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我在師范學校讀書時,第一次讀到《莫愁》,雜志時代感強,文字活潑靈動,我非常喜歡。在學校閱覽室里,《莫愁》也是被翻閱最多的雜志之一。
《莫愁》提升了我的文學趣味。清新的文字,溫婉的風格,每次閱讀,都像打開一扇窗戶,看到遠處的風景;又像聽一首新歌,感受一種閑適的舒展,真實的放松。
與《莫愁》相逢,是至美的遇見。
2009年,我寫了散文《父親送我上學去》,記述1986年父親送我進縣城讀書的情景。2017年,文章被改編拍攝成微視頻《車來車往》。后來,我又在原文的基礎(chǔ)上寫了文章《趕考》,記錄我的成長及學習的心路歷程?!赌?·小作家》的編輯讀到了這篇文章,輾轉(zhuǎn)聯(lián)系到我,和我交流,并給予鼓勵。《趕考》正式發(fā)表在《莫愁·小作家》上,我也從《莫愁》的讀者成了《莫愁》的作者,開啟了我和《莫愁》的另一種緣分。能在省級期刊上發(fā)表作品,這是學生時代的夢想,現(xiàn)在夢想成真,激勵著我寫更多的文章。
我寫美食系列《搟面條》《雞蛋餅》《炸圓子》,記錄生活美好;我寫《螃蟹的故事》《甜甜的泥土》,記錄校園生活;我寫《柿子紅了》,記錄師生情誼:學生送柿子給老師,柿子在書包里壓爛了,老師沒有吃到柿子,但這種真實的情感卻打動了我,故事后來被拍攝成微電影《柿子紅了》。
文學是情感的宣泄?;B魚蟲,喜怒哀樂,能用文字表達出來,被更多的人看見,與很多人交流,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我的先生說:多年以后,我們離開這個世界,什么也沒有,但文字可能留下來。
2020年,由于我在寫作上的堅持,我工作的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寫作競賽活動,我被學校推薦并獲評“泗陽縣十佳閱讀推廣人”,2021年再被推薦申報為“宿遷市金牌閱讀推廣人”候選人。在申報材料里,在江蘇省婦聯(lián)主管的《莫愁·小作家》雜志上發(fā)表的幾篇文章成為重要加分項。網(wǎng)絡時代,發(fā)表網(wǎng)絡文章者居多,能在紙媒上發(fā)表文章,證明了作者對文字的執(zhí)著追求,對閱讀的親身實踐,我因此獲評“宿遷市金牌閱讀推廣人”榮譽稱號。
《莫愁·小作家》是我的“詩和遠方”。每一期有我文章的《莫愁·小作家》,除了樣刊,我都會加購,帶到學校,班上的學生人手一本,然后交換閱讀,這是我自己的教材,我躊躇滿志。學生喜歡老師帶來的《莫愁·小作家》,生動有趣的美文,同齡人的范文,拉近了他們與雜志的距離,學生心馳神往,躍躍欲試。
閱讀是我們的生活方式。我的作品閱讀分享會上,“宿遷市最美家庭”代表、我的學生帶著家長,大家一起閱讀《莫愁·小作家》,分享閱讀心得。那一刻,我們都感受到了閱讀給生活帶來的詩意和升華。
與《莫愁》相逢,是我人生至美的遇見。
劉水芹:耕耘在黑土地的園丁,愛與兒童在一起。喜歡讀書,文章散見各類報刊。
編輯? ?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