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詩萌 劉志昌 高成英 董 亮 李雙明 劉宏斌
胃癌是胃黏膜發(fā)生惡變的腫瘤,有研究報道,2018年全世界范圍內胃癌新增病例超過100萬例,死亡人數(shù)估計有78.3萬,相當于全球每12個胃癌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胃癌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占總惡性腫瘤的第3位[1]。早期胃癌最好的治療方式是手術切除,術后5年生存率達90%以上,進展期胃癌的主要治療方式是手術切除,術后5年生存率不到30%[2]。近年來,隨著靶向治療領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從多種分子途徑為癌癥治療提供了分子靶點,延長了進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3]。
Aurora激酶是與細胞周期相關的激酶,在細胞的有絲分裂周期中起著調節(jié)作用[4]。Aurora-A激酶過度表達可能導致中心體異常擴增,非整倍體形成以及G2/M期檢查點缺失,從而出現(xiàn)染色體不穩(wěn)定性(chromosome instability,CIN),產生癌前性、癌性、致死性染色體核型,最終導致細胞異質性及異常增殖,是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發(fā)動機[5,6]。Aurora-A已被證實在肺癌、肝癌、宮頸癌、神經(jīng)母細胞瘤等多種腫瘤中過表達和基因擴增,發(fā)揮致癌基因的功能[7~10]。目前, Aurora-A激酶與胃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研究較片面,并且存在一定的爭議。因此本研究通過檢測胃癌組織及配對癌旁組織中Aurora-A的表達情況,分析Aurora-A與胃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的相關性,探討Aurora-A在胃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更多依據(jù)。
1.標本來源:回顧性收集2014年3月~2015年1月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四〇醫(yī)院普外科進行標準D2胃癌根治術86例患者的胃癌組織及配對的癌旁正常組織(距腫瘤邊緣5cm以上)蠟塊,收集患者臨床病理資料和隨訪資料,患者基本情況詳見表1。納入標準:①術前未接受任何新輔助抗腫瘤治療;②術后標本由兩名病理科醫(yī)生確診為胃癌。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的患者;②合并嚴重的心臟、腦、肺、肝臟、腎臟功能損害者;③術后隨訪數(shù)據(jù)丟失者;④術后臨床病理資料(包括患者性別、年齡、腫瘤最大直徑、腫瘤位置、組織病理類型、細胞分化程度、浸潤深度、TNM分期、淋巴結轉移情況、生存時間等)不全者。TNM分期依據(jù)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AJCC)TNM分期標準(第8版)進行。本研究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四〇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學委員會審查通過(批準文件編號:2021KYLL139)。
2.免疫組化:兔抗Aurora-A單克隆(1∶150稀釋)購自美國Cst公司,SP法染色;判讀標準:每張切片隨機選擇5個高倍鏡視野,每個視野里計數(shù)100 個細胞,算出陽性率,求出平均值。應用綜合計量法對著色深度和陽性率進行評分[11]。著色深度評判標準:0分:細胞無著色;1分:淡黃色;2分:棕黃色;3分:棕褐色或黑色顆粒。陽性率評判標準:0分:<1%的細胞著色;1分:1%~10%的細胞著色;2分:11%~50%的細胞著色;3分:51%~80%的細胞著色;4分:81%~100%的細胞著色;根據(jù)著色細胞百分比和著色強度評分的乘積對Aurora-A蛋白的表達分級:0分:陰性(-);1~4分:弱陽性(+);5~8分:中度陽性(++);9~12分:強陽性(+++);將中度陽性或強陽性記為過表達;將弱陽性或陰性記為低表達。
表1 患者基本情況[n(%)]
1.Aurora-A在胃癌組織和癌旁組織的表達情況:Aurora-A主要定位在細胞質,胞核表達較少。胃癌組織中Aurora-A過表達有45例,低表達有41例,癌旁正常胃組織中Aurora-A過表達有13例,低表達有73例,胃癌組織與癌旁正常胃組織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6.64,P<0.05),詳見圖1。
圖1 Aurora-A在胃癌組織和癌旁組織的表達(SP,×200)A.癌旁組織中Aurora-A陰性表達;B.癌旁組織中Aurora-A陽性表達;C~E.依次為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中Aurora-A陽性表達
2.Aurora-A蛋白表達水平與胃癌患者臨床病理的相關性:Aurora-A表達水平與腫瘤病理類型、分化程度、腫瘤最大直徑、浸潤深度、TNM分期、淋巴結有無轉移、脈管有無侵犯、神經(jīng)有無侵犯之間密切相關(P<0.05),與年齡、性別、腫瘤位置之間無明顯相關性(P>0.05),詳見表2。
