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哲
引 言
2021年9月10日,由劉恒編劇、郝維亞作曲的原創(chuàng)歌劇《夏日彩虹》在國家大劇院歌劇廳成功上演。12年前,國家大劇院制作的首部現(xiàn)實題材歌劇《山村女教師》迎來首演;12年后,經過精雕細琢且更名為《夏日彩虹》的作品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再度與觀眾見面。這部歌劇表現(xiàn)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為了教書育人的理想信念而堅守大山的奉獻精神,以真摯深沉的音樂表達向奔赴在扶貧路上的平凡英雄致敬。
這是一個并不復雜的故事。楊彩虹與李文光師范同學,畢業(yè)后一起回到李文光的家鄉(xiāng),在一所偏遠的山村學校任教。不久,李文光考上研究生返回大城市,并提出與等了他五年的楊彩虹分手。楊彩虹痛苦不已,但因為無法割舍學生們,最終選擇留下。一日,楊彩虹像往常一樣送學生回家,不料一場突如其來的雷雨引起山洪暴發(fā),奪走了她年輕的生命。
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沒有懸念陡生的沖突,而這恰恰需要音樂的戲劇性功能,來實現(xiàn)音樂主導戲劇、音樂承載戲劇的藝術追求。作曲家郝維亞表示:“在相對簡單平實的故事中感受音樂對人物內心的刻畫和氛圍的渲染是欣賞歌劇最重要的方式。”音樂的戲劇性不僅是作曲家永無止境的追求,同時也是歌劇理論研究的永恒課題。本文將從用童聲凝合戲劇結構、用音樂對比表現(xiàn)戲劇沖突兩個角度,對《夏日彩虹》音樂的戲劇性進行研究與思考。
一、用童聲凝合戲劇結構
作為這部歌劇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老師和學生是歌劇表現(xiàn)的核心對象。師生之間特定的人物關系承載著這部歌劇的戲劇沖突,暗含著揭示哲理與內涵的重任。如果說其余劇情線索上的忠誠、背叛、離別、思念,是讓人物形象立體起來的方式,那么學生這一角色則反映出老師傾注愛意的付出與毫無保留的奉獻,是歌劇主題的載體。因此,作曲家采用了濃墨重彩的音樂敘述,選擇以童聲合唱作為貫穿全劇最主要的音樂形式。
《夏日彩虹》首演之前,筆者曾對作曲家郝維亞作了采訪。郝維亞表示:“這可能是中國唯一一部童聲使用特別完整的歌劇,也是第一部不把童聲當色彩使用,而是真正當劇中人物和戲劇元素使用的中國歌劇?!雹佟断娜詹屎纭返耐暫铣粌H作為一個劇中人物,更是作為一種戲劇元素,具有凝合結構的戲劇性功能?!案鑴〉男问?、組織和結構,是在音樂主導下的戲劇-音樂形式結構,而絕不是語詞、腳本自身的形式結構,這是歌劇美學規(guī)定的一個重要原則?!雹凇断娜詹屎纭返淖髑咄ㄟ^讓童聲合唱詮釋戲劇內容、承擔戲劇架構、主導戲劇發(fā)展,使童聲起到了凝合結構的戲劇性功能。作曲家為童聲合唱寫了諸多優(yōu)秀的片段,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最具戲劇功能的唱段是《雄鷹在云外翱翔》和《你是清晨的露珠》。
(一)詮釋戲劇內容
