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之后,我姐愛上了發(fā)朋友圈。前段時間,我看她發(fā)了一組照片,拍的是學校草坪邊立的幾塊告示牌,上面寫著“綠草茵茵,踏之何忍” “芳草青青,腳下留情”之類的警示標語。但是,效果不盡如人意。按我姐的說法就是,“依然有很多人為了抄近路而踐踏那些弱小的生命”。前幾天,我姐又發(fā)了一張告示牌的“寫真照”,上面寫著—— 踩一棵,掛一科。我姐配文說:世界終于清凈了。
天氣漸漸涼了,我們一家開始過烤火生活。有天夜里,我和老爸圍著火爐坐著聊天,他忍不住又開始給我上課。他說:“我的經驗就是,說話前一定要三思,就好比數數,一般數五下,重要的事情起碼數十下。”然后,我就開始數了—— 一、二、三……八、九、十,老爸,您的衣服好像著火了。
同學甲跟老師聊天時說:“老師,我發(fā)現(xiàn)你是一個很糾結的人?!崩蠋煵簧鷼猓H切地問:“我怎么糾結了?你說說看?!蓖瑢W甲開始滔滔不絕 :“你整天念叨那三句話——‘看書干嗎?看黑板!‘看黑板干嗎?看我!‘看我干嗎?看書!老師……你到底想讓我看哪?”
“都是同一老師教的,為什么有的同學考得很好,有的同學考得很差?” 班主任在大考后又訓話了。這時,一個聲音從角落里響起:“因為監(jiān)考老師不同?!?/p>
自習課上,班里的紀律有點差。班長在黑板上寫下“沉默是金”四個大字。過了一會,一男生壓低了聲音說:“沉默是金,都別跟我說話,我要攢錢?!?/p>
小明在作文里寫:“我媽是個45歲的中年婦女?!崩蠋熑ζ稹?5歲”,注明是“多余的”。次日,老師看見他把那句話改成了“我媽是個多余的中年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