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青
在我國部分地區(qū),肺癌的發(fā)病率仍然具有較高的態(tài)勢,在部分高危人群中,肺癌的整體發(fā)病呈現(xiàn)出了明顯的年輕化或者低齡化的趨勢[1]。在研究肺癌病情進展的機理中發(fā)現(xiàn),細胞因子或腫瘤調(diào)控蛋白能夠在肺癌的病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調(diào)控作用。癌胚抗原(CEA)是一種非特異性腫瘤標志物,在癌細胞異常分裂的過程中,CEA的表達會明顯升高[2];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能夠調(diào)控癌細胞轉錄基因程度,影響到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征;細胞角蛋白19(CYFRA21-1)是癌細胞骨架結構,在癌細胞異常凋亡的過程中,CYFRA21-1的表達可明顯上升[3];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是神經(jīng)內(nèi)分泌來源或者間質來源惡性腫瘤標志物,在腫瘤細胞異常增殖的過程中,NSE的表達同樣可明顯上升[4-5]。本次研究對CEA、ProGRP、NSE、CYFRA21-1蛋白的表達及其對肺癌的診斷價值進行探討,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經(jīng)病理學檢查確診的肺癌患者80例作為肺癌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40例作為良性組。
肺癌組,年齡44~75歲,平均(60.6±10.2)歲,性別男性47例、女性33例,病理學類型:肺腺癌66例、肺鱗癌14例;TNM分期:Ⅰ期11例、Ⅱ期36例、Ⅲ期20例、Ⅳ期13例。良性組,年齡37~75歲,平均(58.5±11.4)歲,性別男性21例、女性19例;肺纖維瘤24例、肺結核16例。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入選標準:①入選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肺癌診斷標準[6];②患者均經(jīng)過胸部CT、MRI和纖支鏡病理學活檢證實;③均為首次確診肺癌患者,且無放化療史。
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部位腫瘤;②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疾??;③類風濕性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
本研究使用貝克曼庫爾特公司UniCel DxI 800免疫發(fā)光儀器對CEA、ProGRP水平進行檢測分析,配套試劑盒購自北京九強生物公司。使用ELISA法對NSE、CYFRA21-1水平進行檢測分析,采用十字交叉的方法進行抗原濃度的測定。
血清癌胚抗原(CEA)>5.0 ng/ml判斷為陽性、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38.0 pg/ml判斷為陽性、細胞角蛋白19(CYFRA21-1)>3.3 ng/ml判斷為陽性、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13.0 ng/ml判斷為陽性。四項指標聯(lián)合應用時,其中一項陽性即判斷為陽性、均為陰性則判斷為陰性。
肺癌組患者的血清CEA、ProGRP、NSE、CYFRA21-1水平顯著高于良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肺癌組和良性組的血清CEA、ProGRP、NSE、CYFRA21-1水平比較
血清CEA、ProGRP、NSE、CYFRA21-1單獨及聯(lián)合應用鑒別診斷肺癌與病理學結果對照見表2;根據(jù)表2計算各項指標單獨及聯(lián)合鑒別診斷肺癌的臨床價值,見表3。血清CEA、ProGRP、NSE、CYFRA21-1聯(lián)合應用鑒別診斷肺癌的靈敏度、特異度、漏診率和誤診率分別為87.00%、80.00%、12.50%和20.00%。
表2 血清CEA、ProGRP、NSE、CYFRA21-1單獨及聯(lián)合應用鑒別診斷肺癌與病理學結果對照表/例
表3 各項指標單獨及聯(lián)合應用對肺癌的診斷價值/%
