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義
如果問治療冠心病的關(guān)鍵是什么,治“心”大概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不過在中醫(yī)學理論中,并非完全“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雖然表面看是心臟出了問題,但實則是五臟六腑的虧虛、偏頗導致心臟功能發(fā)生障礙。因此,臨床通過調(diào)理臟腑氣血功能,就可以有效治療冠心病。
有些冠心病患者表現(xiàn)為心胸悶塞,疼痛時作,陰天加重,痰多(或白痰或黃痰),呼吸不暢,形體肥胖,舌苔白膩或水滑或黃膩,脈滑,這是典型的痰濁阻塞證。痰濁阻滯胸中,脈絡不通,胸陽不振,氣機不暢,故心胸悶塞,疼痛時作,呼吸不暢。痰濁多兼寒邪,故陰天加重。痰濁之邪困脾,脾主肌肉四肢,脾氣受困,則身重乏力。痰濁壅塞,則痰多,苔白膩或水滑,脈滑。痰濁日久化熱,故可見黃痰,舌苔黃膩。針對這種病機,就要采取健脾祛濕、通陽散結(jié)、豁痰泄?jié)岬闹蝿t。方藥可用瓜蔞薤白半夏湯加味:瓜蔞實、法半夏各12克,薤白9克,白酒適量。
另外,若脾胃失調(diào),運化無權(quán),則宗氣匱乏,推動無力,輕則血運不暢,重則“宗氣不下,脈中之血,凝而留止”。這正是氣滯血淤型冠心病的發(fā)生機理之一。這類型患者表現(xiàn)為心胸刺痛,痛點固定,舌紫唇暗,舌下靜脈迂曲粗脹。治則為健脾活血、理氣解郁,方藥可用血府逐淤湯合冠心二號方加減:丹參30克,柴胡、枳實、降香、赤芍、川芎各12克,桃仁、紅花各10克,三七(研沖)5克,琥珀(研沖)、血竭各3克。若伴心律不齊,加甘松、苦參。
冠心病晚期,患者常發(fā)展為心力衰竭,表現(xiàn)為氣促、乏力、水腫。而腎主水,水液的輸布有賴于腎陽的蒸騰和開闔。若腎陽不足,氣化不利,濕邪上凌心肺,肺失宣降,則致淤血內(nèi)結(jié)。故晚期應以溫腎益氣,宣肺化濕為要。方選真武湯加減:丹參、黃芪各30克,桂枝、茯苓、白術(shù)各15克,白芍、附片各12克,生姜10克。
另有冠心病患者表現(xiàn)為胸痛劇烈或絞痛,或感寒而發(fā),或感寒痛甚,起病急劇,常在夜間或感受寒邪時發(fā)作,平素畏寒肢冷,體乏無力,腰膝酸軟,面色白光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胸悶氣短,舌淡或紫暗,苔白,脈沉遲或弦緊等,這是陽虛寒凝之證,治療要尤重于溫補心腎之陽,以溫陽益氣散寒、活血通脈止痛。方藥可常選參附湯合桂枝甘草湯加減:生黃芪30克,桂枝、淫羊藿、菟絲子、白芍各15克,生甘草、巴戟天各12克,人參、附片、川芎各10克。
肺臟在臟腑中處于最高的位置,行氣而布散于周身,又因氣行則血行,所以有行榮衛(wèi)為陰陽的作用。外邪上受,首先犯肺,再逆?zhèn)餍陌?,故對于肺失宣肅的冠心病患者,就要從肺論治。這類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胸悶氣喘,心悸乏力,甚則動則喘息、入夜不能平臥等。常用自擬宣肺益心湯:黃芪30克,葛根、桔梗、麥冬、紫菀、香附、黨參、百部各12克,杏仁、前胡各10克。
臨床有大量的冠心病患者,從中醫(yī)辨證的角度看,具備明確的肝腎陰虛、肝氣郁結(jié)、肝陽上亢的問題。他們或表現(xiàn)為胸悶、心悸、隱痛、乏力,同時又眩暈、頭脹、頭痛、易怒;或表現(xiàn)為胸前憋痛,多向脅肋放射,連及后背肩胛以至手臂,且多由于情緒而引發(fā)。這類患者就當從肝論治,以平肝潛陽、疏肝解郁、升陽解痙。常用的從肝論治類藥物為柴胡、白芍、枳殼、枳實等,常用的藥物組合有柴胡-白芍、柴胡-枳殼等,核心處方為四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