《雄鷹在云外翱翔》出現(xiàn)在歌劇第一幕的開場。鋪滿綠絨的山坡上,孩子們跟隨親愛的楊老師,無憂無慮地玩耍嬉戲。這首合唱采用歡快的進行曲風格,旋律像兒歌一樣質樸可愛。在配器上,為了體現(xiàn)少年的歡樂和開朗,作曲家在以小軍鼓、小號為主的鼓樂隊中,征引了《少年先鋒隊隊歌》的動機。同時,作曲家選擇小鐘琴、鋼片琴、顫音琴等色彩性打擊樂與鼓樂隊形成對比,以清新透亮的音色表現(xiàn)兒童歡快活潑的性格。在這段合唱中,作曲家通過童真主題刻畫了一群天真爛漫的孩童形象,展現(xiàn)了孩子們對大山之外的憧憬與向往。
《你是清晨的露珠》唱段出現(xiàn)在第一幕下半段。彩虹老師為愛守候五年,卻沒有等到圓滿結局,幾欲離開山村。在孩子們日夜盼望他們的楊老師回來時,一段沁人心脾的歌聲飄然而至:“你是清晨的露珠,流進山間泉水中。奔向大海深處,化作天上一片彩虹?!奔儍艨侦`的童聲合唱在山谷中回蕩,只有一支長笛相伴,緩緩訴說著老師在他們心中的意義。在孩子們帶著哭腔的呼喚和感人至深的音樂表達中,觀眾看到了師生之間割舍不斷的感情,無不為之動容。
孩子們有老師陪伴時的幸福滿足,老師離開時的委屈痛苦,這些劇本框架和語言句詞觸及不到的地方,正是由音樂以最細膩的筆觸將之表達出來。音樂作為主情的藝術,擔負著揭示歌劇人物內心世界最微妙、最精細、最隱秘的情感活動。③這兩段童聲合唱通過栩栩如生的角色塑造、真摯深沉的情感表達,使每個情節(jié)都牽動人心,為戲劇的框架注入了血肉與靈魂,以音樂充分詮釋了戲劇內容。
(二)承擔戲劇架構
不同于在分曲層面以曲式邏輯來組織戲劇結構,如莫扎特用奏鳴曲思維組織情節(jié)動作的發(fā)展;也不同于在整體層面作前后貫通式的結構搭建,如瓦格納樂劇的“主導動機”體系和交響發(fā)展技法,《夏日彩虹》以童聲合唱承擔戲劇架構的重任。例如,《雄鷹在云外翱翔》第二次出現(xiàn)是在第一幕的結尾;也許是感應到孩子們日復一日地思念,楊老師放不下她的學生,決定留在山村,堅守教書育人的理想信念。當楊老師回來的那一刻,孩子們沸騰了,淚流滿面地奔向老師,隨后高興地唱起《雄鷹在云外翱翔》,重新拾起老師帶給他們的希望與對未來的向往。
這個圍繞支教老師的故事,主要矛盾在于老師的離開與堅守,在于人生與信念的抉擇。每當老師有所行動,孩子們的內心世界都隨之變化?!缎埴椩谠仆獍肯琛返倪@兩次出現(xiàn),與劇情的峰回路轉同步,在音樂與劇情的緊密結合中,完成了第一幕歌劇的首尾呼應,因此成為第一幕結構擔當。之后的情節(jié)發(fā)展中,當“雄鷹”或“露珠”出現(xiàn),便關系到老師離開與歸來的關鍵劇情。舍棄其他劇情線索,只看這兩段合唱所在的地方,便是劇情的骨架。童聲合唱在與故事情節(jié)的同構與融合中,承擔了戲劇架構的重要職責。
(三)主導戲劇發(fā)展
除了詮釋戲劇內容、架構戲劇情節(jié),作曲家還賦予了童聲合唱特殊的意義——以音樂的思維引導戲劇的發(fā)展。在科爾曼的歌劇理論中,音樂對戲劇有著決定作用,具有揭示戲劇動作的特質。“音樂是歌劇中最根本的藝術媒介,它承擔著表達戲劇的最終職責?!雹苊绹魳防碚摷?、批評家愛德華·科恩則指出,音樂戲劇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每一個重要的動作都必須在某一點上被轉譯成音樂的表述。⑤即劇情應當融化在音樂中,使得音樂不借助劇本也可以其獨立的意義存在。
