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5月23日文章,原題:“垃圾游客"重返巴厘島,暴露大眾旅游的雙刃劍在近兩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旅行限制后,今年3月,巴厘島徹底取消了對接種過疫苗的游客的隔離要求并恢復簽證程序。但大眾旅游的回歸也帶來對擁堵、漲價和開發(fā),以及外國人不當行為的擔憂。
上月,一名白人女子抱怨旅游勝地庫塔海灘的短視頻引發(fā)一場討論。她在視頻中說庫塔海灘“很糟糕”,自己走在那里遭到小販滋擾。為此,當局趕走了住在那片區(qū)域的約50名乞丐和無家可歸者。一些人罵她是“凱倫(Karen)”對享受特權的中產(chǎn)階級中年女性的蔑稱。但也有人贊同她的看法,纏住游客兜售手鐲、沙灘裙和按摩服務的人確實“令人討厭”。印度尼西亞人南達?尤達在社交媒體上說,小販“強迫”人們購買商品的確是一個問題,“有時他們還推操和觸碰我們。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不過,巴厘島的文化人類學家凱利?斯?jié)蓪@名白人女子的抱怨并沒有多少同情。斯?jié)稍谏缃幻襟w上寫道:“真是令人氣憤,現(xiàn)在對一些弱勢人群采取懲罰性行動,理由是某個白人女子的抱怨。真希望這個'凱倫已離開巴厘島。”在塞米亞克海灘賣了15年手鐲的寧加?特里斯納什表示,過去兩年,她過得很艱難,每天的收入從10萬印尼盾(50元人民幣)下降到“幾乎為零氣“我還是會去海灘,希望會有游客同情我,買我的東西。”
與“凱倫”相比,那些自作主張在公共場合脫光衣服的游客就更不受歡迎了。最近,一名加拿大男子在巴圖爾火山上裸體跳舞,并且自拍,還有一名俄羅斯網(wǎng)紅在一座寺廟的700年古樹上拍裸照。當?shù)仄髽I(yè)家和活動家尼魯?杰蘭蒂克表示,巴厘島不需要這樣的“垃圾游客”。他在社交媒體上寫道:“巴厘島確實需要游客。但&果他們不守規(guī)矩,我們應該教育他們,讓他們不要太過分。如果他們還是頑固不化,我們應該驅逐他們。讓我們~起維護尊嚴,尊重我們出生的這片土地,▲(作者雷斯蒂?沃羅?尤尼亞爾,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