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 黃 玥
雨滴擊打在車窗玻璃上。
大巴車上的電視播報著新聞:正值建黨一百周年之際,近日,退役軍人事務(wù)部聯(lián)合各大網(wǎng)站積極展開“為烈士尋親”網(wǎng)絡(luò)系列活動……
李承穿著一身黑衣癱坐在座位上,從包里摸出一張被折去一半的泛黃老照片,陷入沉思。
車水馬龍的街道上,來往談笑的行人和來回穿梭的車子融成一幅熱鬧的景象。
紅軍照相館靜靜佇立在巷子的盡頭。
李承心不在焉地手拿鑰匙摸索著門上的鎖扣,身后一個戴眼鏡的男人叫住了他。
周林:李叔,回來了?
周林撿起地上掉落的老照片:叔,這是你的吧?
李承緩緩轉(zhuǎn)過身,遲鈍著點了點頭:哦。
周林將折去的一半展開,喃喃自語:這怎么還折起來了?咦,這是你和……
照片上是一個小男孩牽著父親的手,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沒等周林反應(yīng),李承一把將照片從周林手里扯了過來:不用你管,給我!
李承走進照相館,將大門重重地關(guān)上。
周林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櫥窗墻上掛著幾張約十寸的模糊人像照片,照片上還浸著剛擦洗過的水漬,旁邊寫著:為烈士尋找親人。
李承手提著水桶從櫥窗繞到柜臺邊。
狹小的照相館里黑漆漆的。
李承擦干手,將抹布丟進桶里,從褲兜里掏出一張汽車票若有所思地看著,又走到墻上的日歷前,將四月十五日這一天用紅筆重重地圈了起來。
李承放下筆,點燃了一支煙。
李承坐在冰冷的柜臺前,熟練地在柜臺上分揀著照片,沒一會兒幾張照片就分完了。
吳桂云走進照相館,向柜臺里張望著。
李承看向吳桂云:今天還不能拿照片,回去吧。
吳桂云:我爹參軍前帶我來照的照片,我等了兩個月了,怎么還不能取?
李承起身:那你稍等,我現(xiàn)在給你找。
李承繞過柜臺朝吳桂云走去,從兜里掏出手機。
李承:喂,周林,你媽在我這兒呢。
半晌,周林右手提著一袋雞蛋,左邊夾著公文包,喘著粗氣走進照相館。
周林:媽!
李承指著吳桂云:這兒呢!
周林將雞蛋放在柜臺上,又看了看李承的臉色。
周林:忙著呢,李叔?
李承抬起頭瞥了一眼周林,又看了看桌上的雞蛋:你說說,她每天都杵在我這門口,我也不能次次都幫你看著。
周林將雞蛋往李承面前推了推:得虧李叔看著。這雞蛋新鮮,李叔盡快吃。
李承沉默著將分揀好的照片放進柜子里。
李承:你說我每天都得配合她說一遍,老太太怎么就對那張照片這么執(zhí)著呢?
周林:唉,俗話說活要見人,死要見尸,結(jié)果這兩樣都沒占著。這倒好,現(xiàn)在得了這個病,什么事情都能忘,就是我姥爺參軍前囑咐她取照片的事兒始終記得。
周林說著扶起吳桂云。
李承將車票放進包里:最近我得回趟鄉(xiāng)下,你看好你媽,叫她別亂跑。
周林若有所思:我知道,你說,這么突然的事兒擱誰都……
李承欲言又止:那天我……
周林看出了李承的難言之意,便岔開了話題,扶起吳桂云:過幾天我也盤算著帶我媽回鄉(xiāng)下,沒準兒這癡呆能好些。
周林和吳桂云走出照相館,兩人在夜色中走遠了。
李承和父親面對面坐在木桌前,窗外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
父親看著桌上的背包:你爹還沒死呢,翅膀硬了?
李承板著臉:我就是要進城。
父親猛地站起來拍著桌子:不準去!
李承一臉倔強地看著父親:我才不要像你一樣,一輩子窩在山溝溝里守著一塊塊墓碑。(閃回完)
星星點點的路燈點綴著暗淡的天色,風刮得很緊,一根根針尖兒似的雨四處紛紛揚揚。
重重的砸門聲將李承從夢中驚醒。
李承披上外衣打開門,只見一個喘著粗氣的男人在門口來回踱步。
周林:叔,看到我媽了嗎?
李承:今天沒來,怎么了?
周林:我媽,我媽沒回來。
李承:先別急,咱們一起去找!
李承從一旁拿起外套,兩人一前一后走出照相館。
周林輕輕地關(guān)上病房門。
李承站在病房門口等待著。
周林:李叔,你不是今天回老家嗎?
李承:我正要去車站呢,你媽怎么樣了?
周林取下眼鏡,揉著雙眼:醫(yī)生說這幾個月我該多陪陪她,趁她還記得。
李承:照片帶了嗎?
周林遲疑地從兜里摸出兩張泛黃的黑白照片:真能合成?
李承雙手接過照片:放心吧,無論如何我也得試試。
字幕:2021年4月15日。
車載電視播放著新聞:在政府、媒體以及烈士陵園的配合下,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截至4月15日24點,“為烈士尋親”平臺取得階段性成果,多座烈士陵園的故事進入大眾的視線……
李承在座位上坐直身子。
窗外的霧散了,雨漸漸停了,紅軍村的界碑出現(xiàn)在窗外。
一個頭發(fā)花白的男人向車站里張望著。
李承從車站里走出來。
三叔笑瞇瞇地迎了過去,接過李承手上的包:這次不走了吧?城里的事兒都處理好了?
