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yè)小貼士
從業(yè)者:司馬
從業(yè)年限:三年
從業(yè)地點:深圳
一句話感受:理想是熱情的保鮮劑
對口專業(yè):戲劇影視文學、漢語言文學、新聞學
從業(yè)門檻:大專及以上
能力要求:文字功底好,具有策劃故事和駕馭文字的能力,腦洞大
晉升路徑:編劇助理→主筆編劇→編劇主管
薪資水平: 5000+項目分紅(月薪)
入職提醒:一定要對電影充滿敬畏
編劇是一個什么樣的工作
顧名思義,編劇的工作就是編寫劇本,需要從思想內涵、人物形象、故事結構等各方面把握劇本,是一個追求創(chuàng)意的工作。
而所謂劇本,便是一劇之本,是影視作品的基礎和根本。影視作品與小說雖然都是文藝作品,但小說是作家個人意識的體現(xiàn),而影視作品是綜合藝術,不能完全表現(xiàn)編劇的個人意識,還得通過演員進行表演創(chuàng)作,通過導演進行影像化創(chuàng)作。所以說,很少有完全由編劇個人創(chuàng)作的劇本,除了團體創(chuàng)作,編劇還必須要結合制片和導演的意見修改劇本。
在劇組里,所有人的工作都圍繞劇本來開展,編劇會直接或者間接跟劇組里所有人產生聯(lián)系,因而劇本的成熟度直接影響著項目的進展,所以一個編劇的基本職業(yè)素養(yǎng)對項目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如何踏進編劇的門檻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能做編劇,但很少有人去學習講故事的原理,即學習專業(yè)基礎知識。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項目需要,我面試了一些來應聘編劇的人。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是半路出家,也不愿意花時間或者沒有意識去學習編劇的基本知識,容易導致創(chuàng)作時只憑感覺,不能自查劇本問題。而成熟的影視公司一般更傾向招聘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科班出身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基礎更扎實。
當然,這也不是說非科班出身的編劇不行。編劇需要基礎,也需要天賦,基礎決定起點,而天賦決定終點。很多非科班出身的編劇也能著作等身,他們的優(yōu)勢除了天賦,還有對某個領域的深刻了解。但成為好編劇的前提,還是掌握講故事的方法,因為觀眾最直接看到的是你的故事。
編劇的地位
看完一部電影,大概很少會有人記得編劇的名字,大家一般只記得演員。而在影視行業(yè),編劇的地位也比較尷尬。
韓國實行“編劇中心制”,編劇參與項目路演,說服投資人,投資人看編劇來決定是否投資,他們相信編劇是保證影片質量的基礎。國內實行“制片人中心制”,一切問題最后由制片人決定,大多數(shù)影視創(chuàng)投都要求確定導演或者制片人,編劇在交出劇本之后基本喪失話語權。
為了提升編劇的地位,最近幾年,著名編劇汪海林、余飛嘗試推出“明星編劇”,以期提升編劇影響力。隨著觀眾對影視作品內涵要求的提高,編劇的地位和影響力確實得到了一些改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一些編劇能轉型做導演和制片,比如《人在囧途》的編劇田羽生導演了《前任》三部曲,《情圣》的編劇于淼導演了《來電狂響》,這也是基于資本對編劇的信賴。
編劇無疑是一個為他人作嫁衣的匠人,但編劇的成就感不應該是源于名和利,而應當是源于讓自己滿意、讓觀眾受益的故事,源于角色的豐滿、故事的廣為流傳。
只有理想你會被擊垮,沒有理想你會失去動力
很多人選擇學習編劇或從事編劇工作,最初都是有一個編劇夢。理想確實可以讓一個人干勁十足,但只有理想也會被擊垮。
從事編劇工作,可以簽公司做坐班編劇,也可以簽合作項目做自由編劇,這兩種工作方式有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要聽甲方的話,而甲方的愿望大多數(shù)時候就是票房第一。
