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義
科學技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推動著社會的發(fā)展,改變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個民族要振興,一個國家要強大,就必須在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取得巨大進步??茖W解決理論問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在人類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涌現(xiàn)出無數科學巨星:牛頓、愛迪生、諾貝爾、錢學森……他們的名字在人類史冊上熠熠生輝。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質疑是最基本的科學精神。我們應該從小就熱愛科學,讓科學精神在心中生根、開花。
1.科學的探討與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給人的愉快就是報酬。所以我在我的工作里面尋得了快樂。(居里夫人)
2.科學家不創(chuàng)造任何東西,而是揭示自然界中現(xiàn)成的隱藏著的真實,藝術家創(chuàng)造真實的類似物。(岡察洛夫)
3.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華羅庚)
4.不管過去還是現(xiàn)在,科學都是對一切可能的事物的觀察。(達?芬奇)
林肯是自由的象征,愛迪生是科學的圣人。
科學的根本是實驗。愛迪生真是終身做實驗的工作。他十一歲時就在他家里的地窨子里做化學實驗。十二歲時他在火車上賣報紙賣糖果,他就在火車的行李車上做他的化學實驗。十五歲時,他開始學電報,就開始做電學實驗,要改進電報的器材與技術,從此他就終身沒有離開電學實驗了,就給電學開辟了新天地,給世界開辟了新文明,給人類開辟了一個簇新的世界。
從十一歲開始做科學實驗,直到他八十四歲去世,他整整做了七十三年的實驗工作。所以我們稱他做終身做實驗的科學圣人。
他每天只睡四個鐘頭的覺,至多只睡六個鐘頭。他每天做十幾個鐘頭的工作,他的一天抵別人的兩天。他做了七十年的實驗,就等于別人做了一百四十年的實驗工作。
——胡適《終身做科學實驗的愛迪生》
跨越“數字鴻溝”,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
2 0 2 2年2月2 2日,2 0 2 2年中央一號文件發(fā)布,文件中首次對數字鄉(xiāng)村進行了統(tǒng)籌部署。數字鄉(xiāng)村的建設,涉及多方面內容,首先是提升鄉(xiāng)村信息基礎設施水平。經過多年努力,全國所有行政村在2 0 2 1年逐步實現(xiàn)“村村通寬帶”,偏遠地區(qū)網絡覆蓋水平不斷提升,并且實現(xiàn)了與城市的“同網同速”。如今,農村5G網絡建設也已鋪開。其次是農業(yè)生產、鄉(xiāng)村治理的數字化。例如,農業(yè)生產過程中,數字技術正在深度嵌入,在生態(tài)無人農場,基于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的無人駕駛拖拉機實現(xiàn)了精準耕作,一個人管理上千畝田地成為可能;基層管理部門可通過小程序、IP話筒等多種形式,將緊急信息通知全村,從而提高管理效率。最后是居民數字化素養(yǎng)的提升。數字化素養(yǎng)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公民必備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鄉(xiāng)村居民的數字化素養(yǎng)水平明顯偏低,與城市存在巨大的“數字素養(yǎng)鴻溝”,因此,要提升鄉(xiāng)村居民對數字化的認識,增強他們對數字化技術的運用,數字科技才能真正賦能于人。
對接主題:
科技振興、數字時代、鄉(xiāng)村脫貧
王大中:傾情一生為核能
在2 0 2 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國際著名核能科學家、教育家王大中被授予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王大中,1935年2月出生,河北昌黎人。1958年,王大中從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畢業(yè),留校工作。同年,清華大學向上級申請,自行設計和建造一座功率為2 0 0 0千瓦的屏蔽試驗反應堆。方案獲批后,王大中成為反應堆的設計建造者之一。這支年輕的隊伍中,沒人出國留學過,也沒人見過真正的反應堆,他們從做工程模型開始,用幾十臺手搖計算機設計、計算……歷經6年,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核反應堆——清華大學屏蔽試驗反應堆建成。王大中逐漸成長為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團隊領頭人。
2 0世紀8 0年代,國際上發(fā)生了切爾諾貝利等重大核安全事故。王大中意識到安全性是核能發(fā)展的生命線。隨后2 0年里,王大中帶領團隊研究模塊式高溫氣冷堆——被譽為“不會熔毀的反應堆”技術。王大中帶領團隊開展基礎研究,攻克關鍵技術。2 0 0 0年,世界首座固有安全特性的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tǒng)——1 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堆建成。至此,我國終于掌握了自主發(fā)展高溫氣冷堆的技術基礎,在高溫氣冷堆這一先進核能技術上邁出了從無到有、從跟跑到并跑、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chuàng)新的一大步。1994年,王大中履新清華大學校長一職,開始他歷時1 0年的治校征程。回首來路,王大中自己評價道:“科研如登山,過程往往充滿著困難、挫折和風險??朔@種困難,需要有悟性、勇氣和韌性?!泵嫦蛭磥?,86歲的他初心不變:“科技事業(yè)是一項崇高的事業(yè),值得一輩子去追求和奮斗?!?/p>
對接主題:
科技事業(yè)、奉獻、初心不改、自主創(chuàng)新
吳於人:不刷題的“吳姥姥”
《鹿鼎記》中有句話——“為人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最近這句話被網友套用,有了“為人不識吳姥姥,閱遍科普也枉然”之說。這位吳姥姥到底是何方神圣?
