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
內容摘要:托尼·莫里森是當代美國文學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她于199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獲此殊榮的第一位非裔美國作家和第二位美國女作家。她把小說的重點放在美國黑人的被奴役、被壓制的血淋淋的歷史上,并采用象征化手段來揭示現實?!秾檭骸肥峭心帷つ锷牡谖宀啃≌f,取材于真實的歷史,在美國文壇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本文通過對小說中名字的象征意義、地點的象征意義等意象的分析,來深入且充分地理解這部偉大的文學作品。
關鍵詞:托尼·莫里森 《寵兒》 象征意義 意象
托尼·莫里森于1931年2月18日出生在俄亥俄州,先后在霍華德大學、康奈爾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和文學碩士學位。在她的小說中,著重描寫了美國黑人女性在不公正社會中的經歷和對文化身份的追求。在《寵兒》中,托尼·莫里森采用了借用故事、延續(xù)傳統(tǒng)和故事重構等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使一個母親殺嬰的故事更具有特色性、典型性和社會性?!秾檭骸肥且徊繌娪辛Φ男≌f,它承載著只有莫里森才能創(chuàng)造出的模糊意象。正如莫里森本人所說:“當你將《寵兒》從頭讀到尾,你不知道她是誰”。讀者既會置身于道德困境之中,也會沉浸在圍繞著“寵兒”這個角色的神秘之中?!秾檭骸返谋尘霸O定在1873年美國重建時期,刻畫了三個黑人女性的形象和經歷。對于小說中曾經的奴隸來說,過去是他們拼命想要忘記的負擔。然而,對于小說的主人公塞絲來說,對過去的記憶卻是無法逃避的。女黑奴塞絲在攜女逃亡途中遭到白人的追捕,而自己痛苦的被奴役的經歷使她毅然決然地殺死了自己的幼女,并取名為“寵兒”。之所以殺掉自己的女兒,是因為塞絲知道作為一個黑女奴,活著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十八年后,奴隸制已經廢除,“寵兒”化作少女重返人間,不斷折磨著身心已經千瘡百孔的塞絲。
《寵兒》跨越了小說和歷史的界限,莫里森用她獨特而引人注目的藝術風格,向讀者呈現了從塞絲記憶的裂縫和小說情節(jié)中隱約可見的過去,揭示了一種比任何嬰兒鬼魂更令人難以忘懷的絕望的母愛。同時也使得讀者們深刻理解了黑奴制度時期,黑人婦女深受雙重壓迫——種族的壓迫和性別的壓迫,使她們成為了奴隸中的奴隸。莫里森用歷史上被剝奪了說話權力的人們的聲音來寫塞絲的故事。《寵兒》以碎片和圖像的形式被寫下來,像鏡子一樣被打碎,然后留給讀者去拼湊。小說審視了奴隸制造成的精神和身體創(chuàng)傷,以及幸存者所遭受的揮之不去的傷害?!秾檭骸肥且徊砍錆M自由幻想和真實歷史故事的小說,深入地探討了奴隸制對非裔美國人的影響。小說自問世以來,就因其獨特而細膩的藝術和文學特色,引起了國內外文學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在小說中,莫里森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但最引人注目的是象征主義手法的運用。在文學作品中,象征主義是最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段,它通過具體的抽象事物來表現人物、事物的特征。象征主義不僅表達出對永恒意識形態(tài)的追求,也表現出小說深刻的內容和主題。托妮·莫里森試圖通過在小事件和情景中的象征意象來表達不同的主題和觀點并將這種象征意義貫穿整部小說,對理解和分析小說文本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秾檭骸分羞\用了各種各樣的象征意象,如名字、自然界中的事物、場景等都具有特殊且深刻的象征意義。本文以對整部小說的分析為基礎,對名字象征意義、自然象征意義、色彩象征意義和地名象征意義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討,從而領略莫里森優(yōu)秀的藝術技巧和作品中深刻的主題。
