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云
從兒子承承牙牙學語起,我就恨不得把人生經驗都灌輸給他?!奥犖业?,跟著做就對了?!薄皠e瞎搞,照我教你的來。”……
3歲前,兒子還很樂意聽我的;3歲后,他就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有時我講得口干舌燥,他卻頭也不抬一下,只按自己的方法來。只要見他照自己的方法做出了錯,我就要數(shù)落一番。兒子會大喊大叫表示抗議。但他越是反抗,我就越要揪住他講道理。最終,都是以我得理了、兒子委屈大哭收場。我倆只要一生氣,兒子就會疏遠我,親他爸爸去,還時不時地對我發(fā)脾氣。
兒子5歲時,幼兒園舉辦親子活動,我特意請了半天假去參加?;顒又杏袀€接力運氣球比賽,先由小朋友以拋接球的方式,把氣球運到對面家長手中,家長再背著孩子一路拋接著把氣球運回終點。比賽共有五輪,每輪五對親子參賽,每一輪的前三名勝出者,可以獲得幼兒園特別定制的機器貓玩具,這也是兒子最想要的獎品。
我和兒子第一輪上場。兒子一路拋球、撿球,跌跌撞撞,終于把氣球運了過來。我迫不及待地接過氣球,一路拋接著朝終點運去。兒子急忙上來拉住我,我以為他搗亂,叫他趕緊撒手,兒子卻急得直跳腳:“媽媽,錯了!錯了!……”“哪里錯了?剛剛你不就是這樣過來的嗎?這我還能搞錯!”我以最快的速度往終點行進。兒子的聲音很快淹沒在身后的嘈雜中。我第一個到達終點,正準備振臂歡呼,發(fā)現(xiàn)旁邊一組竟然是父親背著兒子,一路拋接著氣球走過來的,而其余三組也是如此,我這才意識到自己弄錯了規(guī)則。
第一輪結束,鄰組父子獲得第一,而我和兒子被判違規(guī)。兒子垂頭喪氣地擺弄著衣角。我正要安慰他,老師走過來笑瞇瞇地問兒子:“承承,我們不是提前演練過,你沒告訴媽媽要背著你走嗎?”兒子氣呼呼地說:“我說了,媽媽不聽……”老師安撫地摸摸他的頭:“是媽媽不聽小老師的指揮嗎?沒關系,你和媽媽再努努力,爭取在下次比賽中拿第一,加油!”老師跟承承擊掌,沖我點點頭去招呼別的家長了。
我答應兒子,一放學就去買個機器貓玩具,可他哪肯領情,說獎品是定制款,外面根本買不到。說著,兒子委屈地撇撇嘴,眼淚掉了下來。我給兒子擦眼淚,心里懊悔不已,都怪我平時習慣當兒子的老師,以為自己的判斷一定比兒子準確,要是聽見兒子的提醒后停下來多問一句,也不至于讓他如此失落。
晚飯后,我滿懷愧疚地跟老公聊起白天的事。這次老公沒有安慰我:“不要小看孩子,他們聰明得很。我發(fā)現(xiàn)承承有時說話頗有哲理,冷不丁地指出大人忽略的問題,在這方面我都自愧不如?!苯又?,老公還引用了心理治療師弗吉尼亞·薩提亞的一句名言:“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督促父母把從前忽略的課程補上,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崩瞎郧耙仓v過這句話,我當時聽著沒啥感覺,但現(xiàn)在覺得字字扎心。在兒子面前,我都是以他的第一任老師自居,從沒想過他也能做我的老師。聯(lián)想到白天發(fā)生的事,我下定決心,以后留意兒子說的每句話,認真思考他的建議,做個虛心的媽媽。
周末打掃衛(wèi)生時,我不小心把地拖桶的濾網弄破了。勉強拖完了地,我想找個棍子之類的物件把拖把架在桶口上,好把水瀝干。我問兒子,能否幫我找一個廢棄的長條玩具或棍子。兒子問我做什么用,我就把如何瀝干拖把的設想告訴了他。兒子一本正經地看了看拖把和地拖桶,然后拿來一個杯口大的圓柱體塑料積木。我只看了一眼,斷定不行,首先它是圓的,難以放在桶沿上,再說了,長度也不夠架在桶口上。我擺擺手,不屑地往另一個房間走去。兒子卻追上來說:“媽媽,可以的,真的……”兒子懇求的聲音,提醒了我應該聽聽他的想法,于是,我停下了腳步。