表2 Aurora-A表達水平與胃癌患者臨床病理的相關性
3.Aurora-A蛋白表達水平與胃癌患者預后的關系:單因素COX回歸分析表明,腫瘤TNM分期、淋巴結轉移、脈管侵犯、Aurora-A蛋白表達對胃癌患者的預后影響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多因素COX回歸分析表明,脈管侵犯和Aurora-A蛋白表達可作為胃癌患者總體生存的獨立相關危險因素,詳見表3。Kaplan-Meier生存分析結果顯示,Aurora-A蛋白低表達的胃癌患者比Aurora-A蛋白過表達的胃癌患者總體生存時間更長(P<0.05),詳見圖2。
表3 胃癌患者單因素和多因素COX回歸分析
圖2 胃癌患者Aurora-A蛋白表達的Kaplan-Meier生存曲線
胃癌是消化道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生、發(fā)展與環(huán)境因素、飲食因素、遺產因素、HP感染、癌前病變、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多種條件共同作用有關[12]。胃癌患者的預后普遍較差,近年來,隨著靶向治療領域的快速發(fā)展,從新的分子途徑尋找癌癥治療的特異性靶點,對進展期胃癌患者的臨床意義重大。
Aurora-A激酶主要在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中,參與指導中心體復制,紡錘體正確組裝,染色單體正確分離,胞質分裂等過程,保證細胞的分裂周期順利完成。Aurora-A激酶在多種腫瘤中高表達,如乳腺癌、食管癌、肝癌、宮頸癌等,與腫瘤的分化程度、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及患者預后密切相關。Aurora-A激酶在子宮肉瘤樣標本的癌成分中高表達,且與淋巴結轉移和血液轉移有關,可以預測子宮癌肉瘤無進展生存期[13]。初虹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Aurora-A激酶在宮頸癌組織和正常組織中均有陽性表達,但在宮頸癌組織中表達最高,且表達水平與癌變程度呈正相關。徐盼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Aurora-A在頭頸部鱗狀細胞癌中顯著高表達,且與腫瘤的分化程度呈負相關,并且Aurora-A高表達患者生存率降低。在三陰性乳腺癌中,過表達的Aurora-A在細胞分裂晚期能夠穩(wěn)定FOXM1的表達并促進細胞的增殖,與患者不良預后顯著相關[16]。Aurora-A在肝癌組織中高表達,且與較晚的臨床分期和淋巴結轉移顯著相關,患者總體生存時間更短[17]。韓旭等[18]研究發(fā)現(xiàn),Aurora-A激酶的表達水平隨著食管鱗癌癌前病變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以上這些結果提示Aurora-A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關系密切,在不同的腫瘤組織中扮演著癌基因的角色。
研究發(fā)現(xiàn)Aurora-A在胃癌組織過表達,與腫瘤浸潤深度、TNM分期、淋巴結有無轉移、脈管有無侵犯密切相關,提示Aurora-A參與腫瘤的脈管浸潤、淋巴結轉移過程,使腫瘤的遷移和侵襲能力增強,腫瘤的惡性程度增加。研究還發(fā)現(xiàn)Aurora-A與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關,Aurora-A過表達使細胞阻滯在幼稚細胞階段,與成熟細胞異型性明顯,提示Aurora-A參與調節(jié)腫瘤細胞由幼稚細胞分化為成熟細胞的過程。王新平等[19]研究顯示,Aurora-A在胃癌組織的陽性表達與腫瘤細胞分化程度呈負相關。蘭斌等[20]研究發(fā)現(xiàn)Aurora-A在胃癌組織的表達水平越高,腫瘤組織的分化程度越差,腫瘤浸潤深度越深。然而,與之有爭議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Aurora-A在胃癌的表達水平越強,腫瘤分化越好,即惡性程度越低[21]??梢夾urora-A與胃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相關性研究有待于深入探討。另外,研究發(fā)現(xiàn)Aurora-A激酶是胃癌患者預后的獨立風險因素,Aurora-A激酶低表達的患者總體生存時間較長,說明Aurora-A激酶過表達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預后密切相關,Aurora-A激酶可以作為評估預后的潛在標志物。該結果也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Aurora-A是代表惡性表型侵襲性的分子標志物,不僅可以反映癌癥進展程度,還可以作為胃癌預后的獨立標志物[22]。
綜上所述,Aurora-A在胃癌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可能參與胃癌增殖、遷移和侵襲的相關過程,因此,Aurora-A可能作為胃癌的潛在分子靶點,為胃癌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