一.名字象征意義
《寵兒》的主人公塞絲是一個在不斷抗爭中艱難生存的黑人女性,她對孩子們傾注了全部的愛。她不忍讓自己的孩子們遭受身體、情感、性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她在“甜蜜之家”忍受著被奴役的痛苦,為了愛和保護自己的孩子,在攜女逃亡途中遭到白人的追捕,自己痛苦的被奴役的經歷使她毅然決然地殺死了自己的幼女,并取名為“寵兒”。
“寵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角色,莫里森賦予了這個人物充分的成長、發(fā)展空間。相應地,她的象征意義也逐漸展開。總的來說,寵兒要完全表現出她真正的象征意義需要三個階段。在每個階段,她都呈現出不同的形態(tài)。在第一階段,寵兒以塞絲死去女兒的鬼魂的形式出現。塞絲和丹芙一起居住的時候,鬼魂一直在房子里出沒。每次鬼來的時候,肯定會讓塞絲不知不覺地陷入過去生活的可怕記憶中。漸漸地,鬼魂似乎開始與塞絲的可怕記憶建立起某種關系。每次塞絲和丹芙與鬼魂搏斗時,塞絲也必須擊退她記憶的攻擊。
在第一階段的最后,保羅·D出現了。他走進塞絲的生活,使丹芙心生嫉妒,并迅速地驅除了鬼魂。然后,莫里森開始探索寵兒的象征意義的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寵兒呈現出人類的形態(tài)。幾乎就在保羅·D到來的同時,“一個穿得整整齊齊的女人從水里走了出來。”那個自稱“寵兒”的神秘女孩是誰?丹芙立刻認出她是她死去姐姐的化身。塞絲和保羅·D認為她是個想方設法逃出來的女奴。雖然他們對神秘女孩的身份有著不同的假設,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從寵兒身上,每個人都看到了自己的過去,神秘女孩“寵兒”引發(fā)了丹芙對她孤獨童年的回憶,以及塞絲對她過去生活的回憶。她還打開了保羅·D生銹的錫煙盒子,里面裝著的一顆心,再次帶給他所有可怕的記憶。因此,在第二階段,寵兒的象征意義變得清晰和具體。對于這些曾經的奴隸來說,他們對過去奴隸生活的痛苦記憶就像幽靈一樣緊緊跟隨著他們。他們試圖忘記它,但每次均以失敗告終。雖然這個鬼魂確實被保羅·D驅除了,但它再次以人類的形式出現,繼續(xù)折磨塞絲。不僅如此,它甚至對每個黑人都產生了影響,都會使他們陷入對過去奴隸生活的痛苦記憶中。因此,讀者感知到“寵兒”得到象征意義擴展,它成為黑人對奴隸制的集體記憶的象征?!秾檭骸返倪@種象征意義在第三階段得到了進一步的確認。在第三階段,黑人社區(qū)集體驅除“寵兒”。當丹芙發(fā)現寵兒完全控制了塞絲并開始要吞噬她時,她決定去救自己的母親,丹芙走上街頭,尋求黑人社區(qū)的幫助。黑人社區(qū)組織起來開始拯救塞絲,就在他們到達124號的房子時,他們看到了自己。顯然,小說這樣安排是為了進一步將“寵兒”與記憶聯系起來。然后,小說的高潮到來了:黑人社區(qū)成功地進行了驅魔。至此,寵兒的象征意義顯而易見:“寵兒”是黑人對奴隸制的集體記憶的象征。在小說中,莫里森運用象征主義意象,描述了“寵兒”的象征意義,其寓意深刻,在莫里森的筆下,“寵兒”已不單單是塞絲朝思暮想的女兒,她象征著美國奴隸社會時期千千萬萬個被剝奪了母愛的不幸的黑奴孩子。
二.自然象征意義
