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秀
人是示強好還是示弱好?到底該不該示強?應該或者可以的話,怎樣示強?這當然得具體情形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一般而言,應該示強時可以示強,而且有時必須示強,但得恰到好處,不可一味示強,更不可以逞強。
示強是一個人強大力量和堅定立場的顯示,也是一個人頑強意志和堅決態(tài)度的宣示。示強既得因地制宜,更得順勢而為?!逗鬂h書·虞詡傳》中說:“虜見吾灶日增,必謂郡兵來迎。眾多行速,必憚追我。孫臏見弱,吾今示強,勢有不同故也?!逼湟庹f的是,孫臏示弱是誘敵深入,而我示強是使敵人不敢追趕,這是由于形勢不同的原因。具體而言,至少有三種情形可以也應該甚至必須示強。一種是需要“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時候,能夠有效震懾他人,有力打擊他人氣焰,正所謂“示強止戈”也;一種是需要提振精氣神的時候,能夠鼓我士氣、揚我斗志、凝我力量;一種是需要保自身安危的時候,能夠扭轉局勢、轉危為安?!叭松票蝗似?,馬善被人騎”,一味地不愿、不會和不敢示強,則會被人誤讀、誤解和誤判,甚至被認為軟弱可欺。
示強,該“示”什么強?當然可以“秀肌肉”“亮劍”,展示強大的實力和力量。然而,示強必須是有資本、有底氣的,“大塊頭”也要有“大智慧”。示強的關鍵在于“示”人心。這強那強,人心最強。只要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就沒有爬不過的山、過不去的坎、戰(zhàn)勝不了的艱難險阻。示強,該怎么“示”?重要的不在于言辭,而在于行動;不在于表面,而在于內心;不在于一時,而在于一直;不在于小事,而在于大事。示強不是比“謾罵”、比“互撕”,看誰的嗓門大、音量高、話語狠,語言上的快感換不來內心的強大。
必要的示強,可以也應該,但得適可而止。一味地示強容易惹是非、引怨憤,樹敵太多,使自己成為眾矢之的。人不可太強勢。太強勢的人,盛氣凌人、咄咄逼人,逼人太甚往往適得其反,正所謂“兔子急了也咬人”。示強必須有理有節(jié),過之則變成好斗和逞強。逞強是一種炫耀、顯擺和賣弄,是一種囂張、狂妄和耍威風。逞強不是一種真正的強者所為,從來沒有見過哪個真正的武林高手在出場過招之前先自吹自擂一番。逞強的人,容易斗氣、生氣、慪氣和撒氣,甚至因為“氣不過”而受傷、受損。歷史上有個秦武王,好勇武,曾執(zhí)意要和大力士比力氣舉大鼎,結果被大鼎砸死,鬧出歷史上天大的笑話。這種逞強是逞匹夫之勇,大可不必。
示強是力量的表露,逞強是自不量力的表演。示強而不逞強,威而不怒,屈人不以戰(zhàn),是最好的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