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銘珠
內(nèi)容摘要:本文對朱自清的《背影》進行解讀,將作者所置身的內(nèi)部與外部環(huán)境進行全方位地“還原”。在全息還原解讀中文本是意旨的載體和交際的憑借,下面對文本、作者(局中人)、讀者(局外人)和寫作與發(fā)表的背景(局中境)等幾個角度進行全息還原解讀。
關(guān)鍵詞:全息還原 文本解讀 朱自清 《背影》
“全息”這個詞最早來自于物理投射法的光學全息術(shù),即每一個碎片都能完整體現(xiàn)個體全部的信息。何為“還原解讀”,即通過還原作者的交際意圖與影響讀者的交際指向來闡釋交際情境中的文本意旨。本文用“全息還原解讀”的方法來解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即全方位地還原出當年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也可以說是文本、作者(局中人)、讀者(局外人)和寫作與發(fā)表的背景(局中境)等全方位視角進行課文解讀。
一.文本:把握特點,動態(tài)解讀
在全息還原解讀法中文本是意旨的載體和交際的憑借,全息閱讀是“全時空”狀態(tài)下“全人員”共同參與的“全領(lǐng)域”的閱讀[1],所以把握文本特點,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是動態(tài)解讀課文的第一步。
朱自清的《背影》作為一篇寫人記事的回憶性散文。他敘述了自己離開南京準備回北京大學時,父親送“我”到浦口火車站,貼心照料“我”并艱難蹣跚地爬上那邊月臺,為“我”買橘子的事情。該篇散文的語言文字樸實自然,表達出的情感真切動人,流露出濃濃的父子親情。所以有關(guān)《背影》的主題解讀,歷來被學者們闡釋為“父子情深”。用全息還原解讀法來把握文本特點,就會清晰地意識到回憶性散文中不可忽略的是“二我差”,簡而言之,回憶性散文的最大特點就是文中有兩個“我”的角色出現(xiàn),一個是當時的“我”,即事情發(fā)生時候“無意識”的我,另一個是現(xiàn)在的“我”,即現(xiàn)在寫作中“有意識”的我。凡是敘述者顯身,敘述中又講到自己的過去,就必然產(chǎn)生二我差,有時這種差別表現(xiàn)在語言風格上,有時表現(xiàn)在意識上。[2]
例如《背影》中寫道:“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點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太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3]表示時間點的“那時”就將作者的回憶身份和敘述身份區(qū)別開來,敘述身份是長大后成熟的“我”,成熟的“我”作為敘述者現(xiàn)在有權(quán)力對回憶中的“我”作評論;而回憶身份則是當時的“我”,當時的“我”還是個不更事的少年,沒有太多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這樣的文體特征就使得敘述與故事有了一種時間和空間上的間距,而這種間距也使得同一個“我”在兩個時期具有不同的思想、行為特征。
對文本的動態(tài)解讀,可以說是對文本語篇的動態(tài)知識進行解讀,實際上是解讀語篇的表達與接受原理,也就是語篇的交際原理。[4]因此,有必要探究朱自清寫《背影》的意圖是什么。在課文中的最后一段他寫到已經(jīng)兩年不見的父親從揚州寄來一封信,信中說:“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那么這封信可以說是打開了朱自清情感的閥門,開始回憶自己還是男孩時期與父親交往的點滴,朱自清感到悲愧交作,《背影》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寫出來的。[5]那么朱自清為何不直接向父親表達愛意與歉意,卻委婉地寫下這篇散文呢?這其中的交際意圖就包含著朱自清回應(yīng)父親的信,這篇散文可以說是父子間一次艱難的對話。
二.局中人:與《背影》的作者建立鏈接
