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文新
(彰武縣水利事務服務中心,遼寧 彰武 123200)
經(jīng)過長期努力,阜新市初步形成了防汛總體預案、應急搶險方案、避險轉移方案、洪水調度方案、防御洪水方案的“1+4”防汛預案體系,其中防汛總體預案是阜新市防汛工作的規(guī)范性文件。由不同的部門負責對以上預案的編制,但防御洪水指標、洪水調度指標、防汛應急響應指標、預警指標的運用和描述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協(xié)調或不一致問題[1-2]。據(jù)此,本文深入分析了重點預案指標,為有效解決指標不協(xié)調帶來的問題提出預案編制對策建議。
目前,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洪水預警和暴雨預警屬阜新市涉及防汛的主要預警信息,這也是阜新市啟動防汛應急響應的關鍵依據(jù),具體如下:
(1)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部門負責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的發(fā)布,可以分為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預警。
(2)洪水預警。水務部門負責洪水預警的發(fā)布,一般分為洪水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預警,其中阜新境內12條主要河道、16個重點斷面50 a一遇以上、20~50 a一遇、5~20 a一遇、5 a一遇以下洪水的洪峰流量為主要洪水預警標準。
(3)暴雨預警。氣象部門負責暴雨預警的發(fā)布,通常分為暴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預警,其中24 h、6 h、1 h實際降雨量或預報降雨量為主要暴雨預警標準。
一般地,將防汛相應分為預警響應和預防行動響應兩種類型,具體如下:
(1)預警響應。根據(jù)洪水和暴雨危害程度、發(fā)展態(tài)勢及預警級別,市防指啟動預警響應,從高到低分為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預警響應。
(2)預防行動響應。預防行動響應主要是各分指揮部(簡稱分指)及市防汛指揮部辦公室(簡稱防汛辦),在氣象臺未發(fā)布暴雨預警響應而發(fā)布暴雨預報時所采取的預防行動,有關指標如表1。
實踐表明,不同河道具有完全不同的洪水調度指標,阜新市主要河道全部以流量為洪水調度標準。
(1)養(yǎng)息牧河洪水調度指標。采用后新秋監(jiān)測站的洪峰流量Q后m作為養(yǎng)息牧河洪水調度指標,各流量級別指標如表2。
表1 預防行動響應指標
(2)饒陽河洪水調度指標。采用東白城子監(jiān)測站的洪峰流量Q東m作為饒陽河的洪水調度指標,各流量級別指標如表3。
(3)大凌河洪水調度指標。采用阜新市監(jiān)測站的洪峰流量Q阜m作為大凌河河的洪水調度指標,各流量級別指標如表4。
防洪搶險屬于洪水防御的重點,其指標重點為不同指標流量對應不同的搶險措施,具體如下:
(1)養(yǎng)息牧河防御洪水指標。以小荒地水文站洪峰流量Q小m作為養(yǎng)息牧河防御洪水控制指標,其防御措施如表5。
(2)饒陽河防御洪水指標。以東白城子監(jiān)測站的洪峰流量Q東m作為饒陽河防御洪水控制指標,然而對不同流量預案中的集中性防御措施空缺。
(3)大凌河防護洪水指標。以阜新監(jiān)測站的洪峰流量Q阜m作為大凌河防御洪水控制指標,其防御措施如表6。
表2 養(yǎng)息牧河洪水調度指標
表3 饒陽河洪水調度指標
表4 大凌河洪水調度指標
阜新市的海州區(qū)、太平區(qū)、新邱區(qū)、細河區(qū)、清河門區(qū)和彰武縣都制定了山洪災害防御預案,并且轉移指標基本明確,如表7。
表5 養(yǎng)息牧河洪水防御指標
若單從自身的角度上,以上各個預案的前后協(xié)調性尚可,但考慮到現(xiàn)階段已發(fā)布實行的響應和預警,從橫向比較上各類預案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
(1)防汛響應、洪水預警、暴雨預警均與預案指標缺少協(xié)調性內容。受歷史條件限制,阜新市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調度員的指標都以實測流量為主,但防汛應急響應、洪水預警、暴雨預警等對防汛應急和洪水有著重要指示作用的卻沒有能夠作為洪水防御及洪水調度的重要質保。山洪災害防御沒有將防汛應急響應、暴雨預警作為避險轉移的重要指標,其群眾轉移準備以實測降雨量為主要指標[3]。
表6 大凌河洪水防御措施
(2)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調度員指標描述不一致。防御洪水方案與洪水調度預案的流量指標描述有所差異,例如有的河道用“流量為”、“達到流量”、“出現(xiàn)流量”等詞語。其中,養(yǎng)息牧河防御洪水方案和饒陽河洪水調度預案對防御洪水方案指標、洪水調度預案指標描述相對比較好,流量指標和應對措施在饒陽河防御洪水方案中存在明顯的不集中分散現(xiàn)象。
(3)各河道洪水調度的洪水標準不一致。饒陽河洪水調度的洪水標準為超50 a、50 a、20 a、10 a和5 a一遇,設計洪水與洪水調度具有較高的吻合度,既符合各級防指在應急狀態(tài)下的工作習慣和思路,又與遞增的洪水變化規(guī)律相符。然而,其他河道的洪水調度流量也符合遞增的變化規(guī)律,但缺少能夠明確指示洪水重現(xiàn)期的標準。養(yǎng)息牧河的設計洪水調度標準缺少50 a、10 a和5 a一遇標準,雖然可能無需采取新的措施應對這些重現(xiàn)期的洪水調度,但延續(xù)上一級的調度措施或無需采取調度措施同樣也需要明確。