一般來說,我們習慣將電影分為文藝片和商業(yè)片,很多編劇都有一個寫文藝片劇本的理想,卻不得不為了寫好一個商業(yè)片劇本絞盡腦汁。創(chuàng)作者都希望盡可能地去表達自己的思想,但市場需求決定了商業(yè)片更容易賺錢,投資人賺了錢,才會放心讓編劇去寫一個文藝片劇本。當然也有很多編劇一直在寫文藝片劇本,但更多的編劇是從商業(yè)片劇本開始入行的。
此外,做編劇比其他工作更需要你有足夠強大的心臟,因為你可能面臨很多次劇本修改,這些修改意見不僅來自制片和導演,還有可能來自其他你想不到的人,尤其是在不成熟的影視公司,每一次修改都可能消磨掉你的理想。這是一個披沙揀金的過程,也是一個學會與人博弈的過程。
但盡管在資本的鐐銬下跳舞,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者,編劇也不能放棄自己的理想。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極度想辭職,因為感覺自己只是一個沒有靈魂的碼字工,老板不需要我有想法,他要的是執(zhí)行力,是按照他的想法去創(chuàng)作。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換一個地方,還是會有同一個廠家“生產”的老板。所以我終于學會了“圓滑”,其實我不過是把自己的棱角換一個方式展現(xiàn)出來,在盡可能保留自己想法的前提下,也盡可能實現(xiàn)制片方的要求,“戴著鐐銬跳舞”,也要跳出自己的風格。
從事編劇可能遇到的問題
編劇是一個創(chuàng)意職業(yè),創(chuàng)意具有比較難以界定的特性,因此經常發(fā)生抄襲事件,這就需要進行維權。維權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尤其當一個劇本還沒有被制作成影視作品前,維權更加艱難。所以我們不僅要有強烈的版權保護意識,會在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申請版權保護,還要從我做起,堅守底線。我讀研入師門的“第一頓飯”,就是不要抄襲,在后來項目經驗慢慢積累起來的時候我才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意義。我之前遇到過一家影視公司,跟一個編劇的合作沒談攏,就拿著那位編劇的故事大綱讓我寫劇本,而他們并沒有這個大綱的版權,我當即拒絕了他們。一個項目可能讓我多賺點錢,多一次成功的機會,但也可能是我職業(yè)生涯的污點。
除了版權問題,編劇還可能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合同問題。在簽合同之前,新手編劇最好能找律師或者有經驗的編劇幫忙“排雷”,盡可能維護自己的權益。對那些不履行合同義務的甲方,更需要視情況維權。
入行前你需要做什么
首先,如果你堅定地想要成為一名編劇,為自己的理想奮斗,那前面的很多內容你都可以忽略?;A和經驗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每一個編劇剛入行時都沒有經驗,而基礎可以在項目實踐中學習和積累,只是如果你不想落后太多,就盡快學習。除非你有非凡的才華和響亮的作品,否則一定要保持虛心求學的態(tài)度,搞創(chuàng)作的人很多都有自己的小“傲嬌”,但虛心求學會讓你更快地學到東西,也能更快地搞好人際關系。
其次,如果你去面試編劇,通常會被問到閱片量。閱片量大是一項重要的入行標準。但這也是有利有弊的,海量的閱片量會讓你在別人的作品發(fā)現(xiàn)你想的很多故事和情節(jié),但也可能會削弱你的創(chuàng)作熱情,限制你的創(chuàng)作思維。所以我們一般都是先構思自己的故事,再去找類似的片子來看。
再次,創(chuàng)作者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寫自己擅長的題材和類型更真實、更深刻,因而你要盡可能地了解自己喜好和擅長的東西,盡可能涉獵更多領域,積累素材。
最后,我們最重要的是學會保護好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理想。一定要銘記初衷,編劇最大的野心不是滿足市場的娛樂需求去賺錢,而是發(fā)揮文藝作品的精神屬性,讓觀眾走出電影院之后還能不斷地進行深思和討論。作為一名有理想的編劇,一定要有寫出經典作品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