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煜
我一直覺得自己的口味并不是典型的蘇州人。照理說,軟糯和甜滋滋應(yīng)該是蘇州小娘魚的最愛,可在蘇州生活了三十年,“甜中意,咸歡喜”我依然只做到了后半句。
蘇州人嗜甜,并且對甜的把控很是講究,可是終究還是甜的,吃多了,有點膩,對我而言適合點到即止,嘗嘗味道就行了。所以,小時候并不喜歡大人們時不時往家里帶的各色糕點,又甜又粘牙,不及各種肉食來得爽快。說到肉,每次媽媽燒紅燒肉,家里的冰糖都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我就很不理解,為什么明明應(yīng)該咸口的肉類,還得用那么多糖,雖然入口味道不錯,但是想到放了那么多糖,心里總是有所顧忌。
不止是紅燒肉,記憶里一切紅燒的菜品都是放糖的,別問為什么,問就是為了增味、提鮮。像冰糖甲魚、冰糖河鰻、醬汁肉等等,廚師們都會強調(diào),這些菜不甜,味道是出不來的,所以必須加糖再加鹽,才能在入口時做到先感甜糯,收口咸鮮,讓人欲罷不能。
說到這幾道菜,不免想到另一個我一直不太能理解的問題。明明很多菜都配得上“濃油赤醬”四個字,卻總說蘇州菜口味清淡。導(dǎo)致我一度覺得,蘇州人不喜重口就是假象,清淡的本質(zhì)往往可能是因為食材比較好,大家不舍得讓過多的調(diào)味去破壞了本味。不過這一點,確實值得蘇州人“凡爾賽”,因為地產(chǎn)豐富,食物新鮮,所以從來不需要過多調(diào)味料,就可以做出各色口感的食物。
就拿青菜來說,孩提時不懂,總是說我爸,燒青菜為什么還要放糖,結(jié)果我爸一個白眼說,霜打過的蘇州青菜,本身就是甜津津的。后來慢慢知道了,蘇州的食材不少都帶有甜味,除了青菜外,茭白天然有絲絲甜味,即便是咸水河蝦,其肉質(zhì)也是略帶甜味的,大閘蟹就更不用說,清水蒸熟后不蘸調(diào)料食用,其潔白的肉質(zhì)也有津津甜味……不少外地人說吃不慣蘇州人燒什么菜都放糖,實際上是對食材的誤解,錯怪了我們燒菜一味用糖來調(diào)味。
當(dāng)然,因為不愛甜,所以也特別留意哪些菜里是絕對不能放糖的,比如白燒菜、湯菜,放了糖則就破壞了風(fēng)味。當(dāng)然,雖然不嗜甜,但是如果一桌菜都是不放糖的,又會覺得那頓飯吃的不舒坦,味蕾少了點什么。
歲月積累中,逐漸明白了,甜味,是蘇州菜的靈魂之一,即便不是道道菜肴都要甜,但每頓餐食都需要甜味在舌尖留下一點動靜,才能讓心靈感到滿足。這是一種記憶,也是一種習(xí)慣,更是一種執(zh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