《雄鷹在云外翱翔》唱段第一次出現(xiàn)時,老師陪伴在孩子們身邊,細膩的音樂描繪出孩子們幸福與滿足的心理狀態(tài)。此后每當這一主題出現(xiàn),總是預示著劇情的回轉,“雄鷹”唱段也因此多了一層象征意義。在第二幕的后半段,楊老師因病住院,孩子們停課,學校因風雨交加而破敗蕭條。當樂隊營造一種歡欣的律動,《雄鷹在云外翱翔》的童聲合唱在幕后響起時,雖然小演員們沒有現(xiàn)身,楊老師也并未出現(xiàn),但聽到這首熟悉的唱段,便可知這是楊老師即將回到學校的預兆,鮮明體現(xiàn)了作曲家賦予它的象征意義。
而《你是清晨的露珠》唱段象征著老師不在身邊,孩子們焦急等待的心理狀態(tài)。當“露珠”的主題響起,總是標志著下行的劇情走向。山洪來襲,彩虹在護送學生的途中犧牲。所有人在焦急不已地等待消息時,卻等來了一個噩耗。孩子們以悲痛萬分的心情再次唱起《你是清晨的露珠》,不禁令人潸然淚下。這里的“露珠”唱段象征著悲劇意味的結局。
童聲合唱參與了歌劇的人物形象塑造、情節(jié)發(fā)展與主題呈現(xiàn),并作為一種音樂結構統(tǒng)領了整部歌劇的發(fā)展。通過詮釋戲劇內容、承擔戲劇架構、主導戲劇發(fā)展這三個維度,《夏日彩虹》的音樂賦予戲劇要素以清晰的組織形式,成功構筑了戲劇的結構,成為音樂主導的戲劇,實現(xiàn)了音樂的戲劇性意義。
二、用音樂對比表現(xiàn)戲劇沖突
作為歌劇的重要表現(xiàn)手段,音樂與戲劇以特定的對應關系得以內在融合與溝通,形成完滿的戲劇效果與綜合的藝術美感。音樂因以其構成因素的強烈對比表現(xiàn)戲劇的沖突和對比而獲得戲劇性。由此可見,對比性的音樂處理在歌劇中便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音樂對于戲劇的決定性作用,不僅體現(xiàn)在以音樂構筑戲劇結構,更體現(xiàn)在用音樂對比調配戲劇發(fā)展節(jié)奏,用音樂思維組織一個情感完滿的故事?!断娜詹屎纭烦浞诌\用音樂形式內部的對比、沖突與抒情的對比、戲劇高潮與情感高潮的對比,不僅使音樂獲得極大的戲劇性,更使劇本的戲劇張力得到最大化,從而用音樂對比表現(xiàn)戲劇沖突,最終實現(xiàn)“以音樂承載戲劇”的藝術追求。
(一)合唱與獨唱的對比
獨唱與合唱的對比是這部歌劇中承載戲劇沖突的主要形式。第一幕開場不久,李文光不顧跟隨自己來到山村的彩虹,決定離開家鄉(xiāng)、奔赴前途。李母失望至極,村民義憤填膺,歌劇中第一個戲劇沖突一觸即發(fā)。
自私怯懦的李文光為自己辯護:“說我自私無情那又怎樣?我必須為自己著想!”愛護彩虹的村民們駁斥:“不應該,不應該,他毀了天底下最好姑娘!”這段沖突在獨唱和合唱的對比中展開,圓號和弦樂以固定的節(jié)奏成組循環(huán)出現(xiàn),營造具有壓迫感的緊張氣氛。李文光的聲部與村民合唱的聲部以截然不同的節(jié)奏進行,李文光的節(jié)奏相對復雜、較為自由,村民合唱以塊狀節(jié)奏為主,兩個聲部形成織體上的交錯,使彼此都可以在復雜的音響中被聽到,不僅在音樂上形成鮮明對比,同時也將價值觀的對比清晰呈現(xiàn),形成聽感震撼的戲劇張力。
