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樹芬 尚文麗 田應(yīng)選 孫莉 任小平 王君 康慧芳 溫紅俠
免疫檢查點抑制靶向程序性細胞死亡受體1/程序性細胞死亡配體1(PD-1/PD-L1)軸可提高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病人的生存率[1-4]。然而,除了通過激活免疫系統(tǒng)達到所需的抗腫瘤作用外,阻斷PD-1/PD-L1軸還會在多器官中產(chǎn)生炎性不良反應(yīng),稱為免疫相關(guān)不良事件(irAE),例如甲狀腺炎、垂體炎、結(jié)腸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和肺炎等[5]。由于其在免疫系統(tǒng)中的作用,PD-1/PD-L1軸還參與各種炎癥性肺疾病,包括COPD和支氣管哮喘[6-8]。
COPD是慢性炎癥性疾病,是NSCLC病人最常見的合并癥[9]。在COPD病人中,PD-1在CD4+、CD8+和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中過表達,并且在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中PD-L1表達受損[10], 提示PD-1/PD-L1軸在其發(fā)病機理中起重要作用,在COPD病人中進一步抑制受損的PD-1/PD-L1軸可能會增加氣道炎癥并促進疾病進展[11-12]。因此,闡明免疫檢查點抑制對COPD病人肺部炎癥和生理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通過前瞻性研究探索抗PD-1/PD-L1治療是否改變了伴或不伴有COPD的NSCLC病人的氣道炎性反應(yīng)和肺功能,探索其在合并COPD的NSCLC病人中的臨床應(yīng)用價值。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陜西省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住院老年NSCLC病人30例。男23例,女7例;年齡60~80歲,平均(67.2±9.8)歲。收集完整臨床資料,所有病人均有病理診斷。根據(jù)GOLD 2020指南[13],進行肺功能檢查,將研究對象分為COPD組與非COPD組。
納入標準:(1)均經(jīng)病理檢測證實為ⅢA~Ⅳ期NSCLC或復(fù)發(fā)性NSCLC病人;(2)年齡>60歲;(3)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ECOG)評分為0~2分;(4)良好的造血、肝腎功能;(5)均完整接受4個周期的免疫治療。排除標準:(1)合并自身免疫性疾??;(2)合并間質(zhì)性肺疾??;(3)使用全身性免疫抑制劑;(4)伴隨胸腔放療及先前使用檢查點靶向藥物治療。
1.2 整體方案 病人按免疫治療的診療方案,每2周免疫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4周期。收集病人治療前后的呼出氣一氧化氮(FeNO)值、血常規(guī)、肺功能指標。
1.3 藥物反應(yīng)和毒性評估 參考最初用于定義腫瘤范圍的計算機斷層掃描結(jié)果評估腫瘤反應(yīng),根據(jù)實體瘤版本1.1中的反應(yīng)評估標準進行評估。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疾病穩(wěn)定(SD)和疾病進展(PD),以(PR + SD)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計算有效率。
1.4 FeNO和肺功能測定 FeNO和肺功能的測定在同一天進行,F(xiàn)eNO檢測后進行肺活量測定,以避免強迫呼吸的任何影響。測試前,禁食和咖啡2 h,禁酒12 h,且保證至少有12 h無短效β2激動劑使用。使用NIOX-VERO分析儀(瑞典索爾納,Aerocrine)對FeNO進行測量。肺功能測定指標主要為FEV1和FVC。
1.5 改良呼吸困難指數(shù)(mMRC)和COPD評估 使用mMRC問卷(5分制)和COPD評估測試(CAT)評估日常生活中的呼吸困難。CAT包括8個項目(咳嗽,咳痰,胸悶,上山/爬樓梯呼吸困難,在家活動受限,出門在外的信心,睡眠和精力),每個項目0~5分,得分從0(最佳健康狀態(tài))到40(最差健康狀態(tài))不等。
1.6 PD-L1表達 使用PD-1 IHC 22C3 pharmDx分析試劑盒(Dako,北美)對30例病人診斷NSCLC時的腫瘤活檢標本的福爾馬林固定腫瘤樣品中的PD-L1表達進行評估。根據(jù)樣本中包含的部分,樣本分為0(<1%),1+(≥1%和<5%),2+(≥5%和<50%)及3+(≥50%),至少評估100個腫瘤細胞。
2.1 臨床特征 30例NSCLC病人均接受免疫治療4個療程,其中19例伴有COPD,11例未伴有COPD。2組病人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基本資料比較(n,%)
