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安徽建工技師學院,安徽 合肥 230051)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設計的零件也逐漸變得輕薄,以滿足高集成、小型化、多用途等需要。在航空航天領域,薄壁鏤空零件是常見的波導零件,其應用廣泛。
薄壁零件剛度、強度低,加工過程中刀具的切削力會引起工件震動,嚴重影響工件表面質量和尺寸精度,不易保證加工質量。該腔體零件在整體摳制加工時,加工余量大、加工周期長、成本高;該零件強度低,材料去除率高,極易出現(xiàn)尺寸精度難保證、表面質量差等問題,屬于特別難加工零件。根據(jù)薄壁零件的結構特點和加工精度要求,對于薄壁零件,應盡可能選擇高速切削技術來加工。采用高速切削技術,選用合理的加工參數(shù),制作合適的工裝夾具,可有效降低切削力和切削熱,消除工件的殘余應力,以提高薄壁零件的尺寸穩(wěn)定性,同時要兼顧加工效率[1-4]。
由于鋁合金整體薄壁件具有輕量化、強度高和耐腐蝕的特點,因此,近年來薄壁件在航空航天產品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如何運用有效方法,解決鏤空薄壁零件的機械加工問題,顯得非常重要[5]。
該零件是某星載天線的關鍵零件之一,零件局部截圖如圖1和圖2所示。為最大限度減重,采用的是鏤空結構,內腔壁厚僅為0.76 mm。因天線類零件必須滿足電訊指標要求,因此,關鍵內腔尺寸公差為±0.02 mm,幾何公差要求內腔直線度0.02 mm、平面度0.05 mm。加工的主要難點是:結構剛度很低,導致難裝夾、易產生切削應力變形[6]。
圖2 零件反面局部截圖
零件采用鏤空結構,且內腔壁厚僅為0.76 mm,剛度很低,這樣的結構很適合采用高速銑削加工技術。工廠新購置了一批高速銑削加工中心,機床主軸轉速達20 000~24 000 r/min,加速度達到0.5g,并且使用HSK刀柄夾持刀具,以上均滿足高速加工的需求,因此,選擇在高速銑削加工中心使用高速加工技術來加工零件。
工廠由于業(yè)務的轉型,積累了大量真空裝夾加工經驗,但現(xiàn)有的吸盤均不適用于該零件的裝夾。從圖1和圖2可知,可用于真空吸附的接觸面積非常小,因此,不可采用密封圈式(密封圈直徑最小達1 mm)真空吸盤裝夾。筆者參照以往的加工經驗,決定將一批針孔式吸盤進行結構改造,通過試驗驗證吸附力大小來解決裝夾難題。
零件的結構剛度很低,但因電訊要求對內腔提出了“尺寸公差±0.02 mm、幾何公差要求內腔直線度0.02 mm、平面度0.05 mm”的設計要求,在夾緊力足夠的前提下,刀具切削參數(shù)的選擇顯得尤為關鍵。影響加工質量的主要切削參數(shù)包括轉速、走刀速度、切深、徑向余量以及切削次序的選擇等方面[7-8]。每個因素的改變都會影響最終的結果,可以通過正交試驗和實際切削加工工件來選擇最佳的切削參數(shù)。
從圖1中可以看出,在普通真空吸附夾具上,如果使用密封圈把中間通腔隔離加工,就可避免銑通后漏氣;但該零件通槽有312處,此種方法在原有的真空吸附盤上無法實現(xiàn),需要考慮設計一種專用薄壁通腔零件的工裝夾具[9]。
根據(jù)零件的尺寸,按照工作盤上層結構(見圖3)以及下蓋板密封,在圖3中無通槽區(qū)域的中心位置畫φ1.6 mm的孔,共繪制了306個孔,在孔的外圍適當位置,繪制密封槽(見圖3a),便于密封。吸盤工裝的內部結構如圖3b所示。使用該專用工裝,可保證零件加工過程中穩(wěn)定可靠,可有效保證薄壁零件的加工精度[10]。
圖3 吸盤工裝上層正反面示意圖
機械加工過程中,零件的變形影響因素較多,除了加工工藝和成熟的夾具工裝,還需要選擇切削用量。為了節(jié)約試驗成本,本文采用正交試驗的方法針對ap(切深)、F(走刀速度)、S(轉速)、精加工余量控制對零件的變形影響進行試驗[11]。
通過選擇最優(yōu)的切削參數(shù),減小零件的變形。根據(jù)零件的實際情況,主要明確φ2 mm立銑刀精加工時加工參數(shù)ap(切深)、F(走刀速度)、S(轉速)以及精加工余量對零件腔體變形量的影響。
考察指標為零件腔體變形量,單位為mm。
本試驗需考察S(轉速)、F(走刀速度)、ap(切深)、徑向(XY)余量、軸向(Z)余量、切削順序等6個因素,現(xiàn)根據(jù)具體情況選出要考察比較的位級(見表1)。
表1 因素位級表
試驗共有6個因素、2個位級,可選擇L8(27)正交表來安排試驗,具體見表2。
表2 正交試驗方案表
正交試驗結果見表3。
表3 正交試驗結果表
首先從直觀結果可以看出,其最好的條件是A1B1C2D1E1F2;通過計算可知,對于變形量控制,越小越好,通過計算Ⅰ和Ⅱ可以看出,最好的條件是A1B2C1D1E1F2。直觀結果與計算不一致,需要適當修改條件,繼續(xù)進行試驗;從極差R的結果看,切削順序是重要因素,其次是精銑余量和切深ap,在后續(xù)的試驗中,需要選用逆銑,并對精銑余量及切深ap進行重新選擇。
以“計算”的好條件為主,參考“直接看”的好條件,并考慮數(shù)控加工效率等,后續(xù)繼續(xù)進行調優(yōu)試驗,再進行實際上機驗證。最終通過多次調優(yōu)試驗和實際上機驗證,找到了變形量最小的加工工藝參數(shù):逆銑;轉速S=22 000 r/min;走刀速度F=3 000 mm/min;切深ap=0.1 mm;徑向余量0.03 mm;軸向余量0.04 mm。
本文通過對一種航天薄壁鏤空零件加工實踐,介紹了加工工藝制定,通過設計一種專用工裝,解決了此類零件裝夾難題和加工變形問題;通過使用正交試驗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了最佳的加工切削參數(shù)。通過此次加工實踐,為類似零件的加工提供了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