第三幕臨近結局時,楊彩虹、孟秋霞、孩子們、李文光與周洛平的沖突場面則選擇用重唱的形式承載。帶領孩子們在木屋里躲雨時,新來的支教老師孟秋霞詢問楊彩虹堅持留在貧瘠山村的原因及人生的意義,與此同時,在木屋外面的周洛平和李文光也在探討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所有人的重唱開始之前,每個聲部都已單獨呈示,使觀眾熟悉每個角色的旋律與內容。當所有聲部疊置起來,便形成了在對比中交織穿插的復雜音響結構。楊彩虹的“我用愛指引”,孟秋霞的“我終于明白”,孩子們的“親愛的老師啊”,周洛平的“我為她驕傲”和李文光的“我為她惋惜”,每個聲部都代表著一種立場、一種情感,在音樂的交錯行進中同時展開,形成強烈的對比與戲劇張力。居其宏在《歌劇美學論綱》中指出:“(沖突性重唱)是在縱向交織和立體式的同步發(fā)展中揭示不同人物性格與情感沖突而形成的戲劇性?!雹捱@段音樂運用對比原則,使情節(jié)的戲劇強度在復雜結構中得到承載,從而推進戲劇節(jié)奏向前行進。
(二)沖突與抒情的對比
在戲劇依賴于對比的前提下,情感的洪流需要在合適的時機有所宣泄或遏制,才能在沖突與抒情的對比中形成張弛有度的戲劇節(jié)奏。與上文的沖突場面實現(xiàn)這種對比,最合適的形式之一便是詠嘆調。詠嘆調長于抒發(fā)情感、揭示內心,可以讓沖突場面里肆意傾瀉的情感得到控制,將情感和思想引向更為深邃之處。郝維亞表示:“作曲家在歌劇中給這個人物設計詠嘆調,就是我要讓她流露思想的時刻?!雹邨钛嗟显凇墩摳鑴∫魳返膽騽」δ堋分袑⑦@種音樂的戲劇功能范疇界定為“轉換時空”?!斑@種暫時阻斷戲劇動作,并以音樂的方式來轉變戲劇的時空結構,進而強化和深化戲劇內涵的做法,正是歌劇中音樂特有的戲劇功能之一?!雹嘣亣@調開始的時候戲劇停止,詠嘆調擔任著展現(xiàn)人物思考與成長的重任,以音樂的手段完成戲劇過程,在控制戲劇節(jié)奏的同時深化戲劇內涵。
在原作基礎上修改或增加的三首詠嘆調分別是《五年前你說你愛我》《遠方萬里無云》和《世上有大道通向天邊》?!段迥昵澳阏f你愛我》是楊彩虹第一首重要的詠嘆調,作曲家對該唱段進行了全新處理,讓彩虹所有的委屈與痛苦匯聚成更為深邃的情感,使觀眾在對李文光的失望與反感中產生共鳴。旋律以四度與大二度的音程跳動與“愛”字的語言調值相匹配,使人物的情感更飽滿地抒發(fā)。第二首《遠方萬里無云》是作曲家全新創(chuàng)作的唱段。作曲家把人聲旋律的骨干音鑲嵌進樂隊之中,將獨唱女高音作為樂隊整體的一部分,配器大量使用銅管,結合柱式和聲,以寬廣的氣息營造出遼闊深邃的音響環(huán)境,展現(xiàn)彩虹對生活經歷和人生選擇的思考以及在思考中完成的蛻變與成長。第三首《世上有大道通向天邊》將第一第二首詠嘆調的各種主題進行了部分再現(xiàn)與綜合解決,在彩虹對山村、生活以及使命的理解中,點明在平凡中奉獻的主題,最后變成無詞歌飄向遠方。
三首詠嘆調在劇情停止時,責無旁貸地擔當起抒發(fā)情感、揭示內心、點明主題的戲劇重任,使音樂的力量得以充分發(fā)揮,以音樂的戲劇功能使劇本的戲劇性得到最大化。作曲家以音樂的方式讓沖突場面與抒情場面之間形成巨大的戲劇張力,戲劇節(jié)奏在音樂中得到控制,音樂實現(xiàn)以對比原則調配戲劇節(jié)奏、推進戲劇進行。
(三)戲劇高潮與情感高潮的一致
