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佳 施威
乒乓球運動是速度、力量、旋轉的完美結合,兼具這三者的弧旋球是乒乓球比賽中重要得分手段之一。除了體育,乒乓球運動還與物理學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特別是其中的伯努利原理。
伯努利原理指的是,在一個流體(氣體、液體)系統(tǒng)中,流體的流速越快,其產生的壓強越小;流速越慢,壓強越大。它由瑞士物理學家丹尼爾·伯努利在1726年發(fā)現并提出。
乒乓球運動中的伯努利原理是怎么回事呢?這要先從乒乓球的發(fā)展史談起。
最初,人們使用的是一塊“光板”,即球拍上沒有膠皮,擊出的球在空氣中速度慢、力量小、旋轉弱,雙方只能把球推來推去。后來,出現了帶膠皮的球拍,球與球拍之間的摩擦力增大,通過膠皮摩擦乒乓球底部可以制造出一定的旋轉,形成下旋球,因此削球(屬于下旋球)打法一度流行。之后,科研人員經過大量實踐探索,發(fā)現在膠皮和木板之間增加一層海綿后,擊球的速度和力量大大提升,能較輕松地制造出有相當威脅的上旋球,運動員也可以更為主動地掌控比賽。至此,弧旋球(廣義上屬于上旋球)打法成為乒乓球項目的主流打法。
這里除了涉及摩擦力,還有一個物理知識,就是為什么球拍增加了海綿后球速和彈力都變大了呢?其實,我們可以把海綿想象成一張弓箭,弓硬度越大,弓箭蓄能越足、射程越遠,射出的箭力量也越大。
那么,伯努利原理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乒乓球在飛行時,會帶動周圍的空氣跟著一起旋轉。以上旋球為例,如圖所示,上旋球會使球體表面的空氣形成一個環(huán)流,環(huán)流方向就是乒乓球的旋轉方向。乒乓球上方的環(huán)流方向與氣流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下方的環(huán)流方向與氣流相對運動方向相同。由伯努利原理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乒乓球上方空氣流速慢、壓強大,下方空氣流速快、壓強小。壓強差使乒乓球得到了一個向下的力。
弧旋球屬于上旋球的范疇,運動員可通過控制擊球時的速度和力道,來改變這個力的大小,從而控制球的軌跡和落點。這也正是弧旋球下墜更強烈、更明顯、不易預判落點和彈跳高度的原因所在。而膠皮和海綿的加入,以及乒乓球器材的不斷更新換代,也都在改變著這個力。
削球打法屬于下旋球。同樣是因為伯努利原理,削球飛行時受到的力是向上的,所以它比弧旋球下墜的速度要慢。于是,在追求速度、力量、落點的當下,削球逐漸成為非主流打法。
上旋球受力示意圖(供圖/蔣潔)
下旋球受力示意圖(繪圖/周游)
?虛線:假設不考慮伯努利原理,球的運動路徑。? ? ?實線:考慮伯努利原理,球的實際運動路徑。(繪圖/周游)
不僅現代生活,古詩中也有不少與伯努利原理有關的描述,例如,唐代詩人韋應物在《滁州西澗》中寫道“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提及“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等,都與該原理有關。你可以根據文中所學知識進行解釋嗎?快來試試吧。
1912年秋天,英國遠洋貨輪奧林匹克號正在航行,在距它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鐵甲巡洋艦豪克號與它并肩而行。忽然,正在疾駛的豪克號失去控制,向奧林匹克號一頭撞去。
?如圖,兩艘平行前進的船會相互吸引,在距離和壓力符合的情況下,船B會轉過頭向船A撞去。(供圖/蔣潔)
這是伯努利原理導致的船吸現象:當兩船平行向前航行時,內側水流路徑變窄,但過水量不變,因此單位時間流量變大,進而導致流速變快、壓強變小;在外側水域的壓力作用下,兩船漸漸靠近直至相撞。又因豪克號較小,它向兩船中間靠攏時的速度就快得多。
為避免類似悲劇,世界海事組織修訂了航海規(guī)則,要求兩船同向行駛時必須保持一定間隔距離,在通過狹窄地段時更應合理避讓。
在地鐵和火車的候車站臺上,都劃有黃色安全線。這是因為列車高速駛來時,站臺一側空氣流速加快、壓強變小,乘客會被身后“看不見的力”推向列車。
測試顯示,當列車以50千米/秒的速度前進時,站臺上會產生8千克的推力,所以那條黃色安全線是不可跨越的生命線!
黃色安全線示意圖(供圖/ 蔣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