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滕王閣,老少皆知的一句便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我確定,甚至篤定,每一個煙鬼都知道。別不服氣,滿大街拽出來一個煙民,他會不假思索,根本不用過腦子,便脫口而出“哦,你說的滕王閣啊,這個我知道!必須得知道?。 薄半蹰w(注:著名香煙品牌)啊,那哪能不知道,我不出院門,就能聞到它,我的最愛啊!品起來,很有味道!”
扯了那么多,我的意思很明了,滕王閣名遍大江南北。所以,我慕名而來一睹其風采。
在南昌三個月,我共去了三次滕王閣。第一次,入閣未捷身先退,這時候想起來還“長使英雄淚滿襟”!很是可惜,至少,我知道路程在我的電動車行程之內(nèi)。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北鳥南回,正值紅葉滿枝,時已入秋。草草對付了早餐,我便啟程直奔滕王閣,開啟了我的第二次滕王閣之游。
滕王閣屹立在贛江之畔,待我仔細觀察了它的布局和位置之后,很是感嘆!現(xiàn)在的社會發(fā)展太過繁榮,倘若沒有導航,我是找尋不到這個地方的。在景區(qū)之外,你根本察覺不到滕王閣的仙氣,什么“物華天寶”“煙光”“紫暮”,什么“燦如烈火的落霞”,以及與“落霞齊飛”的“孤鶩”,沒有,都沒有!滕王閣三面高樓林立,周遭燈紅酒綠、車水馬龍,人群熙熙攘攘。
當下,快速的經(jīng)濟發(fā)展,早已把這座擁有一千多年記憶的古跡,給深深“藏”了起來。假若沒有提示,沒有標語,很容易與它擦肩而過,直到被人提醒之后,因錯過后悔不迭。
不逢假日,故而景區(qū)里人跡寥寥。
雖沒有單反相機,但我仍是位不錯的拍客,只因我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每一處景物,我總能發(fā)現(xiàn)值得拍照留念的地方。
園區(qū)里,柳枝已失去早春時的鮮嫩、初夏時的靈動,但,秋風過處,依然柳條依依,我緊忙就給它拍了一張照片,鎖住秋光留住美。
由園區(qū)西面深入,空曠的贛江河渠,全然暴露在眼前。聽同事說,今年雨水不濟,看不到波瀾壯闊的贛江水。如她所言,江中裸露出很多大大小小的綠洲,足可知水位之低。意外之喜則是贛江分流之處,我竟然看到因為水質(zhì)密度不均而出現(xiàn)的“涇渭分明”的景觀。之前,我以為只有在江海的交匯處可以看得到,就算不去近海處看,也要去一趟陜西,才能看到此種景象。不想居然在此處就看到了,不免讓人喜出望外!
贛江雖蓄水不足,卻依舊可見船只往來于此,或是商船,或是游船,但這些并不怎么吸引我的注意力。令我神往而目不轉(zhuǎn)睛的是江中扁舟?!坝悬c意思,有那么點感覺啦!”我小聲嘀咕著,便開始賣弄起詩情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薄肮路h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崩^而又接著聯(lián)想關于小舟的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贝藭r若在三峽,我絕對會朗誦此詩。一葉扁舟,這次真真兒看到貨真價實的了。
繼續(xù)走,才發(fā)現(xiàn),第一次游覽便已來到閣門前,當時卻做出返回的決定,真應該給自己一巴掌以作懲罰。還好第二次進得樓閣一觀,確實不虛此行!
