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藝(廣東省廉江市婦幼保健院,廣東 廉江 524400)
皰疹性咽峽炎為臨床較為常見小兒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致病原為柯薩奇A組病毒,少數(shù)患者由EB病毒或支原體感染引起,具有高發(fā)病率、發(fā)病急促等特點,嚴重者會有持續(xù)高熱、乏力等全身癥狀,嚴重影響患兒生命健康[1]。臨床通常將抗病毒、抗生素、退熱類西藥作為治療皰疹性咽峽炎常用藥物,但存在一定副作用,易引起機體耐藥性。開喉劍噴霧劑作為中藥制劑,具有毒性小、藥效發(fā)揮持久等優(yōu)勢,可清熱解毒、消腫祛風,安全性較高[2]。為進一步觀察開喉劍噴霧劑治療對皰疹性咽峽炎患兒的臨床療效,本文通過對92例患兒進行研究,旨在探討對臨床療效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2020年2月-2021年6月廉江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皰疹性咽峽炎患兒共計92例,按照隨機摸球法分成A組(46例)與B組(46例),A組男性、女性分別為24例、22例,年齡在1-6歲,平均為(3.49±1.02)歲,發(fā)病時間在5-32h,平均為(19.84±4.25)h;B組男性、女性分別為25例、21例,年齡在1-7歲,平均為(3.55±1.07)歲,發(fā)病時間在6-32h,平均為(19.97±4.29)h。將上述基線資料錄入統(tǒng)計學軟件,兩組患兒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可以進行臨床試驗。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檢查符合《皰疹性咽峽炎診斷及治療專家共識》中的相關臨床診斷標準;②患兒發(fā)病3d內入院,入院前未接受過相關藥物治療;③患兒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患兒對研究用藥存在過敏現(xiàn)象;②患兒合并其他嚴重慢性疾病或先天性疾病;③患兒治療依從性較差。
1.3 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抗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治療。B組給予利巴韋林噴霧劑治療,10mg/kg,1次/d。患兒體溫超過39℃則給予乙酰氨基酚栓以及布洛芬混懸液交替使用。給予維生素C、維生素B6靜脈滴注營養(yǎng)補液促進口腔黏膜愈合治療。A組在B組的基礎上采用開喉劍噴霧劑治療,每次噴3-4下,每隔3h噴1次。噴藥后20-30min內需禁水、禁食,兩組患兒均進行持續(xù)5-7d的治療。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體溫恢復正常狀態(tài)為顯效;臨床癥狀部分改善,且體溫恢復正常為有效;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甚至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比較兩組炎性因子水平,在治療前后分別于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患兒5ml靜脈血,以3500r/min的速度進行離心處理,離心時間為10min,將上層清液取出備用,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CRP)水平。③比較兩組癥狀緩解時間,觀察兩組患兒流涎、退熱、咽痛、皰疹等癥狀消失時間。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數(shù)資料(臨床療效)表示方式為[n(%)],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炎性因子水平、癥狀緩解時間)表示方式為(±s),行t檢驗,錄入SPSS25.0統(tǒng)計學軟件,以α=0.05為標準,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與B組(82.61%)比較,A組(97.83%)有著更高的治療總有效率(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在IL-2、IL-6、TNF-α、CRP水平上,兩組治療前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較治療前有著更低的水平(P<0.05),與B組比較,A組水平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 IL-2(g/L) IL-6(ng/ml) TNF-α(g/L)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組 46 14.67±3.24 6.49±1.62a25.47±3.82 14.65±2.52a20.91±3.23 6.27±1.74a 22.79±3.35 9.97±2.48a B組 46 14.82±3.30 10.55±1.78a25.59±3.88 19.93±2.46a20.42±3.28 12.89±1.96a22.86±3.31 16.12±2.63a t 0.220 11.441 0.149 10.169 0.722 17.131 0.101 11.539 P 0.826 0.000 0.882 0.000 0.472 0.000 0.920 0.000
2.3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對比 與B組比較,A組有著更短的癥狀緩解時間(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s,d)
表3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s,d)
組別 例數(shù) 流涎消失 退熱 咽痛消失 皰疹消失A組 46 2.33±0.38 1.58±0.46 2.14±0.42 3.02±0.54 B組 46 4.09±0.60 2.39±0.51 3.97±0.56 4.65±0.59 t 16.808 7.999 17.731 13.822 P 0.000 0.000 0.000 0.0000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以夏秋季為多發(fā)季節(jié)的小兒常見病毒性、傳染性病癥,患兒年齡偏低,各組織器官尚未得到完善發(fā)育,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較弱,易遭受病毒、細菌侵襲,引起皰疹性咽峽炎[3]?;純和ǔ0殡S著扁桃體、軟腭、咽后壁等部位皰疹及高熱癥狀,若病情進一步發(fā)展,于皰疹破損處形成潰瘍,產生強烈的疼痛感,導致患兒流涎、哭鬧,如果病情無法得到及時控制,將引起多種器官炎性病變,對患兒生命安全及生長發(fā)育造成極大威脅[4-5]。
利巴韋林屬于治療皰疹性咽峽炎的常用藥物,具有較好的抗病毒效果,但長期使用,容易使患兒機體產生一定的耐藥性,影響藥效發(fā)揮。中醫(yī)將皰疹性咽峽炎歸為“喉痹”范疇,認為主要由脾胃積熱、熱毒侵襲所引起[6-7]。開喉劍噴霧劑是一種由薄荷腦、蟬蛻、山豆根及八爪金龍等提取制成的中藥噴霧,其中,薄荷腦具有疏風解毒、清熱止痛的功效,蟬蛻具有利咽透疹、息風散熱的功效,山豆根具有利咽瀉火、消腫解毒的功效,八爪金龍具有祛痰散瘀、消腫利濕的功效[8-9]。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蟬蛻可促進患兒煩躁情緒的緩解,具有阻斷神經節(jié)、抗驚厥的作用;薄荷腦具有消炎止癢、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咽喉疼痛感[10]。本研究中,A組臨床療效與B組比較,前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更高,究其原因是開喉劍噴霧劑含有多種消腫抗菌的藥物,有助于潰瘍面愈合,抑制細菌增殖,促進抗病毒能力的提高,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皰疹性咽峽炎患兒體內存在一定的炎癥反應,隨著炎癥狀況的加劇,IL-2、IL-6、TNF-α、CRP等水平不斷升高,因此可將其作為判斷病情發(fā)展的重要指標。本研究中,A組炎性因子水平與B組比較,前者IL-2、IL-6、TNF-α、CRP水平明顯更低,這提示開喉劍噴霧劑具有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進患兒炎癥狀況改善的作用。此外,A組癥狀緩解時間與B組比較,前者流涎、退熱、咽痛、皰疹消退時間明顯更短,究其原因是因為該藥物含有薄荷腦等成分,具有較強的清涼感,緩解患兒咽喉腫痛,促進其治療依從性提高,縮短癥狀消退時間。
綜上所述,皰疹性咽峽炎患兒采用開喉劍噴霧劑進行治療,可促進機體炎癥狀況的改善,對提高臨床療效、縮短癥狀緩解時間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