“樹”也是小說中經常出現的意象。事實上,那是塞絲背上的一個傷疤,代表著她痛苦的記憶。在小說中,莫里森用塞絲背上的“樹”生動地刻畫了奴隸制的罪惡。美國著名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寫過一本詩集,名叫《見證之樹》(a Witness Tree)。在文學作品中,“樹”的形象成為作家眼中最好的歷史見證。莫里森也將這棵“樹”視為奴隸制罪惡的“見證樹”,代表著塞絲在肯塔基州種植園里所遭受的身體、情感和精神上的摧殘。當塞絲無法忍受種植園里的非人待遇時,她決定計劃準備逃跑。在逃跑的路上,幫助塞絲生下孩子的白人女孩艾米·丹芙詳細地描述了塞絲背上的傷疤:“那是一棵樹,一個苦櫻桃樹??矗@是樹干——它是紅色的,裂開得很大,充滿了樹液,這是樹枝的分界,有很多的樹枝,葉子看起來也像,真見鬼,這些不是花嗎。小小的如櫻花一樣白。你背上有一整棵樹”。這是塞絲背上的傷疤第一次被發(fā)現。在此之前,由于白人奴隸主的暴力壓迫,黑人奴隸所遭受的傷害從未被發(fā)現。這棵“樹”一直存在,卻一直未被看見,它是塞絲被摧殘的痛苦經歷的象征,也象征著十字架及塞絲所背負的苦難和負擔。“樹”的象征,表現了奴隸制的極端殘酷和非人道行為,從而深化了小說的主題,并且通過“樹”的形象成功地挖掘出了塞絲痛苦的過去?!皹洹钡男蜗蟊日Z言更有力量,更能給讀者以精神上的沖擊,在讀者眼前創(chuàng)造出一幅血淋淋的、震撼人心的畫面,從而引發(fā)讀者更深層次的思考。
三.色彩象征意義
“所有的聲音、顏色、形式,或者因為它們有固有的力量,或者因為豐富的聯想,都能激起哪種雖然難以言喻但確實無誤的感情,或者(我寧愿這樣認為)給我們喚來某些無形的力量,它們落在我們欣賞的腳步我們稱之為感情”,莫里森在故事展現的手法上展現出她高超的敘事手段和技巧,在《寵兒》中通過對色彩的巧妙設計和運用,時刻牽動著讀者的視覺神經。保羅·D要踏上去往北方的征程,在這段描寫中,莫里森使用了非常深刻、具有內涵的顏色意象,當保羅·D打聽如何才能去北方時,人們告訴他“只管跟著樹上的花兒走,它們去哪兒你就去哪兒。它們消失的時候,你就到了你要去的地方?!蹦锷梦宀世_紛的世界,五顏六色的花兒象征著世界的多姿多彩和對自由幸福家園的尋覓。
莫里森在小說中對紅色的頻繁運用,因為場景的不同,人物的不同而使這一具有撞擊力的色彩具有了不同的象征意義。首先,“寵兒”的血貫穿于小說始終,給讀者留下了揮之不去的烙印。還有那只被成為“先生”的大公雞,它有著鮮紅鮮紅的雞冠,血一樣的顏色。在保羅·D的心中,自己連只公雞都不如,它是那樣的自由自在,而自己連基本的自由、尊嚴都沒有,生死及一切都掌握在奴隸主手中,在他的看來,紅色象征的是自由。
綠色是生機和活力的代名詞,莫里森巧妙地在小說中使用了綠色的意象和渲染,使讀者聯想到未來和希望。當塞絲從“甜蜜之家”逃出來,沿途中經過茂密的綠色叢林,這段綠色的叢林既是通往自由的希望之路,也是她不顧一切逃脫地獄的動力。小說中“綠色森林”“林間空地”“明亮的綠色長廊”等綠色意象的反復出現,暗示了黑奴自我意識的不斷覺醒和對未來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四.地名象征意義
在這本小說中,讀者可以經??吹健癝weet Home(甜蜜之家)”這個詞,一個聽起來像置身于天堂般的肯塔基州的種植園,莫里森給種植園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表現了他對奴隸制強烈的諷刺態(tài)度。事實上,它一點兒都不甜甚至是這些非裔美國人的痛苦之源,奴隸主視奴隸為個人財產,黑奴可以隨意地“被租用,被出借,被購入,被送還,被儲存,被抵押”,對黑奴的身心都造成了非人道的摧殘。在這個猶如地獄一般的農莊里,黑奴飽受著各種各樣的煎熬,承受著悲傷、恐懼、憤懣、孤獨和冤屈,都在這個所謂的“甜蜜之家”的農莊里的黑奴們的身體上清晰地記錄下來。就像保羅·D意識到黑奴們仿佛被隔絕在“美麗的謊言”中一般,其實“那兒并不甜蜜,當然也不能稱之為家”。