2.2 治療效果 COPD組PR 2例,SD 8例,PD 9例,有效率為52.63%;非COPD組PR 6例,SD 4例,PD 1例,有效率為90.91%,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2.3 2組治療前后相關(guān)指標分析 治療前,2組FeNO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后,COPD組FeNO水平較治療前顯著升高,且明顯高于非COPD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1)。在肺功能指標方面, COPD組治療后FEV1、FVC水平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2組治療前后CRP、IgE水平及mMRC問卷評分或CAT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相關(guān)指標比較[M(P25,P75)]
2.4 安全性評價 主要不良反應(yīng)有腹瀉、疲勞、甲狀腺功能減退等,2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免疫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yīng)比較(n,%)
肺癌已成為發(fā)病率最高的腫瘤,也是惡性腫瘤死亡原因之首,其中以NSCLC最為常見。約50%的肺癌病人確診年齡在65歲以上,80%以上的腫瘤相關(guān)死亡發(fā)生在60歲以上人群[13-14]。COPD是NSCLC病人非常常見的共病,尤其是老年病人。PD-1/PD-L1抑制劑對NSCLC有效,但該類免疫藥物對COPD的不良影響目前尚不清楚。最近有報道顯示,PD-1軸參與COPD,提示抑制PD-1軸可能增強COPD病人的肺部炎癥,從而導(dǎo)致肺部生理功能惡化[15]。McKendry等[16]和Stoll等[17]的研究顯示,PD-1/PD-L1抑制劑對NSCLC獲益的同時必須與COPD共病的潛在危害影響進行權(quán)衡。
本研究通過對單中心臨床病例進行前瞻性研究,旨在觀察抗PD-1/PD-L1治療對NSCLC伴或不伴COPD病人肺部炎癥和肺功能的影響。在氣道炎性反應(yīng)方面,F(xiàn)eNO可反映Th2氣道炎癥,本研究中COPD組受試者在連續(xù)4個周期的抗PD-1/PD-L1治療后, FeNO水平升高顯著,但原因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F(xiàn)eNO在非Th2炎癥性疾病(例如超敏性肺炎、肺結(jié)核和某些病毒感染)中也增加,其中NO的主要來源被認為是巨噬細胞和其他表達高水平誘導(dǎo)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免疫競爭細胞[18-19]。因此,PD-1/PD-L1抑制劑可能會增強COPD病人肺部的非Th2炎癥,從而導(dǎo)致FeNO升高[15]。但本研究中,未使用支氣管肺泡灌洗(BAL)或肺活檢評估肺部炎癥,該結(jié)論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最近的研究揭示,COPD病人的肺內(nèi)積累了大量表達PD-1的細胞毒性T細胞(CTL)以及免疫抑制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和髓樣來源的抑制細胞。這些T細胞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可能通過細胞毒性免疫功能障礙和異常的免疫調(diào)節(jié)在COPD惡化中發(fā)揮作用[20-21]。提示抗PD-1/PD-L1治療可能會改善COPD中的這種免疫功能障礙。本研究顯示,抗PD-1/PD-L1治療可顯著增加COPD病人的FVC和FEV1,并通過mMRC問卷和CAT評分對呼吸困難進行了主觀評估,結(jié)果2組得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且在治療期間無COPD急性加重情況發(fā)生。這些觀察結(jié)果表明,抗PD-1/PD-L1治療盡管使FeNO含量增加,但并不會使COPD惡化,推測抗PD-1/PD-L1治療在NSCLC合并COPD病人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以上結(jié)論與抗PD-1/PD-L1治療可能會改善COPD中的T細胞免疫功能障礙機制具有一致性。
但本研究為單中心小樣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雖然抗PD-1/PD-L1治療后FeNO和肺功能的變化很明顯,但仍有待進一步多中心、擴大樣本量,聯(lián)合BAL和(或)肺活檢的評估,以了解其機制。其次,本研究未觀察到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COPD急性加重,可能與觀察期相對較短(8~10周)有關(guān)。本研究僅納入了抗PD-1/PD-L1治療4個周期的病例,對于更多周期抗PD-1/PD-LI治療對肺功能的影響仍有待進一步觀察研究。
總之,本研究前瞻性地探索了抗PD-1/PD-L1治療對NSCLC合并COPD病人呼吸系統(tǒng)的影響,提示抗PD-1/PD-L1治療可能不會使COPD惡化,對NSCLC合并COPD病人進行抗PD-1/PD-L1治療的安全性提供一定的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