大的壓力,又用碗比喻孩子的承受力。他選擇的喻體——碗,是一個人生存的基本條件,也飽含著家人濃濃的愛和溫暖。父親牢牢抓住碗和孩子的相似點,兩者的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過猶不及,以此勸說女兒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設(shè)喻首先要選擇好喻體,其次還要選擇好角度,一句好的比喻說得貼切到位的話,能勝過長篇大論的啰唆。
(摘自《演講與口才》 舞軍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