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諾
編者按:遼寧省錦州市第十二中學“墨竹軒”文學社將熱愛寫作的同學聚集在一起共同學習,從而極大地激發(fā)了學校更多同學的寫作熱情。他們用寫作帶動品讀,以品讀促進寫作,這種富有新意的讀寫活動對于作文教學來說意義非凡!長期以來,十二中學語文教師堅持以教促研、以研促教,不辭辛苦、默默耕耘,唯愿孩子們筆耕不輟,筆下生輝!
水袖輕揚,方寸舞臺閃亮;韻律婉轉,百年戲劇發(fā)光。
——題記
(題記含蓄雋永,奪人眼球。“發(fā)光”照應文題。)
走上“非遺”文化傳承之路,源自夢中的“蘭閨”。我偷偷穿上戲服,有模有樣地學起臺上的老生,嘴里吟誦的卻是幾句新學的《三字經》。燈火闌珊處,卻見靴上金燦的綴,冠上紅艷的擺,閃閃發(fā)光。驀然回首,她顧盼生輝,濃墨重彩。那一瞥,京劇便在我的夢想中閃閃發(fā)光。(也許是“多看了你一眼”,從此“你”——京劇,便住進了“我”心里,在“我”幼小的心靈世界里閃閃發(fā)光。)
夜以繼日的艱辛過后,迎來初演。晨起吊嗓兒,伴旭日東升;黃昏舞水袖,賞斜陽映水。(幾多艱辛,一筆帶過,毫不拖沓。)曲終,燈滅,卻只迎來稀稀落落的掌聲。我心心念念的光啊,換來的只是狼狽退場。幕后,金燦的綴,紅艷的擺,已黯然失色。臺前,強光給人行動的自由,卻沒有沉思的因緣?苦悶至極,問世間“光”為何物?(化用“問世間情為何物”的詩句,巧妙自然地寫出失落感。)
也曾“小園香徑獨徘徊”,也曾“獨愴然而涕下”,也曾想著“不如歸去”……(引用詩句構成排比,突出自己苦悶與彷徨的心情。)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恩師的指點如一束光,將迷茫的前路照亮。我的恩師是一位京劇大家,藝術造詣極其高深。她在臺上閃閃發(fā)光,在臺下誨人不倦、熱心助人,人格魅力熠熠生輝。在她的影響下,我細心揣摩,有空便到社區(qū)義演,陪伴孤獨老人,竭盡自己所能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她強調,京劇作為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理應以匠心待之,不負韶華?!芭_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此言極是!
于是,我不再貪戀臺上一蹴而就的強光,而是靜坐臺下,賞經典劇目。看《蘇武牧羊》,悉心體味“男兒到死心如鐵”的民族氣節(jié);看《楊家將》,深刻感悟“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情懷;看《霸王別姬》,深切理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邁與嘆息。從演員精彩的表演中,我看到了諸多傳奇人物的真性情,他們在京劇的世界里閃閃發(fā)光。
曲終,人散,一切恢復了平靜。演員也暫時告別了戲劇世界中的浮華,開始靜悟自己的“慎獨”時光。京劇的核心價值在于真善美的傳播,這種真善美,正是一個演員的理想之光。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京劇是我國傳承百年的國粹,如閃耀的瑰寶照亮了中國文化,也照亮了我的童年和夢想。我期待那束光,從中華大地上勃發(fā),終年閃閃發(fā)光?。ńY尾扣題,飽含激情,呼喚百年國粹煥發(fā)青春魅力,足見小作者的格局和心胸。)
總評 文章以夢境開頭,表現的是作者對戲劇文化的崇拜與向往,繼而引出一切閃光背后的付出與艱辛,由虛幻到現實,主旨的升華水到渠成?!肮狻必灤┦冀K,文章結構完整清晰。文中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給文章增色;古典詩句的引用、化用,信手拈來,不著痕跡,令人回味。
(講評教師? ?王?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