兒子拉著我來到地拖桶旁,笨拙地提出拖把,再把圓柱積木豎放在桶底,然后把拖把擱在圓柱體頂端,拖把桿輕靠著墻壁,圓柱體就這樣穩(wěn)穩(wěn)地支撐著拖把,水順著積木滴落在桶里,完美地達到了瀝水的目的。
我想的是如何將拖把架在桶面上,而兒子另辟蹊徑,把拖把支撐在桶內,不同的方式,達到了同樣的目的,兒子的創(chuàng)意更好。我由衷地夸兒子聰明。他嘿嘿笑著,得意地昂起了頭。
從那以后,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遇到了問題,我都會先聽聽兒子的想法,雖然他并不能做到每次都對,卻時不時會給我?guī)眢@喜。兒子變了,變得比以前開朗,遇事也能大膽提出異議了。老師常說兒子不自信、缺少主見、容易跟著別人的意見跑,原來都怨我這些年強做老師,很大程度上打壓了他的自信。兒子的變化讓我看到了希望,我決定趁熱打鐵,采取行動讓他重建自信。
兒子喜歡輪滑,在一次200米的速度賽中拿過第二名。正巧我和老公都不會玩,于是和兒子商量,希望他能做我們的輪滑老師。兒子滿口應承,拍著胸脯說一定教會我們。
輪滑館里,作為第一個上場的“學生”,我全副武裝,手扶欄桿一動不敢動,等候兒子前來授課。兒子在我跟前展示了如何抬腿、行走,并熟練地滑了兩圈,然后讓我跟著他滑。我一動腳,整個人就失去平衡,摔倒在地。我立刻抗議:“我連走都走不穩(wěn),哪里能滑呀?”兒子撓撓頭:“那你就先學習走吧……”只見他半蹲著身子,放慢動作往前走了幾步,又叮囑我學他的樣子。我試著平衡身體,在摔了幾個跟頭后,終于能撒手走幾步了。我興奮地對兒子說:“全靠承承老師教得好,連我這樣缺乏平衡感的人,現(xiàn)在也能走幾步了?!甭犖疫@么說,兒子更來勁兒了,一邊幫我糾正姿勢,一邊鼓勵我別怕摔倒。他認真的樣子,很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小老師。老公的平衡感好,學得比我快,兒子沒怎么費力就讓他走出好長一段路,還能靠慣性滑一滑。我夸兒子授課有方,老公也對兒子豎起了大拇指。
從輪滑館回家的路上,兒子依舊興致勃勃地跟我們講解動作要領??粗院赖难凵瘢犞孕诺慕庹f,我心里的愧疚少了許多。
老公購物抽獎,抽到一副跳棋,兒子非要我教他玩。以前我教他,他要么逃避,要么在我的壓力下屈服,這次他竟主動來找我。看著他期待的眼神,我有些感動,拉著兒子的手提議:“以后遇到任何事,如果媽媽是對的,媽媽就是你的老師;如果你是對的,你就是媽媽的老師。好不好?”兒子歪著腦袋看著我:“就是,誰對聽誰的……”我會心一笑,點了點頭。
為人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但我們的人生經驗,不見得都適用于孩子。而父母越是認為能用經驗教好孩子,就越容易高高在上地發(fā)號施令,從而忽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和潛力。養(yǎng)育路上,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導,而父母也需要保持謙虛,這樣孩子才能更加獨立自信。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