李承支吾了半天才開口:其實在城里挺好。
三叔:以后有的是時間慢慢兒講,走,先回家。
三叔走在前面,一路上帶著笑意不時向李承介紹著這些年鄉(xiāng)村風貌的變化。
李承走在后面心不在焉地附和著。
兩人一前一后走在曲折的小路上。
李承四下環(huán)顧著整個房間。
老屋不大,但收拾得井井有條,房間里陳舊的木床上鋪了新床單。
三叔將包放到桌上:這屋你嬸兒都給你歸置好了。
三叔正說著,三嬸兒系著圍裙從廚房里走來。
三嬸兒拉著李承往屋里走:這是嬸兒自家的土雞蛋,這個是我們自己種的花生……
李承打斷道:嬸兒,不用麻煩了。
三叔憨笑道:客氣啥?
李承坐下,欲言又止。
三叔一邊將李承包里的東西一件一件拿出來,一邊繼續(xù)和三嬸兒念叨著:過些日子在房子前面的院子里種些菜,再把這老墻刷一刷。
三嬸兒:承兒,你說呢?
李承笑了笑。
三叔和三嬸兒說得更加起勁。
三嬸兒:老頭子,就這么辦!我也是這么想的!
李承:三叔,我其實……
三叔從包的夾層里摸出一張照片:唉,這不是你小時候過生日和你爸照的嗎?怎么折了?
三叔說著將照片展開。
李承突然大聲說:我沒打算回來,你們別忙活了。
李承說著,竄起身一把從三叔手里搶過照片,揉成了一團。
三叔和三嬸兒不明所以地看著李承。
三叔愣了愣,提高了嗓音:什么意思?你不回來了?那你爸沒做完的事兒咋辦?撒手不管了?
李承攥著照片,沒說話。
三叔看著被揉成一團的老照片,沉默不語。
李承猛地站起身:他在這山溝里還沒守夠嗎?我不想走他的老路。
三叔頓時怒氣沖沖,起身拽著李承走到窗邊:什么老路?看到對面山坡了嗎?那是千千萬萬的老紅軍,那是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士!有人守著,他們才算有個家!
三叔指著李承:你爸還尸骨未寒,你就撒手不管了?連你爸的照片都恨不得藏起來!
李承掙脫三叔。
三叔將門邊墻角的木盒抱過來,重重地砸在地上,木盒里的紙片散落一地。
李承愣在原地,反應(yīng)過來后趕忙蹲下將紙片手忙腳亂地塞回箱子。
地上散落的紙片是被剪下的舊報紙。
李承的手懸在半空中顫抖著,雙眼直勾勾地盯著手中的紙片,紙片上是父親與陵園烈士家屬的合影。
合影里的父親手里拿著錦旗,蒼老的臉上掛著李承印象里從未有過的笑容。
大顆大顆的淚珠滴落在報紙上,浸濕了版面中的照片。
李承任憑眼淚不住地往下流,半晌才開口:爸,我這就回來,哪兒都不去了……
電視里播報著新聞:烈士尋親活動取得巨大成果,已經(jīng)有近千位烈士找到了自己的家人。活動中,我們也關(guān)注到那些默默守護著他們的守墓人,我們應(yīng)該為他們的堅守點贊……
李承緊緊抱著殘破的木盒子,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電視屏幕。
柜臺前,李承盯著合成的黑白照片長舒了一口氣,將照片裝進了微微泛黃的白色相片紙袋里。
周林推著坐在輪椅上的吳桂云走進照相館。
李承向周林微微點頭,俯下身子,將照片輕輕放在了吳桂云的手上。
吳桂云接過照片,手指輕輕撫過照片里身穿軍裝的父親,蒼老的手不住顫抖。
吳桂云將照片捂在胸口,眼里的淚珠不停地打轉(zhuǎn)。
周林走到吳桂云面前蹲下身子,緊緊地握著吳桂云的手,轉(zhuǎn)過頭沖李承做了個“謝謝”的口型。
李承對周林輕輕點了點頭。
良久,周林將李承拉到一邊:真沒想到能了了我媽這個執(zhí)念,謝謝了。前些日子醫(yī)生說老太太可能連自己都會忘記,我就在政府新開的烈士尋親網(wǎng)站上發(fā)布了我們的信息,沒想到二十多年都沒消息,這次居然找到了。
李承:真的?
周林:真的,一會兒我們就啟程去陵園,這回真的要見面了。
李承:我也要回老家了,以后可要看好老太太了。
李承目送周林和吳桂云在夕陽下走遠。
李承打開“為烈士尋親”網(wǎng)站,將櫥窗里的烈士照片上傳到了政府尋親網(wǎng)站上。
李承關(guān)了電腦,轉(zhuǎn)身拿起包走出大門。
李承坐在大巴車里,從兜里拿出一個白色紙袋,抽出皺巴巴的照片攥在手心,緩緩地將照片的另一半展開,又從老照片下抽出一張一模一樣的嶄新的照片。
照片里的父子二人手牽著手笑得格外燦爛。
照相館逐漸消失在后視鏡里,紅軍村逐漸出現(xiàn)在前方。
(畫外音)誠摯感謝社會各界對“為烈士尋親”網(wǎng)絡(luò)活動的大力支持,本臺記者將持續(xù)關(guān)注此次活動,發(fā)掘更多英烈事跡,講述更多紅色故事。
(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