王榮生教授說過:“建立學生與‘這一篇散文的鏈接,實質(zhì)是建立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與‘這一篇散文所傳達的作者的獨特經(jīng)驗的鏈接”。[6]言外之意,學生要讀懂這篇散文,除了要走進語言文字本身,更重要的是走進作者的獨特感受。用全息還原解讀法看課文《背影》,真正深入到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與外部環(huán)節(jié)中,不再局限于對《背影》單一化的主題解讀,例如“謳歌父愛”、“生命脆弱”等等。全息還原解讀更具全面性、立體性和真實性,是一種感知式、綜合式和體驗式的閱讀理解,在解讀過程中可以打破學科壁壘,打開視野。
走進作者,建立學生與“這一篇”課文的鏈接也就是往“這一篇”散文之語句章法所表達的豐富甚至復雜、細膩處走。[7]文中開門見山第一句朱自清寫道:“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8]。像是傾述著對父親的思念,其中父親的背影令“我”不能忘懷。為何兩年沒見,為何背影難忘,讀者不得而知。又如他寫道:“近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的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9],為何家道中落,父子兩遭受如此境遇。
那么站在局中人的角度來看《背影》,走進作者的生命軌道中解讀是非常重要的。1917年朱自清看著父親艱難地爬上月臺為自己買橘子的背影,此刻19歲的朱自清內(nèi)心是復雜的,朱自清上北大后接受了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他越來越與這個老式的舊思想家長格格不入,父親是一個“家長制”觀念濃厚的人,如為子訂婚、送子上學、代領(lǐng)工資和代買橘子等等事情,無不體現(xiàn)出老式家長的“包辦”色彩。父子兩經(jīng)過幾年的持續(xù)冷戰(zhàn),朱自清沒能完全理解家庭變故后父親的艱難,更沒法理解這種專斷的父愛,直到父親1925年10月收到父親的來信后,朱自清開始以像征著轉(zhuǎn)過身去的“背影”為題,委婉地向父親表達歉意。1925年,當朱自清的《背影》發(fā)表在《文學周報》上時,這個時候的朱自清是27歲,他依舊與父親有著很深的隔閡,所以他沒有直接回信,而是寫下了這篇文章來逃避與父親進行直接交流。
誠然,為了解讀文本的全面性和真實性,不可只站在朱自清一邊。據(jù)朱國華講,1916年朱家的家境已經(jīng)大不如從前了,父親仍然體面地為朱自清籌辦婚禮,送他去北京大學讀書等。與此同時,祖母去世,弟弟也面臨著讀大學的經(jīng)濟壓力,這都需要花費很多錢。[10]父親對朱自清也算盡到了作為父親的責任,例如父親為了供朱自清讀書影響了弟弟的升學,文中也寫到父親再三囑咐茶房對“我”仔細照料后,并執(zhí)意要送“我”去車站。父親為朱自清做的這些點點滴滴,朱自清不能說完全沒有感受到。
三.局外人:《背影》面對的讀者解讀
“全息還原解讀法”一定要思考文本所面臨的讀者是誰,這篇課文選編自部編本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它的讀者有學生,亦有教師。教師在進行文本解讀時,亦要充分考慮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幫助學生打開視野,踐行“通過閱讀教育”,培養(yǎng)學生閱讀素養(yǎng)與精神成長。
對學生而言,學習這篇課文最大的困難就在于理解朱自清先生表達的情感,因為散文是作者極具個人特性的感官所過濾的人、事、景、物。[11]學生無法真正理解這種父子間的感情(特別是朱父的妾室事件由此引起的家庭矛盾和父子矛盾)。無論是從語文經(jīng)驗還是生活經(jīng)驗來說,學生沒有體驗過這種包辦專制的父愛,換言之,學生不可能具有與作者等同的經(jīng)驗,不僅學生,任何人,包括語文教師也不可能具有與作者等同的經(jīng)驗。[12]
那么,學生和教師以局外人的身份對課文進行解讀,要求語文教師主要掌握全息解讀要向的幾個要點:(1)課文寫了些什么;(2)課文是怎么寫的;(3)課文為何這樣寫;(4)課文究竟想說什么;(5)何事使它成為現(xiàn)在的樣子。首先是回歸課文呈現(xiàn)的文字內(nèi)容的理解,即課文寫了什么?!侗秤啊愤@篇散文主要記述了“我”回憶父親送“我”去車站,為我艱難爬上月臺買橘子的事;其次是梳理文章的層次和框架,即課文是怎么寫的。《背影》中用圈層結(jié)構(gòu)將兩個“我”交叉表達出不同的情感,回憶中的“我”對父親冷漠、不理解,而敘述中的“我”對父親表達著歉意;再次是探討作者的寫作意圖,即課文為何這樣寫。許多人認為《背影》是再現(xiàn)父子親情,而實際上卻是朱自清寫給父親調(diào)和關(guān)系的一篇道歉文章;第四,探究主旨,由淺入深地挖掘主旨大意,即課文究竟說了什么。對《背影》主題的解讀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不可否認的是朱自清寫下《背影》的確有向父親表達著一種懺悔和歉意;最后,是對作者進行分析,何事使他成為現(xiàn)在這個樣子。朱自清920年,朱自清從北京大學畢業(yè)后,輾轉(zhuǎn)杭州、揚州、溫州、上海等地,不停地換工作,都有為父親納妾造成家庭生活艱難埋單的緣故在里邊。[13]