樓閣偉岸挺拔,一座座挺立于園中,從南到北,錯落有致。進入樓閣內(nèi),你可以感受到濃濃的古色古香的韻味。這是我生平進入的第一座有規(guī)模的古建筑群。盡管我后來得知,現(xiàn)存的滕王閣是建國后重建的,但是,身在其中,仿佛時間倒退了近千年,好似自己回到了初唐時代。不由得盡情遙想:高朋滿座之中有那么一位英俊少年,憑著自己一時的意氣風發(fā),心血來潮,思如泉涌,便在各路豪杰面前揮毫潑墨,直抒胸臆。也許當時會有人不滿他的輕慢,會有人冷眼蔑視他的輕狂,同樣會有人作壁上觀,靜候不語。但,當他頓筆完工之時,千古佳文百世流芳,從此不朽。
樓閣內(nèi),有亭臺鑲嵌,閣道綿延悠長,一路走去,時而幽暗,時而敞亮;時而狹窄,時而寬闊。像極了影視里的宮廷之家,我很篤定,電視劇的攝制組,定在這里采過景。這么好的景致,這么好的環(huán)境,絕對要大加利用一番。如果是我,我必會物盡其用。起初在閣道里騎著電動車漫不經(jīng)心的,看著看著,我開始變得小心翼翼。倘若稍有不慎碰壞了漆紅梁柱或是古樸閣窗,后果不堪設想。于是決定下車推行,疲累時,就在身邊的閣沿上小坐一會兒。斜依在紅柱邊,目送著來往的游人,聽著一陣陣歡聲笑語。不用去花心思搜尋自己熟悉的聲音,我沉浸在不絕于耳的笑聲中,沉浸在這撲鼻而來的花草的氣息中。偶爾還會遇到三五個人在閣樓里促膝暢談。廣場上有人一身素裝,耍著我叫不上名堂的拳腳,或許他在打太極。抱歉,碰見這樣的人,我一般都認為他打的是太極,或許對武學的研究太過淺薄,假使他手里有劍,我便認為他是在舞太極劍!
就這樣,從南到北逛到了盡頭。路盡處是一座城樓,想上去一探究竟,找臺階,久久不得見,知道徒勞無益,末了,只能望樓興嘆!于是,三步一回頭,離開了。返回的路很平坦,滕王閣跟馬路只有一墻之隔,被鐵柵欄圍著,柵欄外是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園內(nèi)卻是一片靜謐,唯有鳥語蟲鳴。我不想被外面的世界打擾,便加快車速,再回歸園區(qū)里面,企圖把自己再拽回那個年代。
臨近南邊,還有最后一閣,是樓也是閣!它是滕王閣景區(qū)的主樓,是主閣,亦是王勃作序的地方。于是決定將此閣作為此次游玩的終點。
站在樓閣第五層,視界之開闊著實令我大為驚嘆,喜不自勝!了解到現(xiàn)在的滕王閣是依據(jù)舊貌重建的,但是逐層上來,感受著層層結(jié)構布局千姿百態(tài),甚是美觀,真是巧奪天工!
身居頂層,不再有被高樓大廈裹挾的壓抑感,我可以窮盡目力,放眼遠望。若是夏天,晚霞滿天,即使沒有鶩翔藍天,我也會很知足。我能想象得到,那種夕陽西下,霞光滿天,燦如烈焰的壯觀!贛江的全貌盡收眼底,站在樓閣上,或是遠眺,或是俯瞰,都讓人心曠神怡。
你會有“孤帆遠影碧空盡”的既視感,也能體驗一把“長河落日圓”的情景,還可以想象“大江東去浪淘盡”“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波瀾壯闊!
很美,很美,真的很美!已經(jīng)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心有不舍,意猶未盡!耳畔響起一陣陣聲音,“是誰在唱歌,溫暖我心窩!”不對,原來是肚子在叫喚!
就這么著,在不舍與知足的矛盾中,我打道回府。
第三次游滕王閣,老媽一同游玩,我全程做導游,極盡我的知識儲備,回去的路上,老媽對滕王閣贊不絕口!
之于滕王閣,我想我們已經(jīng)確認過眼神了,一見傾心!
三游滕王閣,刻骨銘心!終生不忘!
此一去,許是小別,我還會回來的!
作者簡介:劉高峰(1991—),男,漢族,河南商丘人,成人本科,病理細胞診斷醫(yī)師,研究方向為病理組織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