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露
【教學目標】
1.研讀典型事例,感受先生的高尚品格。
2.比較與聯(lián)系人物,體會作者的冷峻和熾熱。
3.創(chuàng)作照片與書信,貼近和深化主題。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了解大概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回憶性散文,是寫那些事情發(fā)生中的人物的事態(tài)。想了解魯迅寫文章期間的心情嗎?
(學生齊讀。)
書桌上的一盆“水橫枝”,是我先前沒有見過的:就是一段樹,只要浸在水中,枝葉便青蔥得可愛。看看綠葉,編編舊稿,總算也在做一點事。做著這等事,真是雖生之日,猶死之年,很可以驅(qū)除炎熱的。
——《朝花夕拾》小引
溫儒敏先生評價魯迅的作品是“肅殺奔涌浩歌”,深入文章去感受。
(板書:肅殺奔涌浩歌)
二、經(jīng)典事例的研讀
你對藤野先生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請勾畫出來,朗讀出來。讀出理解,讀出感情色彩。
明確:①“那坐在后面發(fā)笑的是上學年不及格的留級學生,在校已經(jīng)一年,掌故頗為熟悉的了。他們便給新生講演每個教授的歷史。這藤野先生,據(jù)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扎領結(jié);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在火車上,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車里的客人小心些?!?/p>
他們的話大概是真的,我就親見他有一次上講堂沒有扎領結(jié)。
朗讀指導:藤野先生向?qū)W生介紹自己,話沒說完,被嘲笑沒有帶領結(jié),似乎驗證了他的邋遢、隨意。讀出對于先生衣著不修邊幅,但靈魂上沒有污點的欣賞。
②“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p>
朗讀指導:大大小小的書,囊括古今中外理論。通過閱讀,先生增加自己的力量,從而增加學生的力量。讀出對先生淵博認真的敬佩。
③“我交出所抄的講義,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并且說,此后每個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jīng)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xù)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jīng)學。”
朗讀指導:先生添改講義兢兢業(yè)業(yè),沒有給“我”冷眼,反而給予我特殊的照顧,與別人逆向而行。重讀一連串動詞,讀出不安和感激。關注“骨學,血管學,神經(jīng)學”里使用的逗號,讀得緩慢些。稀缺的不僅是幫助的氣力,還有幫助的毅力。
④“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匀唬@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F(xiàn)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p>
朗讀指導:破折號蘊含了怎樣的情緒?停頓里藏著先生的深思熟慮,藏著先生的溫暖與嚴謹。對比著讀,“自然”后面讀出循循善誘,“然而”后面讀出一絲不茍。
⑤“我因為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尸體?,F(xiàn)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p>
“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朗讀指導:能否把“敬重”換成“害怕”?重讀“敬重”,讀出先生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對中國學生的尊重。能否把“才知道”換成“才好”?重讀“才知道”,讀出先生的專業(yè)志趣和求實精神。
小結(jié):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抑揚頓挫的聲調(diào)!“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diào)……”,這聲調(diào),揭開了師生認識的序幕;“他又叫我去了,很高興地,仍用了極有抑揚的聲調(diào)……”,這聲調(diào),有暖意;“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這聲調(diào),在“我”的生命里存活了二十多年!這聲調(diào),幫助“我”抵御生命里的暴風雨!
三、人物的比較與聯(lián)系
魯迅感嘆: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藤野先生是一位好老師,但是能否稱得上偉大呢?孤立地看起來,不鮮明,兩個人比較與聯(lián)系就鮮明了。
1.比較藤野先生和他們有什么不同點?請在下面的省略號后面補寫你的理解。(PPT)
①“中國留學生……,而你……”
②“仙臺職員……,而你……”
③“愛國青年……,而你……”
明確:①中國留學生喪失責任感、使命感,不擔負求學救國的使命,卻成天游山玩水。頭上的辮子都不剪,更何況心里迂腐的辮子?而你,為中國、為學術,熱心地工作著,不倦地教誨著,真誠地行動著。②仙臺職員優(yōu)待“我”的生活起居,“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說”,他們不能理解“我”為祖國而活,是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的。而你,鼓勵精神,關照心靈。③愛國青年歧視中國人,“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也無怪他們疑惑”,歧視摧毀邏輯,摧毀自尊。而你,摒除偏見,給予無國界的公正、善意、幫助。
2.結(jié)合“我”的處境,把藤野先生和“我”聯(lián)系起來,在關系中感受偉大。(PPT)
周君來的時候是中日戰(zhàn)爭之后,又過了相當?shù)哪陻?shù),很可悲的是,當時日本人還罵中國人……動不動就對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我少年的時候,曾承福田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過漢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國的先賢,同時總存著應該看重中國人的心情,這在周君就以為是特別親切和難得了吧。
——藤野
明確:“我”求醫(yī)時,藤野先生支持。“我”棄醫(yī)時,藤野先生“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藤野先生愛惜“我”,理解“我”,尊重“我”。在充分理解“我”的生存困境、精神困境后,就能理解藤野先生對于“我”的偉大意義。偉大,是對愛國之情的看重與勉勵,勉勵著“我”在救國圖強的道路上奮進!