四.局中境:探析《背影》的寫作背景
據(jù)關(guān)坤英《朱自清評傳》提供的材料,可知朱自清從大學畢業(yè)后不久,一直到寫《背影》的1925年,和父親有過一段激烈而持久的感情摩擦,其原因包括家庭關(guān)系和經(jīng)濟糾紛等問題。[14]
從朱自清大兒子的回憶錄,了解到當年寫《背影》的前因后果:朱自清的父親朱鴻鈞在晚清做官時找了個姨太太,當朱自清的母親知道后跑到徐州大吵大鬧,結(jié)果弄得左鄰右舍、上級領(lǐng)導都知道了,于是朱自清的父親被抄了家,從此失了業(yè)。禍不單行,這時候祖母去世了,當時朱自清還是北大大二的學生,父子二人回到揚州操辦喪事,回到揚州后,朱自清看到家里一無所有,被迫借錢安葬祖母。這個時候朱自清提出不上大學了,回來謀差,養(yǎng)家糊口,但朱自清的父親不同意。朱自清畢業(yè)后回到揚州工作,父親怕兒子亂花錢,所以跟朱自清約法三章,每個月由朱自清的父親代領(lǐng)工資,20塊錢給父親,留兩塊給自己。朱自清就一邊教學,一邊寫書,賺稿費養(yǎng)活自己。等到他工作的第二年,家里的欠債都還得差不多了的時候,他父親的花花腸子又出來了,朱自清認為他父親現(xiàn)在連工作都沒有,他有什么資格納妾,無非就是用朱自清的工資。所以朱自清氣不打一處來,結(jié)果父子兩大吵了一架,由于父親的強勢,朱自清沒有辦法,只有等到合約期過了就不再揚州工作,看父親去哪里領(lǐng)工資。之后朱自清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先后去杭州,寧波,溫州這些地方工作,每個月固定給父母親寄15塊錢的生活費。由于這幾年朱自清和葉圣陶一直寫東西,小有成就。后來朱自清直接被清華大學邀請過去授課,他每個月還是給父親寄15塊錢,與父親并沒有過多的言語。這種僵局關(guān)系維持了7年左右。朱自清在清華大學的工作量并不是很重,所以,朱自清又開始創(chuàng)作一種新的散文,對象就是自己的家庭成員,寫過幾個孩子,寫過妻子,寫過母親,但唯獨沒有寫過自己的父親。朱自清寫了一篇妻子的文章登上了申報,第二天朱自清的表哥在揚州也買到了這份報紙,看見了朱佩弦的名字很是高興和激動,馬上拿回家給舅舅(朱自清的父親)看,哪知道朱自清的爸爸很生氣。大表哥就很納悶,問了舅媽才知道原因。在吃飯的時候,朱自清父親一句話都沒有說,大表哥也不敢多說什么,直到快要吃完的時候,朱自清的父親惡狠狠地說了一句話:“這個小子娶了媳婦忘了娘”。所以大表哥吃了飯就回去了,他回到自己家中就給朱自清寫了一封信,并且以表哥的口吻毫不客氣的說:“我不知道你跟你父親究竟有什么過節(jié),但他的確很生氣,你自己看著辦吧”。幾天后,朱自清收到這封信就開始后悔,于是他趕緊想寫一篇關(guān)于父親的文章,并決定今年回家過年,又寄一筆錢給父親置辦年貨。想了很久都沒有想出寫關(guān)于父親的什么文章,結(jié)果一天晚上朱自清失眠,想到了早年父親給自己寫的一封信,突然回憶起當年朱自清父親送他坐火車,買橘子的場景,于是有了《背影》。有了這些故事的來龍去脈,我們就可以理解朱自清在開篇寫道“我與父親不相見已經(jīng)二余年了”的原因。
用全息解讀法來分析《背影》這篇文章,明白朱自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為了和父親和好如初。實際上,這篇文章只有父親和表哥讀得懂,我們都是局外人,我們只有了解了故事的來龍去脈才能理解這篇文章的思想。
用全息還原解讀法看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從不同角度去解讀課文就會打破長期以來對父子情深主題的片面理解。全息還原解讀法并不是高深莫測的專業(yè)術(shù)語,它要求教師解讀文本時深入作者的寫作心境,體察作者周圍的社會環(huán)境,也就是要對作者所處的內(nèi)部環(huán)境與外部環(huán)境進行全方位地“還原”,以保證課堂內(nèi)容的準確有效。
參考文獻
