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陶
(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體育醫(yī)院,四川成都 610041)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骨科十分常見,雖然對患者生命未構成威脅,但是會對機體和生活質量造成一定影響,產生多種活動障礙,如果病情嚴重還會引起截癱或者大小便失禁[1]。手術是治療該疾病有效手段之一,但一些患者年齡較大且又合并多種嚴重基礎疾病,無法通過手術治療,這就需要進行保守治療并配合有效的康復護理,緩解患者多種臨床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由于有長時間疼痛史,需臥床休養(yǎng),會在一定程度上減慢血流速度,增加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發(fā)生風險。心肌梗死屬于一種危重心血管疾病,如果合并腰椎間盤突出癥,其生理和心理會遭受雙重折磨,需針對患者進行有效干預,改善功能障礙和心理健康,避免康復階段出現(xiàn)心血管事件[2]。因此本次針對心肌梗死合并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雙關心護理結合量化肌力訓練的效果進行了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時間內,隨機選擇在本院進行診治的86例心肌梗死合并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由平均法分成對照組(n=43)和實驗組(n=43)。納入標準:患者經臨床檢查全部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癥,且合并心肌梗死但無并發(fā)癥。患者與家屬均自愿同意研究,并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支持。排除標準:近一個月內手術患者骨折患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
1.2.1 對照組 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宣教,叮囑患者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切忌過度勞累,注意保暖。指導患者適當進行直腿抬高、行走、體位等練習。
1.2.2 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雙關心護理結合量化肌力訓練,具體內容:
(1)雙心護理 ①心理護理:主動和患者交流,觀察和體察患者心理情緒的變化,引導患者宣泄不良情緒。為患者講解保持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重要性,護理人員多安撫、支持、鼓勵患者,使其正確認識自己疾病,有效調節(jié)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②心臟護理:密切監(jiān)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告知患者出現(xiàn)心肌梗死時的特征特點。合力為患者安排飲食,少油、少鹽,少食多餐。告知患者運動鍛煉對心臟和腰部的優(yōu)勢,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安排運動量。
(2)量化肌力訓練 ①創(chuàng)建康復小組:小組成員主要包括康復科護理人員、康復醫(yī)師、骨科醫(yī)師以及心內科護理人員。共同討論、分析患者病情,最終確定符合患者實際情況的量化肌力訓練方案,患者進行訓練時除了康復科護理人員在旁指導外,心內科護理人員也需在旁協(xié)助,及時詢問、了解患者心臟感受,確定是否繼續(xù)進行訓練。②具體訓練內容:第1d,進行腹肌訓練:協(xié)助患者更換仰臥位,膝髖屈曲后放松腹部,深吸氣后收縮腹部,維持10s,間隔10s后重復;第一周,仰臥位訓練:伸直雙腿,仰臥舉腿,將雙下肢緩慢抬到最高角度,注意腰部貼床,保持10s,間隔10s后重復;第二周,伸直雙下肢,并雙手抱頸,開展仰臥卷腹操作,注意腰部貼床,緩慢抬起胸部,保持10s,間隔10s后重復;第四周,墻運動站立:背靠墻站立,保持足跟、臀、肩、頭貼墻,堅持5min,以上訓練每天三組,每組10次;第5-6周重復上述運動,并每天步行半小時,增加上下樓梯運動,每次2-3次,每次5min;第7-8周重復上周訓練,增加負重步行訓練,每天半小時。
(1)干預前后對患者使用Oswestry功能障礙評分表進行評估,內容包括干擾睡眠、性生活、坐立、步行、站立、提物、疼痛強度、生活自理等,對其應用Likert 6級評分法評估,共計45分,肢體功能障礙越輕分值越低[3];(2)干預前后對患者使用日本骨科學會(JOA)下腰痛評分評估,內容包括膀胱功能、臨床體征、日常活動、主觀癥狀,評分為-6至29分,障礙越輕分值越高[4];(3)干預前后對患者應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估,分值越高情緒越不穩(wěn)定[5];(4)記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fā)生詳情。
此次研究相關數(shù)據通過統(tǒng)計軟件SPSS22.0分析相關數(shù)據,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平方差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用χ2檢驗,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年齡、性別、病程以及住院時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一般資料
兩組患者干預前Oswestry功能障礙評分、JOA下腰痛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更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Oswestry功能障礙評分、JOA下腰痛評分(±s,分)
表2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Oswestry功能障礙評分、JOA下腰痛評分(±s,分)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n)43 43干預前32.25±4.16 33.54±5.32 1.253 0.214干預后15.12±1.12 17.63±1.41 9.141 0.000干預前17.52±2.15 17.94±2.56 0.824 0.412干預后24.01±2.45 21.58±2.17 4.869 0.000 Oswestry功能障礙評分 JOA下腰痛評分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SAS評分、SDS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SAS評分、SDS評分(±s,分)
表3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SAS評分、SDS評分(±s,分)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n)43 43干預前53.25±5.47 54.59±4.89 1.198 0.234干預后40.74±3.36 43.67±4.15 3.598 0.001干預前53.14±6.56 54.22±6.87 0.746 0.458干預后39.87±5.55 43.36±4.17 3.297 0.001 SAS評分 SDS評分
與對照組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13.95%相比,實驗組的0.00%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對比兩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詳情[n(%)]
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坐骨神經痛、腰痛,還會合并運動和反射改變、活動障礙等。該疾病治療手段主要有手術和非手術,其中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僅占比10%-20%,因此主要以非手術治療為主??祻妥o理是該疾病常用干預手段,效果顯著且對患者無創(chuàng)傷性。心肌梗死是一種由于冠狀動脈阻塞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壞死疾病,如果患者合并腰椎間盤突出癥且病情嚴重,需要臥床休養(yǎng),會進一步增加心肌梗死危險。為了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癥產生的病痛和對心肌缺血的影響,需要予以患者功能訓練。有相關研究顯示,脊柱穩(wěn)定性和腹肌、腰肌密切相關,而加強功能訓練,能顯著緩解患者腰腿疼痛,避免肢體功能障礙[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干預后的Oswestry功能障礙評分、JOA下腰痛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可見此量化肌力訓練能夠改善患者功能障礙,還可以提升腿部肌肉、腰腹部力量,進而平衡腰椎,增強脊柱的靈活性和穩(wěn)固性。量化肌力訓練能夠按照患者實際詳情設置訓練強度,逐漸增加患者耐力,有助于增加依從性。此外此種訓練還可以促進腹部、腰部以及下肢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局部損傷的修復,緩解腰椎神經根粘連,有效緩解疼痛。本次研究還發(fā)現(xiàn)實驗組干預后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且實驗組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合并心肌梗死時,訓練時會擔憂對心臟的影響,而予以患者心理護理,能夠有效調節(jié)患者心理情緒,心臟護理還能夠避免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心肌梗死合并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雙關心護理結合量化肌力訓練,既能夠改善患者疼痛、緩解肢體障礙,同時還可以調節(jié)患者情緒,并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