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鵬
一個人在讀書生涯中遇到一位好老師,是他一輩子的幸福。這個世界從不缺老師,但好老師異常稀缺,特別是具有獨立思想、參與學生精神成長、成為學生人生引路人的好老師更為罕見。
好老師應(yīng)該具有怎樣的精神長相呢?首先,必須具有獨立思想,立身處世卓爾不群,同時遵循教育常識,尋求育人本質(zhì)。其次,實施的教育始終指向?qū)W生的成長,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最后,有定海神針式的氣度,面對應(yīng)接不暇的各種教育思潮,不媚俗、不盲從、不迷失。
有人從育分與育人的維度將教師簡單分為三種類型:賣聲型、炫技型、傳道型。顯然,前兩種類型,教師的教學處于“術(shù)”的層面,人云亦云、照本宣科,并未真正觸及教育的本質(zhì)。這樣的教師或可成為應(yīng)試教育的受益者,他們在為學生贏得不錯分數(shù)的同時也收獲了名利。然而,教師一旦陷入崇拜和迷戀分數(shù)的旋渦,在精神上往往就表現(xiàn)為自我矮化、畫地為牢。真正影響學生成長的是“傳道型”教師,他們不僅傳授學生知識,讓學生獲得不錯的分數(shù),更關(guān)鍵的在于他們用廣闊的視野、自由的靈魂、獨立的思想引領(lǐng)學生成長,為學生指明正確而敞亮的人生方向?!皞鞯佬汀苯處煟蛉展耙蛔涞膱猿?、回歸常識的自覺、助人成長的召喚,他們精神豐沛、格局闊大、靈魂高貴。
精神世界豐富的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眼中有光、心中有生,他們把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都指向?qū)W生的成長。這種教師會享受學生的精神拔節(jié),享受師生的情感流動。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馬修老師、《嗝嗝老師》中的奈娜老師,就是這種教師的典型代表。他們用心做真教育,用靈魂喚醒靈魂,用生命濡染生命,成為學生的人生導(dǎo)師。特別是在電影《嗝嗝老師》結(jié)尾處,奈娜老師兩鬢斑白,一個個她曾教過的學生回到母校跟她擁抱而別的畫面,煞是感人。此時的奈娜老師已然活成了一束光,溫暖自己、照亮學生。反觀一些教師,僅僅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并未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的參與者,他們在時光的掠奪中淪為學生生命中的過客。
錢理群教授曾說,我們的教育,正在培養(yǎng)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我們完全可以追問一下,為什么教育會走向這種異途?其實,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咎于教育背后站立的教師們,因為有什么樣的教師群體,就會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學生群體。今天,在基礎(chǔ)教育戰(zhàn)線上,具有獨立思想、自由精神的教師越來越稀缺。那么,教師該以什么樣的精神姿態(tài)站立講臺呢?目之所及,我發(fā)現(xiàn)像樊陽、楊林柯、王開東、周春梅、夏昆等老師那樣的狀態(tài),他們那種授課的生命氣場,就值得我們學習。我曾寫過《向“自我救贖”的楊林柯老師致敬》《行走在思想深處的人》《值得稱道的樊陽式語文教育實踐》等短文,向這些教育同道中人致敬。他們的樣子就是人文教師的樣子,他們的方向就是教育追求的方向,他們的狀態(tài)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狀態(tài)。
身為教育人,不管你是扎根鄉(xiāng)村,還是身處都市,只要有相同的教育理念、同樣的價值尺度,大都會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我在教育的園地里耕耘了22載,教學之初,迷戀于分數(shù),沉醉于應(yīng)試教育,花心思去揣度高考作文命題的走向。2006年,我僥幸猜中了高考作文題,還被媒體宣傳報道,那段時間,我頗為自得,進而產(chǎn)生自傲的情緒。一位我敬佩的老者,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好的語文老師不是給學生修墻,而是要給學生開窗,指引他們到光明的地方去?!弊肿种榄^,如醍醐灌頂。之后,我時刻警惕自己不要淪為育分的老師,而是要廣泛閱讀,為自己的思想開疆拓土,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引導(dǎo)他們到光明的地方去。
有了這種意識的指引,我通過網(wǎng)絡(luò)認識了郭初陽、熊芳芳、張小兵、謝云等老師。讀完郭初陽老師的《一個獨立教師的語文之旅》,我寫了一篇評論文章《時間分叉,通向無數(shù)教育的未來》發(fā)給郭老師,郭老師給我的短信回復(fù):“王老師好,謝謝你在書評中的鼓勵,相信我們都能通過閱讀獲得力量,通過知識獲得解放?!笔盏蕉绦诺哪翘欤腋杏X特別奇妙,頓感獲得同道中人的精神激賞,它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心靈。從此,我不僅自己大量閱讀,還帶領(lǐng)學生閱讀,讓他們通過閱讀獲得精神的解放。即使教高三,我依然開展閱讀活動。這些年,我在高三年級開展了整本書閱讀活動,書籍有《論語》《談美書簡》《活著》《月亮與六便士》《一個人的村莊》等,讓閱讀滋潤學生的生命,讓閱讀照亮學生的人生道路。一次,我上街買東西,一女生從街道的另一頭跑過來,專門向我致謝,感謝我培養(yǎng)了她閱讀的興趣。她臨走時,很正式地向我鞠躬,幾近90度的俯首——這可能是對我閱讀教學的最好回饋。那一刻,我深深地懂得了閱讀教學的意義。凡是精神上的東西,都有一個薪火相傳的過程,也有一個同聲相應(yīng)的回響。
大凡教師,站立講臺不要僅僅成為知識的播種機,而要成為學生精神的點燈人;不要簡單地用知識給學生修建一堵堵墻,而是要通過閱讀的引領(lǐng),給學生打開一扇扇窗,讓他們通過窗口看到更為遼闊的世界。如此,教師創(chuàng)造精神明亮的學生,學生成就精神明亮的教師,師生相互砥礪,彼此照亮。
(作者單位:四川省新津中學)
(插圖:知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