表7 山洪災害避險轉移指標
(4)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調度預案指標的數(shù)學描述不嚴謹。饒陽河洪水調度預案、養(yǎng)息牧河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調度預案流量指標的數(shù)學描述較為嚴謹,確定一個流量范圍有利于實際工作操作,對流量范圍的界定較嚴謹也有利于實現(xiàn)預案的數(shù)字化建設。然而,其他預案指標的數(shù)學描述不利于實際工作的掌握,描述模糊且比較單一。
(5)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調度員指標缺乏對洪水預報的整體考慮。2005年,國家防汛辦以養(yǎng)息牧河洪水不可預報為前提編制了洪水調度方案,所有指標未考慮洪水向下回調的調度方式而全部按洪水一直向上增長確定,對洪水預報缺乏整體考慮。經(jīng)過長期努力,水文部門針對主要河道實現(xiàn)了洪水預警發(fā)布,雖然難以實現(xiàn)對洪水的精準預報,但基本能夠實現(xiàn)一、兩個洪水量級內的精度預報。因此,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調度預案指標應與洪水預警、洪水預報乃至整個洪水過程相結合,而非單邊增長流量的情況。
(6)個別區(qū)轉移指標不明確,山洪災害防御指標描述不統(tǒng)一。總體上,山洪災害防御指標以多時段降雨量、考慮前期累計降雨量、單一雨量為主,個別區(qū)還沒有明確其轉移指標。各區(qū)的不同狀況可以由多類型的轉移指標來體現(xiàn),但是作為山洪災害防御實際工作更多面向的是山區(qū)基層居民,所以轉移指標要以便于操作、易于理解掌握、簡單可行為主。
(7)預案指標存在斷檔、不連續(xù)的現(xiàn)象。當市氣象局發(fā)布未來24 h全市降雨量超過100 mm以上、50~70 mm、25~50 mm時阜新市防汛應急預案規(guī)定要采取預防行動,可見降雨量處于70~100 mm時未明確預防行動措施[4]。另外,阜新市防汛應急預案對預警響應的響應措施、預報降雨的預報行動給出了明確規(guī)定,但缺少針對不同級別的實際降雨應急響應措施。
山洪災害防御預案、防洪洪水方案、洪水調度預案等各類防汛預案,都應該強化對預案指標應急響應和預警的引領作用,將應急響應和預警作為實施防御措施、調度措施的“哨聲”,將實測雨量或流量以及防汛應急響應、洪水預警、暴雨預警作為重要的預案指標,提升預案指標的協(xié)調性和遞進性。
圖1 養(yǎng)息牧河洪水調度流程
2.2.1 防御洪水方案與洪水調度預案
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調度預案都應該將防汛Ⅲ級以上應急響應、洪水藍色以上預警、暴雨黃色以上預警貫穿到防御洪水和洪水調度過程中去,在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調度預案中增加調度準備環(huán)節(jié),適度合并或細化等級。以阜新市養(yǎng)息牧河為例,在防御洪水和洪水調度中防汛應急響應、洪水預警、暴雨預警的協(xié)調性設計流程,如圖1。
首先,洪水調度指標要確認發(fā)布防汛應急響應、洪水預警或暴雨預警級別,在此基礎上考慮該級別可能實施的洪水調度措施,并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其中,洪水調度準備為必要環(huán)節(jié),這是由于不同的洪水調度措施需要啟用的應急保障物資、設備、人力、工作周期不同,如預報的小洪水調度準備無需執(zhí)行100 a一遇的標準。完成準備工作之后,應結合洪水流量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工程調度措施,在工程管理單位層面、指揮部層面這些調度措施的詳盡程度不同,應考慮具體職責合理制定[5-8]。
洪水調度預案與防御洪水方案基本相同,依據(jù)實測洪水流量采取防御措施之前也要增加確認發(fā)布防汛應急響應、洪水預警或暴雨預警級別,并考慮該級別可能實施的防御措施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完成準備工作之后,要結合洪水流量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洪水防御措施。
2.2.2 山洪災害防御預案
山洪災害防御預案應該將防汛Ⅳ級以上應急響應、暴雨黃色以上預警貫穿到山洪災害防御過程中去,圖2反映了其邏輯流程。
圖2 避險轉移邏輯流程
2.2.3 防汛應急預案
結合以上分析,阜新市防汛應急預案需要增加不同級別實際降雨的應急響應措施、全市平均70~100 mm降雨的預防行動措施兩部分內容。
(1)保持洪水防御措施、洪水調度措施與洪水預警的一致性,增強對洪水防御和洪水調度時洪水預報、洪水預警的指引作用。為進一步增強描述洪水調度指標流量的嚴謹性,建議洪水防御和洪水調度的流量描述均執(zhí)行饒陽河流量描述形式。
(2)強化山洪災害防御措施、山洪與暴雨預警指標的關聯(lián)度,增強山洪災害防御與預警的協(xié)調性。統(tǒng)一各河道洪水預防和洪水調度標準,統(tǒng)一采用超200 a、200 a、100 a、50 a、20 a、10 a、5 a一遇的洪水防御和調度標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化防御及調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