莫里森用“甜蜜之家”來象征奴隸制的欺騙和邪惡,當歐洲殖民者到達北美的那一刻,他們便開始實施野蠻的奴隸制,邪惡的奴隸貿易使殖民地變得經濟繁榮。到1775年,北美的黑奴數量達到了50萬。美國南北戰(zhàn)爭前后,黑奴問題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經濟和權力問題。人們對奴隸制的不同態(tài)度僅僅在于,它在南方是一種制度上的歧視,而在北方是一種社會歧視。南北戰(zhàn)爭結束后,雖然奴隸制在法律上被廢除,但奴隸們只是獲得了名義上的自由; 他們仍然被奴隸制的陰影所束縛。所以,“甜蜜之家”名為甜蜜溫暖的家,實為白人壓榨、迫害黑奴的充滿奴役和殘暴酷刑的地獄。“甜蜜之家”只是個好聽的名字,僅此而已。
“124號”,是塞絲,貝比·薩格斯和丹芙在獲得自由后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房子,一個由家庭成員組成的生活共同體。124不是莫里森創(chuàng)造的一個假設數字,它有許多象征意義。首先,它指的是從1863年《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頒布廢除奴隸制到1987年莫里森的第五部小說《寵兒》出版的時間跨度,正好124年。在此期間,黑人享有124年的法律自由,作者似乎在提醒黑人要重新思考自由的意義,因為黑人的語言和文化正在被同化,“124號”是黑人精神家園需要修復的象征。其次,“124”不是一個連續(xù)的數。莫里森用這個數字組合暗示塞絲的第三個女兒已經死了。第三,小說的三個部分中每一部分都是以一種關于房子的情緒展開的:“124充滿著仇恨”,“124很吵”,“124很安靜”。顯然,每種情緒分別代表著昔日奴隸的不同精神狀態(tài),這意味著黑人奴隸在通往自由的道路上歷經了非常多的磨難。最后,“124號”是自由的象征。
“124號”房子是一個白人地主愛德華·鮑德溫(Edward Bodwin)的慈善贈與,塞絲的家人搬到這里后,貝比·薩格斯(Baby Suggs)把它從白色的房子改造成了黑色的房子。包括將白人居住過的臥室和廚房變成了一個木棚和工具室,并把通往那里的后門用木板封住了,貝比·薩格斯對丹芙說她再也不想走這段路了。顯然,貝比·薩格斯把仆人的身份與后門和角落里的臥室聯系在一起,所以她重新裝修了房子以避免想到痛苦的過去,改造后,“124號”房子成了自由的象征。貝比·薩格斯對白人房子的改造,實際上是黑人試圖在白人社會中贏得一塊領地,以保護他們來之不易的自由?!疤鹈壑摇毕笳髦兹说淖杂商焯茫?24號”房子象征著黑人的自由天堂。
本文通過對小說《寵兒》中四種象征意象的分析,能夠使讀者深入了解莫里森在小說中呈現的象征意象,并借助其意象功能豐富了故事的內涵、展現了的故事背景、細致刻畫了三位黑人女性的人物心理,從而影響和推動了情節(jié)的變化和發(fā)展。這些象征性的意象不僅深化了主題,升華了讀者的思想,而且為讀者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回味余地。
參考文獻
[1]Morrison. T. (2005). Belove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劉銀平.《寵兒》一部美國黑人的文學經典[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2)
[3]韓秀.論托尼·莫里森小說《寵兒》三代黑人婦女自我的尋找[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2009(5)
[4]王玉括.對非裔美國文學、歷史與文化的反思:評《莫里森訪談錄》[J].外國文學研究,2009,31(2):169-172
[5]威巴·葉芝.詩歌的象征主義[A].戴維·洛奇主編.二十實際文學評論(上冊)[C].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53.
(作者單位:吉林農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