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淼
近年來,乳腺癌發(fā)病率呈升高且年輕化趨勢,較高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使乳腺癌成為嚴重威脅女性生命健康的一種惡性腫瘤[1]。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為臨床新型輸液裝置,是完全植入病人體內的血管通路,與中心靜脈導管及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比較,具有便于長期攜帶以及安全便捷等優(yōu)點,已經成為長期輸液、惡性腫瘤化療病人首選靜脈通路[2]。然而,植入式靜脈輸液港長期留置于病人體內也增加了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其中較嚴重的并發(fā)癥為導管斷裂以及導管破裂,不僅造成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無法使用,延誤治療,且導致非計劃性取港的發(fā)生[3]。因此,提高植入式靜脈輸液港使用率,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已經成為臨床工作者研究的重點課題。研究指出,規(guī)范有效的健康教育以及良好的自我護理行為能力對延長植入式靜脈輸液港使用時間至關重要[4]。賦能教育是指賦予受教育者發(fā)現和發(fā)展自我管理能力,并授予受教育者實施和開展自我管理權的一個過程[5]。目前,賦能授權式健康教育模式已經在骨科、婦產科等臨床科室中得到應用,取得滿意效果。如朱櫻等[6]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病人中應用基于授權賦能理論的健康教育,可明顯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及自我效能,改善應對方式。本研究觀察賦能教育在乳腺癌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通過便利抽樣法,選取醫(yī)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化療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年齡18>歲;②初次攜帶植入式靜脈輸液港,且均無植入禁忌證;③認知功能、語言功能等正常,均可有效溝通;④預計存活期在6個月以上;⑤所有病人及其家屬均對治療、護理方案表示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或者凝血功能障礙;②存在肢體殘疾等影響生存質量的軀體功能障礙;③既往精神疾病史;④伴有急慢性感染;⑤長期服用鎮(zhèn)靜藥和(或)抗抑郁藥、鎮(zhèn)痛藥。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研究同意實施。根據病人入院時間將2020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病人作為對照組,將2021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病人作為觀察組。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1.2 干預方法 兩組病人均選取8F三向瓣膜式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經病人右側或者左側頸內靜脈穿刺植入,于鎖骨下方中外1/3處放置輸液座;植入靜脈港后進行X線片檢查,確保導管頭端位置準確。病人均給予科室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照組病人應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以口頭宣教及發(fā)放宣傳材料為主,其內容包括留置期間常見并發(fā)癥及處理、定期維護、自我護理以及注意事項等。觀察組應用賦能教育模式的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2.1 建立賦能健康教育小組 賦能健康教育小組由主任醫(yī)師1人、護士長1人及靜脈港專職護士3人組成,負責賦能教育模式的健康教育方案制訂及實施。小組以“賦能教育”“植入式靜脈輸液港”“乳腺癌”“健康教育”等作為關鍵詞,搜索萬方、中國知網、維普等數據庫資料,查找經循證醫(yī)學支持的健康教育措施,并進行整理形成初稿,然后由我院護理部專家審核,根據審核意見及建議對初稿進行調整和修訂,并確定最終的健康教育方案。依據賦能授權理論,按5個步驟實施健康宣教,即明確問題→表達情感→設定目標→實施方案→效果評價。
1.2.2 明確問題 在留置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前賦能健康教育小組成員與病人進行“一對一”交流溝通,通過開放式提問等方法了解病人對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認知水平以及具體存在的問題和疾病需求,如自我護理方法、植入后的注意事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以及減少并發(fā)癥的措施等,使病人能夠明確自己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留置期間存在的個體問題以及困難,并了解病人當前的心理狀態(tài)。
1.2.3 表達情感 在交流過程中賦能健康教育小組成員給予病人情感支持,并適時進行提問,例如“目前對留置植入式靜脈輸液港有什么看法”“出現焦慮、恐懼或者緊張的原因”。小組成員回答病人疑問,一方面引導病人說出內心真實感受,減輕其心理壓力;另一方面,引導病人主動考慮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而激發(fā)病人承擔自我護理的責任感,從而釋放壓力。
1.2.4 設定目標 病人作為主導,小組成員以輔助角色為主,主要向病人提供專業(yè)醫(yī)療支持,解答病人疑問并提出建議,如何管理輸液港留置上肢、植入側肢體活動等,以護患討論的形式引導病人主動提出適宜且可行的輸液港管理目標,目標要循序漸進,從而提高病人自我管理主動性。
1.2.5 制訂計劃 小組成員與病人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及完成輸液港管理目標的方法,通過引導式提問,如“植入側肩部出現疼痛癥狀”“輸液座周圍皮膚出現紅腫”等情況時該如何處理,從而引導病人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如輸液座保護措施、并發(fā)癥臨床表現、植入側肢體活動方式及強度等,囑病人做好自我護理記錄,于輸液港維護時交給小組成員檢查。
1.2.6 效果評價 將病人納入微信群,由小組成員每周對病人自我管理目標完成情況進行1次評價,同時由病人進行自我評價,對病人留置期間的表現給予肯定,總結成功經驗,并及時糾正錯誤及行為;小組成員在微信群中推送表現良好的病人作為典型案例,使病人得到替代性經驗,以強化病人自信心及健康行為。
1.3 觀察指標
1.3.1 自我護理能力 通過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SECA)對病人護理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評價[7],SECA包含4個維度組成,分別為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以及自我責任感,共43個條目,其中反向條目11個和正向條目32個,每個條目評0~4分,滿分為172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護理能力越高;SECA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95,具有較高信效度。
