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勝
大婁山脈猶如界山,將云貴高原和四川盆地分隔開來,其最高峰就是金佛山頂?shù)娘L(fēng)吹嶺,海拔高達2238.2米。
但是,如果你在平緩的金佛山頂漫步,卻很難發(fā)現(xiàn)哪一個山峰是主峰或最高峰。整個山頂像一個巨大的桌面浮現(xiàn)在云海之上,數(shù)十公里的絕壁環(huán)形拱立,桌山之名由此而來。
這矗立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方桌,猶如諾亞方舟,把部分亞熱帶、溫帶兩個氣候區(qū)的物種與外界隔離,成為一個獨特的物種基因庫。
1891年,奧地利人納色恩來到金佛山采集標本。1928年,中國植物學(xué)家方文培在金佛山發(fā)現(xiàn)一批杜鵑新種,吸引了一批植物學(xué)家前來。金佛山的百年物種大發(fā)現(xiàn)由此開始,僅小范圍分布的特有植物就發(fā)現(xiàn)了200多種。
我無數(shù)次在金佛山頂徒步,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的是,我會在搜尋動植物的工作中時時抬起頭來,為桌山上的萬千氣象而沉醉。這好像是在強烈地提醒我,大地上沒有孤立的生命,所有存續(xù)至今的物種,都是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部分,它們像一個個獨特的部件,互相克制,互相依存,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更大的生命共存體。
最近的桌山徒步,有兩次和杜鵑有關(guān),金佛山高山杜鵑的盛放期是4月下旬至5月初。雖然理論上有兩周時間,但要踩到時間點并不容易,因為受氣候等多種因素影響,高山杜鵑的最佳賞花期每年不同。
2017年4月下旬,我的好友史嵐女士來渝,她是著名作家史鐵生的胞妹,新聞?wù)f春暖高山杜鵑開放提前,感覺機會難得,就約了幾位朋友和她一起上金佛山了。我們排了很長的隊,才從西坡經(jīng)索道上山,步入野生古杜鵑公園后,發(fā)現(xiàn)高大的杜鵑森林只有零星花朵開放,多數(shù)還是花骨朵。
不過,其他的野花已經(jīng)很多。像花毯子一樣鋪滿林下的,是山酢漿草。這個種在很多地方花是白色的,但在金佛山上卻白色花瓣紅色脈絡(luò),遠看粉紅的一團。這一帶是它們生長的樂園,它們長在泥土里,也長在石頭甚至樹干上。粉紅一團的不全是山酢漿草,顏色略鮮艷一點、花朵又小又密的是紫花堇菜。
頭頂上也有野花開著,它們是崖櫻桃的花,那么瘦小,似乎不敢把花朵張得太開,畢竟夜間山風(fēng)凜冽。我吃過它們的果實,僅有的甜味是被厚重的酸和澀裹著的。
走出古杜鵑林后,我們來到了懸崖邊,前面有棧道可行。下面的云團被風(fēng)吹著順著絕壁往上走,棧道時隱時現(xiàn)。就在此時,我發(fā)現(xiàn)懸崖邊一矮小的灌木上,似乎開著幾朵黃花。俯身仔細觀察,只見它橢圓形的葉子聚生于頂,花冠漏斗狀。這是杜鵑!我努力把雙手伸出欄桿,拍到了花朵。
這是我第一次在野外看到樹楓杜鵑,此種初開為黃色,凋謝前轉(zhuǎn)為草綠色,所以又叫綠杜鵑,是金佛山獨有物種。我想起了南川朋友講述的故事,當年跟隨植物學(xué)家們的南川人張樹楓為采集標本墜亡,為紀念他才取名為樹楓杜鵑。
現(xiàn)在有棧道可走,我們?nèi)圆幻庑捏@。可以想象,無路可尋,無繩可依,當年只身在這樣的懸崖上采集標本是多么危險的事。
后來,我專門為樹楓杜鵑的故事寫了一首詩,抄在這里:
懸崖上的黃杜鵑
它選擇懸崖,選擇
貧瘠的巖石間,而不是山下的沃土
像一個人,突然起身
離開喧鬧的餐桌
不是攀登,而是從市聲中撤退
一切不妥協(xié)者
最終,都發(fā)現(xiàn)自己身處絕境
身處風(fēng)暴的前沿
又怎么樣呢?