[1]徐燕娟.兒童全息閱讀內(nèi)涵解讀[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21(Z4):15.
[2]趙毅衡.論二我差:“自我敘述”的共同特征[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7(04):68-73.
[3]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wù)教育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73.
[4]張良田.語文課程應(yīng)加強語篇交際知識的教學[J].湖南教育,2006(08):23.
[5]張學君.走進《背影》解讀的秋日時代[J].語文建設(shè),2011(06):42-47.
[6]王榮生.語文課程與教學內(nèi)容[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7]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wù)教育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73.
[8]王榮生.語文課程與教學內(nèi)容[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70.
[9]朱國華.《朱自清與〈背影〉》[N],《人民政協(xié)報》1998年10月25日。
[10]杜霞.文本解讀中的“知人論世”:以《背影》為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4):76-80.
[11]關(guān)坤英《朱自清評傳》[M],燕山出版社1995年版,第165-166頁.
注 釋
[1]徐燕娟.兒童全息閱讀內(nèi)涵解讀[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21(Z4):15.
[2]趙毅衡.論二我差:“自我敘述”的共同特征[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7(04):68-73.
[3]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wù)教育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73.
[4]張良田.語文課程應(yīng)加強語篇交際知識的教學[J].湖南教育,2006(08):23.
[5]張學君.走進《背影》解讀的秋日時代[J].語文建設(shè),2011(06):42-47.
[6]王榮生.語文課程與教學內(nèi)容[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96.
[7]王榮生.語文課程與教學內(nèi)容[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70.
[8]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wù)教育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72.
[9]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wù)教育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73.
[10]朱國華《朱自清與〈背影〉》,《人民政協(xié)報》1998年10月25日。
[11]王榮生.語文課程與教學內(nèi)容[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86.
[12]王榮生.語文課程與教學內(nèi)容[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69.
[13]杜霞.文本解讀中的“知人論世”:以《背影》為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4):76-80.
[14]關(guān)坤英《朱自清評傳》,燕山出版社1995年版,第165-1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