1.3.2 自我效能感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對病人自我效能感水平進行評價[8],GSES共包括4個因子,由10個題目組成,4個因子分別為執(zhí)行力效能、動機性效能、應變力效能以及策略性效能,所有題目均采取“完全不正確”“有點正確”“多數正確”以及“完全正確”回答,分別計1分、2分、3分、4分,GSES總分10~40分,GSES評分越高表示病人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GSES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72,具有較高信效度。
1.3.3 輸液港相關知識 干預后參照張麗華等[9]的研究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包括沖封管維護知識、并發(fā)癥應對、植入側肢體活動注意事項、并發(fā)癥知識以及輸液港基本知識56個條目,回答準確率在80%及以上為優(yōu),60%~79%為良,40%~59%為一般,40%以下為較差。
1.3.4 并發(fā)癥 記錄兩組病人輸液港留置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導管阻塞、導管破裂、輸液座翻轉、輸液座外露、穿孔、上腔靜脈潰瘍以及相關性感染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χ2檢驗、t檢驗、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4 兩組病人干預后輸液港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單位:例
表5 兩組病人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臨床相關研究顯示,大多數乳腺癌病人存在程度不同的負性情緒,包括絕望、悲觀、抑郁、焦慮、恐懼以及緊張等,部分病人甚至出現明顯精神癥狀,加之長時間化療輔助治療,不僅治療依從性較差,而且輸液港得不到良好維護,增加了相關性感染、導管纖維蛋白鞘形成甚至導管破裂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了治療效果,增加了病人痛苦[10-11]。賦能授權起源于“自我?guī)椭庇^點,強調強化個體的積極主動意識,使其能夠自主參與自身健康及醫(yī)療決策。近年來,隨著留置輸液港病人不斷增多,賦能教育模式的健康教育在留置輸液港病人中的應用已經成為研究的重點。
3.1 賦能教育模式的健康教育對乳腺癌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病人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 本研究中觀察組病人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責任感評分以及SECA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賦能教育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明顯提高乳腺癌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病人自我護理能力。相關學者的研究也得到相近結論,如談可[12]對腫瘤PICC病人實施了授權賦能教育,能夠顯著提高病人自我護理能力。首先,建立了賦能健康教育小組,由賦能健康教育小組制訂了健康教育方案,并由我院護理部專家進行審核,從而確保了健康教育方案科學性及有效性;其次,在該健康教育方案中通過評估、經驗、心理等多個方面對主要照顧者進行干預,讓病人充分了解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更多的輸液港管理知識;同時,對其實施效果進行評價,給予肯定并總結成功經驗,及時糾正錯誤照顧理念及行為,進而使病人自我護理能力明顯提高。
3.2 賦能教育模式的健康教育對乳腺癌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病人自我效能感的影響 乳腺癌病人自我效能感水平、心理狀態(tài)與接受健康教育存在密切關系[13-14],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病人GSES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GSES包括執(zhí)行力效能、動機性效能、應變力效能、策略性效能,通過對接受常規(guī)健康教育和賦能教育模式的病人進行多方面的自我效能分析發(fā)現,觀察組執(zhí)行力效能、策略性效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在動機性效能、應變力效能評分方面并無明顯差異。執(zhí)行力效能、策略性效能評分以及GSES總分的優(yōu)勢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乳腺癌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病人更容易接受醫(yī)護人員鼓勵,能主動參與自身健康決策制訂,在明確輸液港留置相關問題后可以積極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對自我管理輸液港以及行為改變更有信心,從而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病人自我效能感。
3.3 賦能教育模式的健康教育對乳腺癌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病人輸液港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及并發(fā)癥的影響 本研究中觀察組病人輸液港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賦能教育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明顯提高乳腺癌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病人輸液港相關知識掌握程度,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傳統健康宣教以口頭教育為主,不僅引不起病人重視,而且容易遺忘重要知識點,造成理解歧義或者未理解相關知識[15]。賦能是多個維度及層面的,是一個將個體能力與社會政策、幫助系統有效聯系起來的結構,也是一個教育發(fā)展及技能學習的過程,包括個體主動解決問題以及做出決策;同時增強了個體與醫(y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能力,提高了病人依從性,有效且充分利用醫(yī)療資源,有助于提高病人輸液港相關知識掌握程度。留置輸液港相關并發(fā)癥重在預防,自我護理能力以及輸液港相關知識掌握程度的提高可以使病人有效控制潛在風險因素,從而達到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安全使用輸液港的目的。
綜上所述,與常規(guī)健康教育比較,賦能教育模式的健康教育能提高乳腺癌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病人自我效能感、自我護理能力以及輸液港相關知識掌握程度,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