它寧愿順從自己陡峭的內(nèi)心
不過就是,把生活
過成風(fēng)暴的一部分
“并非不愛舒適的生活
但對我而言,放棄自我更像是深淵”
“看清世道是危險的
但我還得選擇睜開雙眼”
眾生茫茫,總有不妥協(xié)者
替我們登上萬山之巔
在我讀過的書中,一次又一次
在那些時代的懸崖上
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我們繼續(xù)在絕壁上的棧道往前走,習(xí)慣了這樣的環(huán)境后,心里逐漸踏實,只覺得視野遼闊,景色宜人。而絕壁也有植物偏愛,它們在石縫里扎根,與云霧相伴,過得宛如仙人。
我在絕壁上拍到了卵葉報春,它的莖短粗,葉肥厚,花卻薄如絲綢,惹人愛憐。它長在比人還高的地方,經(jīng)過的人,但有看見的,都要踮起腳舉起手機拍了才肯走。其實,卵葉報春除了絕壁,也可以在其他環(huán)境生長,而且,有腐殖土的地方長得特別好。
但就在距它不遠處的一種白花,大頭葉無尾果,就只在巖石上生長。它的花遠看有點像野草莓,近看要更精致好看些。
地上有落花,像黃色的海星,朋友問我是什么。我撿起來聞了一下,略香,覺得花很面熟。我們繼續(xù)往前走,轉(zhuǎn)了一個彎,我就在一棵樹上看見了同樣的花,還是長在樹枝上的好認,畢竟還有葉子可以參考。這是野八角,一種很奇葩的喬木,除了元旦至春節(jié),它短暫消停一下,其他時間就不休息了,全年開花。
這次徒步,主客皆歡,不過沒看到杜鵑盛開,總算有點遺憾。離開前,我向一位當?shù)厝舜蚵?,杜鵑還有幾日會開,他很有把握地說兩周之后。
兩周之后,我推開了別的事,約好朋友,仍從西坡的索道登上山頂。索道緩緩上升,半程后,我左右一看,不禁啞然一笑。其實不用到古杜鵑公園,就知道杜鵑開了。桌山邊緣的山峰,有的紅有的白,全部被杜鵑染成了彩色。
盡管已有思想準備,走到古杜鵑公園里,我還是被震撼了——不管我從哪個位置仰面看天,天上都停泊著一大堆一大堆的花朵,仿佛彩云,仿佛錦繡,而舉著它們的樹干和分枝,也改變了性質(zhì),像走進花海的大小道路。
我們足足看了一個小時的花海,才心滿意足地繼續(xù)往棧道走,其實我很好奇,上次絕壁野花們,是否還安好。
都消失了,卵葉報春、大頭葉無尾果等都消失了,它們把絕壁讓給了韓信草、東方堇菜等新的野花。
我在灌木下的陰影里,發(fā)現(xiàn)了一只叉草蛉,我才明白,桌山上不只是屬于春花們了,昆蟲也登上了這巨大的舞臺。
在我小心拍攝叉草蛉的時候,感覺到有什么東西在不遠處撲騰。繼續(xù)往前走的時候,突然,從樹叢中飛出來一只肥肥的鳥,直接落在離我們距離只有一米的枝條上。是一只中型鳥,身體灰褐色,但飛羽的基部和尾羽兩側(cè)橙黃色。
它為什么這么不怕人,是不是錯亂了?驚訝了好一陣,我才非常小心地掏出手機,慢慢舉起拍攝。
其實我不用這么小心的,它不僅沒被我的動作驚動,反而向前一跳,似乎要落在我舉相機的手上,在空中撲騰了一下,它轉(zhuǎn)身停到不遠處的欄桿上。
看到它這個動作,我才反應(yīng)過來,原來這是一只討食的鳥,我掏手機的動作,讓它誤認為是要投食了。在這荒野中的旅游步道上,居然有這么親人的鳥。
可惜,我們都沒有帶食物??粗覀冎慌恼詹煌妒?,它飛到了略高的一根枝條上,表情變得有點像憤怒的小鳥。
接著,在它的身后,我又看見了一只它同樣肥肥的同伴,略有點警惕地觀望著,好像在評估是否值得飛到這幾個游客身邊來。
我終于認出來了,它們是橙翅噪鹛,是中國特有鳥類。如果不是肥得變了形,我早就認出來了。
我們繼續(xù)往前走,一邊議論著這個意外的小事件。我自己的腦袋里的小人,好像也分成了兩派,一派贊嘆是現(xiàn)在的游客素質(zhì)高了,不傷害鳥類,才能長期互動出這樣的親切關(guān)系;另一派批評投食野鳥是不負責任的,過度依賴投喂,會讓它們失去自然中生存的能力。
走著走著,有什么拉住了我的褲腳,我以為是掛著了樹枝,回頭一看,只見一只松鼠飛速離開了我的身后,它跑到巖石上只停留了幾秒鐘,又瞬間竄到我們前方的路邊。
經(jīng)歷了剛才的事件,我們迅速明白了它的意圖,這是一只攔路討食的松鼠,它可比鳥兒聰明多了。
我們走完棧道后,陽光變得更加強烈,已經(jīng)能夠看到蝴蝶了,我獨自在那一帶逗留了十多分鐘,拍到一只柳紫閃蛺蝶,一只擬稻眉眼蝶。
正是這輕易得手的拍蝶,讓我在后來的夏天,多次重走這條線路。每一次都有些不同的收獲。
一次在靠近棧道的小山頭上,拍到一只非常新鮮的深山黛眼蝶,原來它喜歡待在海拔1000米以上,怪不得之前一直見不到。
另一次,我拍到了黃瓢蠟蟬。瓢蠟蟬是我比較偏愛的昆蟲。它看起來特別像瓢蟲,和瓢蟲很不一樣的是,它們可以直接把自己從藏身之處彈射出去。英國有個動物學(xué)家,叫馬爾科姆·巴羅斯,一直想找到動物界的跳遠高手。后來他把目標鎖定到某種瓢蠟蟬的若蟲身上,經(jīng)測試,這種若蟲能跳30-40厘米,大約是它體長的100倍。這個動物學(xué)家還很認真地研究了為什么它能跳這么遠——原來,瓢蠟蟬若蟲的一對后足有著非常強勁的刺,這些刺能像富有彈性的齒輪一樣完美地咬合在一起,從而產(chǎn)生強大的推動力。
剛拍完,它就給我表演了家族的長項:從葉子上縱身而起,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金佛山是典型的桌山
山酢漿
崖櫻桃
紫花堇菜
樹楓杜鵑
卵葉報春
大頭葉無尾果
野八角
東方堇菜
韓信草
攔路討食的松鼠
叉草蛉
柳紫閃蛺蝶
擬稻眉眼蝶
深山黛眼蝶
端暈日寧蟬
黃瓢蠟蟬
閩溪蟻蛉
囊花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