吳姥姥本名吳於人,退休前是同濟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自2 0 1 8年起,吳於人開始在抖音更新視頻,以短視頻的形式教大家做物理實驗,被網友親切地稱為“吳姥姥”。
說起物理課,晦澀的原理、繁多的公式、復雜的推演,讓不少人在學生時代倍感頭疼。然而在吳於人這里,物理變得“好玩”起來。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是怎么工作的?她用一口大鐵鍋來模擬。太空中的宇宙射線長啥樣?她從竹掃帚的柄端劃到末須端來講解?;鸺窃趺瓷咸斓哪??吳於人吹大一個氣球,突然松手,氣球噌地躥上了天,畫面感有了!吳於人就是這樣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工具,通過妙趣橫生的演示和通俗易懂的講解,讓復雜的現(xiàn)象、規(guī)律等變得清晰又有趣。
吳於人的短視頻平臺賬號名叫“不刷題”?!皫悴凰㈩}探究迷人的物理之惑”,這正是吳於人的態(tài)度。在她看來,物理不等于做題,生活永遠不會像題目那么簡單,已知條件、未知條件羅列清晰,套一個公式就結束了。有的學生不喜歡物理,因為“被考怕了”,她希望自己能做點兒什么,帶來一些改變。用短視頻來做科普,要在短時間內講清楚,讓大家感興趣,并不容易。一條一分多鐘的視頻,拍攝制作一般要花好幾個小時,甚至一兩天。但吳於人說能讓更多的人了解物理知識,領略科學的樂趣,這些努力就都是值得的。
對接主題:
引領興趣、傳承、熱愛、科學精神
用“科學家精神”講“開學第一課”
“為了給祖國造橋梁,父親曾在5年時間里,整理2 0 0本筆記,寫了近1 0 0 0萬字,爭分奪秒地學習……”新學期伊始,哈爾濱市第四中學師生迎來了一場特殊的“開學第一課”——茅以升的女兒茅玉麟講述父親的“橋梁夢”。聽到動情處,學生們紛紛鼓掌。2 0 1 9年9月3日起,茅玉麟與李四光的外孫女鄒宗平、黃緯祿的女兒黃道群、郭永懷夫人李佩的秘書李偉格、顏福慶的孫子顏志淵一道,為哈爾濱市5所學校師生講述了茅以升、李四光、黃緯祿、郭永懷、顏福慶等5位科學家的故事,帶領學生們了解科學家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讓學生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堅定信念。
為推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進課堂,中國科協(xié)組建“科學家精神報告團”,目前已邀請到各領域著名科學家的后人2 0余人,他們帶著科技界英雄愛國、奉獻、奮斗的故事走進全國各地的學校,接力精神火炬。2 0 1 9年6月,由李四光、錢學森、鄧稼先、黃緯祿等著名科學家后人組成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走進西北,為西安、天水兩地15所學校的學生講述前輩科學家的感人故事,分享他們的成長歷程,弘揚科學家精神,傳承科學文化。
對接主題:
努力向學、榜樣的力量、科學精神引領
閱讀理解及分析參考答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1.標題富有詩意;設置懸念,吸引讀者閱讀興趣;暗含文章的主題,體現(xiàn)主人公對故土的熱愛和眷戀之情。
2.示例:[A]我真為自己不想為他的書作序的想法感到抱歉,書中那些樸實的文字所記載的,不就是我那遠去的童年往事嗎?心之所動,我已經有千言萬語想要表達。
[B]“偷”“放”“捉”“吃”“挖”“點燃”等一連串動詞的使用,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了一群小孩子在一起玩鬧的場景,生動有趣,體現(xiàn)了呂振對童年往事的回味無窮。
3.呂振的心靈歸屬在他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那些經歷為他的寫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拓寬了他的寫作范圍,也讓他的心中留下了厚重的鄉(xiāng)土情懷。這是生活對呂振的饋贈,使他的生活得到充實,寫作事業(yè)得到發(fā)展。
4.示例:這是一篇在細節(jié)中透露真情的文章,猶如一曲天籟,蕩滌心靈的污垢,引起一片深遠的回音。
文章開篇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主人公的成長環(huán)境。結尾點題,與文章標題相照應,升華主旨,表達了作者對呂振的贊美。
閱讀文章,在作者慢條斯理的敘述中,感受故土帶給人的力量,有助于培養(yǎng)我們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引導我們建立長大后“反哺”故土的意識。(至少從兩個方面作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二)古詩文閱讀
1.不論前路多么難行難辨,只要敢于探索,就會出現(xiàn)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新境界。(意思對即可)
2.(1)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
( 2 )訪問,拜訪。
3.(1)在戰(zhàn)事失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在危機患難期間奉行使命。
( 2 )將軍你應該屈尊親自去拜訪他。
4.抱負遠大,才能出眾,知恩圖報,鞠躬盡瘁。
(三)現(xiàn)代文閱讀
1.邏輯順序
2.不能刪去?!皳y(tǒng)計”表明資料來源,說明“全球每年塑料廢棄物超過3000萬噸,其中有超過8 0 0萬噸的塑料垃圾被直接丟棄或從陸地通過河道、風力最終進入海洋”這一說法是有據可查的。去掉后,該說法缺乏理論依據?!皳y(tǒng)計”一詞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
3.列數字、作比較。具體、突出地說明了海洋環(huán)境中微生物數量少這種特點極大抑制了聚酯材料在海水中的降解性能,使說明更準確、更有說服力。
4.示例:①減少使用塑料制品;②分類投放垃圾;③向周邊人講解塑料垃圾對海洋造成污染的危害,號召大家使用環(huán)保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