3.比較著,聯(lián)系著,我們感受到魯迅的冷峻與熾熱。對比朗讀,得其意味,讓文字變成溫度鮮明的語氣。(PPT)
①“東京也無非是這樣?!?/p>
②“實在標致極了?!?/p>
③“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shù)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p>
(這些文字是冷峻的,在PPT中用黑色的字體呈現(xiàn)。)
朗讀指導:①重讀“也無非”,讀出救國道路上無路可走的迷茫。②是反語,讀出諷刺,實在丑陋極了。③重讀“所以”“也無怪”,讀出弱國子民的心酸悲哀,倍感屈辱,卻無力反抗!
①“原來我的講義已經(jīng)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
②“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p>
③“我想去學生物學,先生教給我的學問,也還有用的?!?/p>
④“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fā)現(xiàn),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xù)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p>
(這些文字是熾熱的,在PPT中用紅色的字體呈現(xiàn)。)
朗讀指導:①藤野先生把愛惜和認真給了魯迅,魯迅把它們又給了為中國前途抗爭的青年。后來,魯迅也為青年逐字逐頁改稿,幾乎費去半生功夫。讀時聲調(diào)高昂些,“我”將熾熱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②面對藤野先生的愛惜,魯迅會珍惜,也會可惜。重讀“可惜”,讀出愧疚。③重讀“也還有用的”,這是魯迅熾熱的謊言。④這份熾熱在不斷升溫。熾熱是什么?是外面進行著的夜,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都與“我”有關;是“我”要肩住黑暗的閘門,放別人到光明的地方去;是“我”看到了熾熱,也成為熾熱!讀時聲音要大,聲調(diào)要高。
四、主題的貼近與深化
1.“從他那一面看來,是一去之后,杳無消息了?!濒斞冈O身處地為藤野先生的失望而失落。如果魯迅寄出了一封信,會寫些什么?通過創(chuàng)作,我們貼近魯迅,也貼近更深刻的自己。(PPT)
(老師做示范,展示下水作品,動情朗讀。)
給藤野先生的信
曾經(jīng)的我,夢很美滿。預備卒業(yè)回來,救治像父親似的被誤病人的疾苦,戰(zhàn)爭時去當軍醫(yī),促進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
后來的我,夢破滅了!因為匿名信,因為中國人偏給俄國人做偵探;因為中國人,偏要圍著看槍斃。講堂里還有一個我,一個清醒、孤獨、絕望的我。
現(xiàn)在的我,還在夢魘中!1926年經(jīng)歷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我發(fā)表文章抗議北洋政府暴行,顛沛流離、多處避居,被學者們擠出集團……這一幕和二十多年前留學的情景何其相似。我又一次陷入迷茫!
可是,只要我仰面,瞥見你,就捕捉到閃光的瞬間,我心里就燃起熱意。你是我先前沒有見過的“水橫枝”,受你綠葉的指揮,我沖倒藩籬,任情飛舞,也發(fā)出抑揚頓挫的聲音!
人生,不能只有“夢醒后無路可走”的迷茫。還要有“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堅持!還要有“此后如竟沒有火炬,我是惟一的光”的信仰!
二十多年前,我不就選擇了棄醫(yī)從文,拿起筆,劃破夜的長空嗎?雖生之日,猶死之年,只要有一滴水,我的文字何嘗不是中國的“水橫枝”?它會驅(qū)除炎熱,它會郁郁蔥蔥。我執(zhí)著于現(xiàn)在,我執(zhí)著于地上。我總算在做點小事!
先生,我,不怕做小事!
2.再讀這段話,更能理解魯迅的文章,魯迅的心情。
書桌上的一盆“水橫枝”,是我先前沒有見過的:就是一段樹,只要浸在水中,枝葉便青蔥得可愛??纯淳G葉,編編舊稿,總算也在做一點事。做著這等事,真是雖生之日,猶死之年,很可以驅(qū)除炎熱的。
——《朝花夕拾》小引
小結(jié):今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我們看到了綠葉,也要成為綠葉!多閱讀魯迅的作品,挖掘綠葉,增長勇氣。我們也要把個人的選擇長在國家、民族的命運之樹上,郁郁蔥蔥!
(板書:綠葉增長勇氣)
五、布置作業(yè)
如果你是魯迅,離開仙臺之后,你會寄出哪張照片?在照片后面你會寫什么贈語?搜集資料,拓展閱讀,完成作品并闡述理由。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qū)景山實驗初級中學校