在音樂中行進的戲劇節(jié)奏,不斷形成戲劇力量與情感力量的累積,為歌劇最后的高潮做著準備。居其宏曾在《歌劇美學論綱》中,根據歌劇高潮的主要特征將高潮分為戲劇高潮與情感高潮,二者通過音樂和戲劇因素的交織滲透而互相成就。?讁?訛在兩種高潮之間,推進戲劇過程行進的是一種期待心理。科爾曼認為,在歌劇中,期待是最為重要的審美心理:人們在焦躁中等待,一種緊張在不斷積累和增長,等待一個必然到來的,在預料之中的,但又遲遲不出現(xiàn)的結果。?輥?輮?訛正是這樣的期待心理,使戲劇高潮積攢的能量轉化為情感高潮,并在兩種高潮的互相成就中促成歌劇最終的綜合高潮。
在第三幕的結尾處,突如其來的山洪作為一個突發(fā)事件,造成了重大危機,使這處情節(jié)成為一個戲劇高潮。所有人驚慌失措地喊著“山洪來了”,絕望地呼喚“救救孩子,救救彩虹”。然而,在一片混亂中,遭遇山洪的主人公失去音信。樂隊以充滿壓迫感的音響,營造著低壓的氣場與緊張的氣氛,人們焦躁不安地等待最終的消息。
當尾聲幕布開啟,人們等來了最后的結局。彩虹老師為保護學生而在山洪中犧牲,所有的焦急與期待此刻全部成空,絕望與悲痛的氣息開始在空氣中蔓延。人們在期待心理中一步步積蓄的能量、壓抑的情感,需要在此刻得到徹底宣泄。此刻期待一個明確的音樂呈示,使強有力的情感得到宣泄,使期待心理得到滿足。于是,這段合唱來的正逢其時。從人們陰郁的合唱,到周洛平失神的回憶,再到最后大家悲痛的呼喚,這部歌劇迎來了情感高潮。
這里的處理與其說是戲劇的需要,不如說是音樂的需要。在戲劇高潮的情節(jié)中產生的遺憾與錐心的痛苦,在音樂中得到抒發(fā)與化解,人們將悲痛的力量轉化為對英雄的崇敬,充滿希望地相信,彩虹化作了彩虹,帶著所有美好永遠停駐人間。音樂轉化了戲劇氣氛,為戲劇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最終在歌劇的綜合高潮中揭示了主題。在這段戲劇高潮與情感高潮的對比中可以看出,音樂以對比原則調配戲劇節(jié)奏,完成了音樂承載戲劇的使命,成為戲劇的生命和靈魂。
《夏日彩虹》通過以童聲元素凝合戲劇結構、以對比原則調配戲劇節(jié)奏,很好地完成了音樂的戲劇性使命,最終實現(xiàn)音樂主導戲劇、音樂承載戲劇的藝術追求,成功講述了一個引起共鳴的故事。歌劇的戲劇性不僅是歌劇音樂永恒的追求,更是優(yōu)秀故事的承載之所和國際標準的直接體現(xiàn)。正像作曲家郝維亞所說:“歌劇有足夠的藝術價值和特點,有中國人獨特的對世界的理解和情感的表達,歌劇是一個中國人,一個中國藝術家,表達中國當代情感的一個平臺,也是西方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輥?輯?訛
① 2021年9月6日,筆者采訪作曲家郝維亞的記錄。
② 楊燕迪《論歌劇音樂的戲劇功能》,《音樂藝術》2019年第4期,第17頁。
③ 居其宏《歌劇美學論綱》,安徽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21頁。
④ [美]約瑟夫·科爾曼《作為戲劇的歌劇》,楊燕迪譯,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237頁。
⑤ 同②,第11頁。
⑥ 同③,第237頁。
⑦ 2021年9月6日,筆者采訪作曲家郝維亞的記錄。
⑧ 同②,第13頁。
(責任編輯? 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