在環(huán)境因素、遺傳因素等的綜合性作用下,遺傳突變的癌細胞逃脫免疫監(jiān)察機制,最終可形成肺部局部惡性腫瘤。在合并有EGFR基因突變的群體中,肺癌的發(fā)病率或者發(fā)病風險會升高[7-8]。根據(jù)流行病學研究指出,肺癌患者治療后的總體生存時間不超過36個月,遠期復發(fā)轉移的風險較高,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風險也明顯上升[9-10]。臨床上對于肺癌的早期診斷,能夠在手術治療、早期臨床干預方面發(fā)揮作用,從而改善肺癌患者的臨床結局。影像學檢測如胸部CT檢查,雖然能夠提高早期肺癌的診斷效能,但影像學檢查診斷肺癌的漏診率較高,其對于肺癌診斷的靈敏度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在腫瘤細胞發(fā)生的過程中,腫瘤蛋白即可出現(xiàn)明顯的波動,外周血中相關蛋白可明顯上升。因此臨床上通過檢測肺癌患者血清中腫瘤調(diào)控蛋白,可以為臨床上肺癌的診斷提供借鑒和參考。雖然CA199或者鱗狀細胞癌抗原等能夠在肺癌的診斷過程中發(fā)揮作用,但CA199等診斷肺癌的靈敏度不足35%,其對于肺癌診斷的特異度較低[11-12]。
CEA是非特異性的腫瘤標志物,在癌細胞異常分裂的過程中,早期未分化成熟的癌細胞可以顯著釋放CEA,進而導致外周血中CEA的上升[13];ProGRP主要表達于胃黏膜上皮細胞,并在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發(fā)生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發(fā)現(xiàn),ProGRP還能夠調(diào)控腺體來源的肺癌上皮細胞的增殖過程,導致癌細胞增殖速度的加快[14];NSE是腺癌細胞分裂過程中釋放的糖蛋白成分,其能夠參與到腫瘤細胞的粘附過程[15];CYFRA21-1是細胞角蛋白骨架成分,能夠影響到腫瘤細胞的浸潤和變形過程,最終促進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16]。
本次研究主要通過檢測肺癌患者血清中不同腫瘤蛋白的表達情況,發(fā)現(xiàn)在肺癌患者中,CEA、ProGRP、NSE、CYFRA21-1蛋白的表達水平均明顯的上升,高于肺部良性病變組,統(tǒng)計學差異明顯,提示在肺癌患者中存在明顯的相關指標的高表達。CEA、ProGRP、NSE、CYFRA21-1的高表達主要與肺癌細胞異常分裂或者增殖過程中糖蛋白的過度釋放有關,同時釋放的CEA、ProGRP、NSE、CYFRA21-1還能夠影響到肺癌細胞的浸潤和粘附過程,加劇肺部惡性腫瘤的進展??诐嵉萚17]研究者也發(fā)現(xiàn),CYFRA21-1的表達濃度在肺癌患者中會隨著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進展而升高,在臨床分期較晚或者合并有縱膈淋巴結轉移的患者中,CYFRA21-1的表達濃度可持續(xù)性上升。本次研究重點探討了CEA、ProGRP、NSE、CYFRA21-1的診斷學價值,發(fā)現(xiàn)在肺癌患者中,CEA、ProGRP、NSE、CYFRA21-1在單獨診斷的過程中均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其診斷的靈敏度很低,診斷的特異度雖然超過了50%,但是診斷的漏診率或者誤診率仍然較高。相關指標單獨診斷漏診率較高,主要由于不同指標僅對于特定來源或者病理類型的肺癌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而對于其他類型肺癌檢出的靈敏度較低。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研究者[14-15]并不認為ProGRP能夠輔助參與到肺癌的診斷過程,認為ProGRP對于肺癌僅具有預后參考價值,而無診斷價值。本研究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CEA、ProGRP、NSE、CYFRA21-1進行檢測,可以顯著提高肺癌的診斷效能。
綜上所述,在肺癌患者血清中,CEA、ProGRP、NSE、CYFRA21-1的表達明顯上升,臨床上通過檢測CEA、ProGRP、NSE、CYFRA21-1,可以提高肺癌的診斷效能。但在臨床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仍然需要結合影像學檢查,從而避免漏診和誤診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